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和历史缺个约会 » 第10章 城濮之战-楚晋争霸(一)

第10章 城濮之战-楚晋争霸(一)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互相征伐,战争频繁。

    公元前634年左右,楚国势力强盛,欲图称霸中原,企图北上。北方强国晋国自晋文公上位以来,实力逐渐恢复。晋文公知晓楚王图谋,遂先下手为强,与楚国发生战争。

    起初,晋国内乱,公子重耳出逃。他到了楚国时,楚成王热情招待他。闲谈中,成王问他:“你将来如果回到晋国做国君时,如何来酬谢我?”

    重耳说:“像财宝这些东西,你们楚国均有的,如果我真能得返晋国,做了晋君,若我们两国不幸要打仗的话,那我就退避你三舍。”

    后来,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果真回到了晋国,做了国君,史称晋文公。之后,楚国发兵进攻宋国,宋国派人向晋国求救。文公因宋公曾待他很好,便召开众将商量,看如何救宋。

    当时情况是:想向楚国去说情,怕楚国不肯,如和楚去打仗,自己也不大愿意,而且又怕齐、秦不赞成,后来想出了一个办法:先答应宋国,并说明原因,叫他先和齐、秦联系,请齐、秦与楚交涉,送些礼物给齐、秦。而晋先出兵伐曹、卫,把曹、卫灭掉,将他们的土地分一些给宋,以补偿宋人的损失。

    楚成王见晋国欲去救宋国,便叫其大将子玉不要去逼近晋师与之交战,说:“晋侯在外面逃亡了十九年才回到了晋国,什么危险他都经历过,人情世故他都明白,此是天意所决定的,像这样的人是不能和他打仗的。”告诫子玉要知难而退。

    可是子玉却不肯听,仍要和晋人打仗,于是派人向成王求战,说:“我不敢说一定要立功,只是想堵一堵那些说闲话人的嘴。”成王听了不大高兴,就给他比较少的部队。

    此后,子玉便派使者宛春对晋人说,你们如放了曹、卫的国君,我们也就释宋之围。晋文公听从先轸的建议,一面将宛春抓起来以激怒楚国,一面私下对曹、卫说,许他们复国,并使曹、卫告绝于楚。

    子玉得知后大怒,就带兵进逼晋师,晋文公便叫晋师向后退却,为此,一些将领很不满,说:“我们是国君率领队伍,他们是臣子作帅,现在君避臣,不是太丢脸了吗?”

    而狐偃说:“出兵要理直,气才会杜盛的。理亏气就会衰。我们国君曾受过楚君的恩惠,也曾说过要退三舍以避之。若我们忘恩失信,那就是理亏,他们就理直,士气就会高。如果我们退了以后,他们仍不撤兵,那就是他们理亏。”

    于是退了三舍(九十里)。没想到,子玉竟然追了上去,于是,战争开始了。

    城濮交战时双方的阵容是:晋三军,即先轸为元帅,统率中军,郤溱辅佐,狐毛统率上军,狐偃辅佐。栾枝统率下军,胥臣辅佐。

    楚国也是三军,即令尹子玉以若敖之六卒统率中军。子西(斗宜申)统率左军。子上(斗勃)统率右军。楚的仆从国郑、许军附属楚左军,陈、蔡军附属楚右军。

    四月六日,晋军在城濮严阵以待楚军。子玉狂傲声称:“日后必无晋矣。”

    当两军接触之时,晋下军佐胥臣率所部用虎皮蒙在马身上,首先冲击楚右翼的陈、蔡军,陈、蔡军惊骇逃散,楚右军溃败。楚子玉、子上见右军溃败,怒火中烧,加强对晋中军和上军的攻势。晋右翼上军狐毛设将、佐二面旗帜,令二旗后退,引诱楚军。

    晋下军栾枝所部也以车曳着树枝枝奔驰而伪装后退。

    楚子玉以为晋右翼败退,令楚左军追击,所以对陈、蔡及右翼军溃败并未理会。

    楚左军追击晋上军时,侧翼暴露,晋先轸、郤溱率中军拦腰截击,狐毛、狐偃率上军夹攻楚左军,楚左军溃败。

    楚子玉见左、右军皆败,遂下令中军停止进攻,得以不败。子玉率残兵退出战场,晋军进占楚军营地,休整三日后,胜利班师。

    城濮一战中,晋国大胜,晋文公建立了霸权,楚国北进锋芒受到挫折,被迫退回桐柏山、大别山以南地区。中原诸侯无不朝宗晋国。

    楚国大将子玉羞愤自杀。

    再之后,晋军进入郑国衡雍(河南原阳县西,当时在黄河南岸),并在践土(距衡雍较近,当时亦在黄河南岸,在河南花园口黄河北岸)修筑王的行宫,向襄王献俘。

    周襄王策命晋文公为“侯伯”。晋文公要求诸侯“皆奖王室,无相害也。有渝此盟,明神殛之,无克祚国”。晋文公在“尊王”的旗帜下,顺理成章地登上了霸主宝座。

    随着晋国的崛起,也引起了其他诸侯国的嫉妒和警惕。一些国家开始与晋国疏远,甚至与楚国等强敌结盟,意图制衡晋国的势力。在这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晋文公采取了一系列灵活的外交策略,既保持了对盟友的友好关系,又成功化解了来自敌人的威胁。

    城濮之战的胜利也为晋国带来了丰富的战利品和领土。晋文公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加强了对新领土的治理和开发。他派遣官员前往新领土,推广晋国的制度和文化,促进了当地的发展和繁荣。同时,他也注重保护当地居民的利益和权益,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随着时间的推移,晋国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成为了中原地区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晋文公也因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战略眼光而被后人誉为“春秋五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