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末风华 » 番外!第六十六章 唐州危急!

番外!第六十六章 唐州危急!

    阵中,程大元立在高台之上,看着那声势浩大的滚滚烟尘。与蒙古骑兵的嚣张气焰,不由心中打起了鼓。

    难道真的是鞑子的援军到了?吕文焕的北路大军真的败了?

    可惜斥候刚出去探查,想要得到确切的消息,只能再等上一等!

    当下沉声道:“传令王福的策先锋阵,撤回来接替严昌海守住左侧。”

    “命严昌海的策殿后阵全部出击,策应骑兵!”

    “命殿后军紧守阵脚,命黄顺的大阵向右翼延伸两里,随时准备策应前方战事!”

    另一侧张弘纲眼见宋军的阵法迅速变化,已经由最开始的防御,逐步转变为进攻,便知道经过刚才的试探。宋军的主将已经下定决心与自己野战!

    当下不由皱起了眉头,莫说现在自己只是在用计诈宋军,便是自己的三千步军真的在此,自己也不会选择和宋军正面决战!

    虽然自己的军队刚刚击溃吕师望三千兵马,士气高涨,战意澎湃!

    但是也不可避免的会有兵力和体力上的折损,又奔袭十几里。现在就是全靠高涨的士气支撑。

    若是不能一举破阵!便会身陷宋军的阵法中难以脱身,直至被活活拖死!

    可惜自己的三千步军未至,不然便可凭借此次大军声势,迫使宋军停止攻寨,然后与寨内的守军里应外合,撤入寨中。

    再有自己的骑兵游曳在外,届时便是吕文焕与程大元合兵一处,来攻打营寨,也足以支撑到父亲的三千骑兵归来。

    可惜了!如今三千步军未至!

    不过总算是为营寨的守军争取了一些时间,也不枉一番布置。

    心念至此,张弘纲沉声命道:“命那三百骑兵继续在原地鼓噪,若是宋军来攻,便撤入密林之中。待到宋军退走,便再出来!如此反复!”

    见一名亲兵打马离开队伍,去传达自己的将令。张弘纲握紧手中长弓,怒吼道:“弟兄们,让这些南蛮子见识一下我们蒙古铁骑的无双骑射!”

    随着一声声怒吼在身后响起,张弘纲最先射出了羽箭,带起身后的一阵箭雨向宋军射去。

    长箭出手,张弘纲立刻一拨马头,便率领着麾下的骑兵远远的绕开了宋军骑兵。

    感受到左臂圆盾上的箭矢的力道,张弘纲嘿然冷笑,这支宋军骑兵真心上不得台面,射出的箭雨居然稀稀疏疏,连力道也显得不足。

    这种骑兵也可上阵杀敌?可笑!

    看来刘整那个三姓家奴一点也没有说错,南蛮子所依仗的只有一个黑炭团,余者皆土鸡瓦狗!不值一提!

    刚刚击溃吕师望的张弘纲通过这两次交战,已经明显感受到了吕家骑兵与程大元麾下骑兵的不同。

    如果说程大元的骑兵代表着宋国骑兵的普遍水平,在战马、骑射、素质与军纪等方面都比不过自家的蒙古铁骑。

    那么吕家的骑兵便只在战马上输了自家骑兵一筹,甚至在军纪方面还要强过自家骑兵。

    想到那些拼死为大军断后的吕家骑兵,张弘纲不由神情肃穆。当时自己的兵力占据绝对的优势,只是感觉有些棘手。

    直到后面那仅剩的一百多吕家骑兵不愿放弃战马,配合吕师望大军突围的时候,才真正展现出了惊人的气势。

    若是那一百多吕家骑兵突围而去,说不得在过些年,吕家便可已他们为骨干,令麾下骑兵再上一层楼。

    好在,那一百多骑兵一个都没有跑掉,已经尽数被自己截杀了个干净。

    远处高台上,程大元遥望骑兵交锋的战场,烟尘弥漫间,自家的骑兵在鞑子骑兵面前仿佛闹市小儿,被人仗着战马与马术骑射左右戏耍。

    不由一阵气结。自己在国内马军无马者十之七八的这种情况下,组建起一支千人规模的骑兵,不知道费了多大的功夫。

    平日里勤加操练,却不想还不是鞑子的对手。

    正忧心间,便见到那刚刚退回密林的鞑子又一次出来鼓噪。经过刚才两次,程大元早已经看出来鞑子是在虚张声势。

    可是上万人的阵法每次变动一次,都会花费很长的时间。士卒们来回跑动布置,也会消耗极大的体力。

    所以程大元并没有再次变阵去攻打蒙古营寨。而是命阵中将士多加休整。以待战机!

    可是此次鞑子出林鼓噪好像有所不同,多年的战场直觉令程大元瞬间察觉到了不对。

    气势变了!变得咄咄逼人!

    是鞑子的援军终于到了吗?会有多少人?

    同时从南侧奔来一支骑兵,直接进入了阵中,来人正是之前派出去的骑兵斥候。

    军使李虎儿翻身下马,拜道:“将军,鞑子的援军到了!多是步军,周边有游骑护卫,末将未能探查出具体兵马。”

    程大元眉头微皱,问出了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汉水那边战况如何?”

    李虎儿沉声禀道:“回禀将军!汉水大捷!鞑子水军已全军覆没,鞑子在南岸的营寨是空的!如今水师与厢兵正汇合北岸残存兵马向这里赶来!”

    程大元心中一动,看来北岸兵马却是是被击败了,不过吕文焕的水师和厢兵也是不俗的战力。

    当下问道:“据此多少里?”

    “回禀将军,约有十六七里。”李虎儿恭声答道。

    闻听此言,程大元再不迟疑,当下大手一挥喝令道:“命骑兵冲锋,缠住鞑子的骑兵,阻隔鞑子两军汇合。后退者斩!”

    “命严昌海的策殿后阵全军突击,配合骑兵,挡住鞑子骑兵。”

    “命黄顺的大阵全力进攻密林处的鞑子援军!”

    “命郭时越的拒后阵向密林处前压三里!随时策应黄顺的攻势!”

    “命王福的策先锋阵,留守本阵,防备鞑子与寨内守军里应外合。”

    咚咚咚!

    战鼓隆隆!战旗招展。宋军大阵再次变化,彻底对赶来的蒙古援军展开了攻势!

    “杀!”

    宋军骑兵疯狂的驱赶着胯下的战马,被鞑子戏弄这么久,心中岂能不怒?

    一股气势开始在宋军骑兵阵中凝聚。而直面这股气势的张弘纲,面色一肃,知道宋军这是要拼命了!

    当下再不迟疑,高声喝道:“撤!与援军汇合!”

    马蹄轰鸣,蒙古骑兵再次躲避开宋军骑兵的攻势,绕开侧面阻扰的宋军策殿后阵,快速的与自家的步军汇合在了一起。

    当下正在向那里进军的宋军大阵便停住了脚步,布下阵势严防死守,左后方的向前推进的拒后阵互为犄角。

    随着宋军骑兵与策殿后阵的飞快赶来,宋军大阵中的两千士卒猛地发出一声喊,率先向着密林处攻去。

    一千骑兵在程大元的指挥下,再次分为两阵,护卫在进军的大阵两侧,策殿后阵立刻跟上。

    一时间杀声震天!

    张弘纲一声令下,便带着骑兵在宋军周围游曳骚扰,而剩下的三千蒙古步军也是依托密林布下阵势。死死的抗住了宋军的进攻。

    立在高台上的程大元满意的点了点头,很好,咬住了便好。此战便是吕文焕的大军不来支援。自己也是稳操胜券。

    只要在加一把力气,将鞑子的骑兵也逼入密林,那他们就彻底的死定了。

    原来不知不觉间,宋军已经通过攻击蒙古步军的举动,将蒙古骑兵调回,极大的压缩了蒙古骑兵的游曳战场。

    在宋军骑兵与步军的步步紧逼下。蒙古骑兵已经被压缩在了密林前面的空地上。若是不想继续被宋军咬住,就只有撤入骑兵难行的密林。

    处于战场之上的张弘纲也发现了这一点,不由心中焦急,难道要撤走吗?

    若是撤走了?那营寨的守军可就全完了!悔不改放不下寨中的粮草。

    该在昨日便连夜撤回均州的,真是低估了程大元的决心与魄力,居然布下如此大阵,真是棘手!

    正思量间,便看见战场的北侧烟尘滚滚,当下心里一喜,随后便是一惊!

    一喜是张弘纲下意识的认为如此大规模的骑兵,应该是自己父亲的三千骑兵赶回来了!

    随后的一惊则是,他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父亲根本不可能这么快赶回这里!战马根本不可能连续一日一夜的载着骑兵奔跑这么久!

    不是自己父亲的骑兵,那该是谁那?

    心念至此,张弘纲便下令进一步向密林方向退去,心中想道:“实在不行,就只能撤退,放弃守寨的士卒。”

    而高台上的程大元也是一惊,他立于高台之上,视野更为广阔辽远,已然看见了一支骑兵卷起滚滚烟尘,向着蒙古营寨扑去。

    旗帜飞扬间,程大元已经看清了,那是蒙古骑兵!看规模只怕不下两千骑兵!

    难道真的是张禧率领麾下骑兵回来了?怎么会这么快?

    当下急声道:“鸣金收兵,命各阵回归本阵!守住阵脚!”

    随着宋军各支兵马的快速返回车阵。远处的蒙古骑兵也终于奔到了蒙古营寨之前。

    为首将领正是蒙古唐邓壮军总管张禧!

    张禧见寨门打开,范廷忠带着几百士卒前来策应,立刻沉声喝道:“速速撤回邓州!”

    范廷忠大惊,急忙问道:“将军!这是为何?”

    张禧一催胯下战马,去势不减。便带着麾下骑兵向着宋军阵型冲去,喝道:“唐州危急!速速撤出此地!返回邓州休整!”

    这时远处的张弘纲也看清了来人是自家骑兵,又惊又喜,急忙率领麾下所有兵马,向着宋军的阵型便压了过来。

    想要配合父亲的骑兵冲垮宋军阵型,却不料一支人马从父亲阵中奔出。来到自己阵前喝道:“少将军!速命步军撤回邓州!唐州失守了!”

    张弘纲早已看清来人,乃是父亲的一名亲兵。顾不得疑虑,当下喝道:“步军撤回邓州!骑兵随我堵住宋军追击!”

    言罢,一催战马,便带着麾下骑兵与自己父亲的两千骑兵遥遥相对,相互配合着拦住了宋军追击的路线。

    宋军阵中,程大元见蒙古军突然撤退,虽然摸不清头脑,但是敌人想要做的,自己就一定要破坏。

    如今此地辽阔,除了那面密林,就再也没有可以布置伏兵的地方。所以鞑子应该是不会有其他的兵力。

    当下厉声喝道:“骑兵护住两翼,全军追击!”

    眼见蒙古营寨中窜起大火,程大元又厉声喝道:“去五百人,赶快去救火!鞑子必然是在烧粮草!”

    战鼓雷动!宋军整个阵型再无保留,向着正在撤退的蒙古步军追去,顶着蒙古骑兵的箭雨攻势,便射出了一波弩箭。

    蒙古骑兵一面且战且退,一面迂回到侧面冲阵!

    好在宋军如今见敌人溃逃,气势如虹,又有两翼骑兵护卫,在程大元的指挥下,挡住了几次冲阵。

    只可惜有了张禧指挥的蒙古骑兵更为狡猾,根本没有给宋军咬住的机会。

    就这样追击出了近二十里,张禧见步军已经撤远,当下便再不停留,与儿子张弘纲合兵一处,便扬长而去!

    程大元又命骑兵追出数里,但终究是害怕骑兵与自己大军离开太远,会被蒙古骑兵调头击败,只得鸣金收兵,撤回高头赤山!

    正与吕文焕的大军在高头赤山汇合,虽然两军主将生隙,但一番权衡过后,还是商议各自休整,然后收复均州!

    而另一方面,张弘纲正一脸焦急的问道:“父亲,唐州怎么可能会失守了?我们可是留了兵马驻守,又有卢氏在侧照应。怎么会失守?”

    张禧面色沉重,幽幽一叹:“吕家的吕师夔、吕师道率骑兵五千,水军一万沿着泌水而上,围攻泌阳,宋国的随州乡兵见有机可乘,也顺势杀入,兵围湖阳。”

    “如今卢氏自顾不暇,早已经将在外的族人撤入自家的邬堡,闭门不出。”

    见儿子依旧面有疑惑,张禧继续说道。

    “昨日借道邓州,遇到了报信求援的信使。为父便征调了周边的所有战马,一人双骑,轮番换马。这才在今日赶到了这里。”

    张弘纲恍然大悟,随即问道:“父亲,我们走了,均州那边怎么办?”

    张禧叹息一声道:“为父已经派人传令给均州守军,想来他们也可以安然撤回邓州。武当山那边,为父也送了信,至于均州,就要看史荣想不想要了。”

    张弘纲一锤掌心,愤愤道:“数万大军多日厮杀,竟付诸东流水,平白为史荣做了嫁衣,真是可恨!”

    张禧安慰道:“宋军此次对均州势在必得,史荣真要想守住均州只怕也不容易。切让他们斗个两败俱伤!我们过两年卷土重来便是!”

    父子二人一路疾行,没一会便赶上了先行的步军,合兵一处,便浩浩荡荡的撤往了邓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