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和历史缺个约会 » 第14章 柏举之战-吴楚争霸(二)

第14章 柏举之战-吴楚争霸(二)

    公元前515年,吴国公子光夺得吴国王位,称吴王阖闾。阖闾继位后,立志称霸天下。他整军经武,任用楚国亡臣伍子胥、伯嚭为谋士、大军事家齐人孙武为将军,教授兵法,操练队伍,使吴国出现国富兵强的势头。

    楚国作为南方的大国,春秋以来吞并的诸侯国最多,但是自公元前516年楚昭王即位后有江河日下的趋势,不仅内政腐朽,而且还和周边的国家,比如唐、蔡等国家不合。

    公元前512年,吴王阖闾在先后灭掉依附于楚国的许国、钟吾国等小国后,便想趁机将矛头直指楚国。

    但是孙武确认为现在并不适合,楚国实力依旧很强,便谏言到:楚国现在是天下少有的强大的国家,并非是徐国、钟吾国这等小国可以比拟的。我军虽然已经连灭两国,但是现在却人疲马乏,军备物资消耗过多,实在不宜作战。不如暂且收兵,蓄精养锐,再次等待良机。

    伍子胥劝谏到:我们现在的军队确实人疲马乏,需要好好休整,暂且不宜远征。而且现在楚国内部忧患重重,如果我们这个时候派遣一部分军队和楚军交战,楚国必然会全军出动,等楚军到达战场后,我军就撤回来,如此反复,再过几年后,楚军必定疲惫不堪。那个时候我们再考虑一鼓作气,大举伐楚,岂不是更好。

    吴王采纳了伍子胥的建议,将吴军分为三支,轮番骚扰楚军。

    当吴军的第一支军队袭击楚国边境的时候,楚国当即就派遣大军迎击,吴军在收到消息后,果断的撤回吴国境内。楚军到达战场后,看见撤退的吴军,便又返回。吴军在得知楚军返回时,第二支部队又攻入了楚国境内,如此轮番袭扰楚国边境,长达6年之久,致使楚国连年应付吴军,人力物力都被大量消耗。

    在内忧外患的作用下,楚国国内十分空虚,楚军将士疲于奔命,斗志全无。

    公元前506年,楚国令尹囊瓦率军攻下已经归附吴国的小国蔡国,蔡国在危机中向吴国求救。吴国于是打起兴师救蔡的旗号进攻楚国。吴王阖闾亲自挂帅,以孙武、伍子胥为大将,阖闾的胞弟夫概为先锋,倾全国之力,三万水陆之师,乘坐战船,由淮河溯水而上,直奔蔡国境内。

    囊瓦看见吴军来势凶猛,不得不放弃对蔡国的围攻,率领大军回访本土,保护楚国边境。

    当吴军与蔡军会和后,另一小国唐国也率军而来,主动加入吴蔡两军的行列。于是吴、蔡、唐三国组成联军,浩浩荡荡的沿着溯淮水继续向西推进。在到达淮汭(今河南潢川)后,孙武突然决定放弃水路,从陆地上推进,战略方向由向西改为向南。

    伍子胥不明白孙武这一做法的目的,便问道:吴军的士兵水性都比较好,打水战更是我们所擅长的,为什么现在要舍弃水路,改为从陆路上推进呢?

    孙武回答道:两军在作战的时候,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就是行军速度。如果可以走敌人都料想不到的路,那么便可以打他个搓手不急。我们走水路,就是在逆水行舟,速度迟缓,我们军队的优势难以发挥,而且声势浩大,楚军必然会趁机加强防备,那么我们就很难击破敌军了。

    听见孙武的分析,伍子胥点头称是。就这样孙武挑选了3500名精锐士兵为前锋,迅速的穿过楚国北部大隧、直辕、冥阨三道险关,直接插入楚国内部。不出数日,便已挺进到汉水东岸。

    当吴军突然出现在汉水东岸时,楚昭王慌了手脚。急派令尹囊瓦和左司马沈尹戍倾全国兵力,赶到汉水西岸与吴军摆开阵势对峙。

    左司马沈尹戍向令尹囊瓦建议:由囊瓦率楚军主力沿着汉水西岸正面构建防御,而自己则率领部分兵力北上方城(今河南方城),迂回到吴军的侧面背部,摧毁他们的战船,断掉他们回程的路。然后与囊瓦的主力军实行前后加急,一举消灭吴军。

    本来这是楚军击败吴军的上策。囊瓦起初也是同意了沈尹戍的建议。可是在沈尹戍率部北上方城后,楚将武城黑却对囊瓦说:如果等待沈尹戍部夹击,则战功将都是沈尹戍的,跟您任何关系,不如以主力先行发动进攻,击破东岸的吴军,这样令尹您的功劳自然就在沈尹戍之上了。

    大夫史皇也说:楚人都讨厌你,而赞扬沈尹戍。如果这次沈尹戍率先战胜吴军,功劳在你之上,那么您的令尹之位就难保了。所以我建议您最好尽快向吴军发起进攻。

    囊瓦一听,觉得谋士说的十分有道理,于是改变原来的作战计划,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传令三军,渡过汉水,向吴军发起进攻。

    孙武见楚军主动出击,更是求之不得。于是安排军队主动向汉水东岸后撤,让敌人疲于追逐,寻求决战的时机。

    囊瓦果然中计,见吴军后撤,便挥军直追。

    吴军以逸待劳,在小别(今湖北汉川东南)至大别(今湖北大别山脉)之间迎战楚军。三战三捷。

    囊瓦连败三战,便想弃军而逃。

    史皇对他说:在国家太平时,你一心想着争夺政权,现在大战失败,你就想着逃跑,这可是犯了死罪呀。现在你只能与吴军拼死一战,才能够让楚王原谅你,解脱自己的罪过。

    囊瓦无奈,只好重新整备军队,在柏举(今湖北麻城)列阵,准备再战。

    公元前506年十一月十九日,吴军赶到楚军阵前,摆开阵势相互对峙。

    吴军先锋夫概对吴王阖闾说:囊瓦这个人不仁不义,楚军中没有几个人愿意为他卖命,我们若是主动出击,楚军必然溃败而逃,我军主力随后追击,必然可获得大胜。

    吴王阖闾听此建议,觉得还是应该等等孙武消息,所以并未应允夫概的建议。

    夫概回到营帐中后,对部将说:既然这个事情有成功的可能,那么我们作为臣子就应该见机行事,不一定非要等到命令下发。现在我就要发动进攻,就算拼了这条命也要打败楚军,攻入郢都。

    于是夫概率领自己的五千先锋部队,直闯楚军营地。果然楚军一触即溃,阵势大乱。

    阖闾见夫概的部队突击得手,乘机派遣主力大军投入战斗,楚军很快便土崩瓦解。史皇也随之战死,囊瓦弃军逃往郑国。楚军残部撤退到柏举西南的清发水(今湖北安陆西的涢水),吴军乘胜追击,俘虏一半的楚军。

    而已经渡过河的楚军逃到了雍澨(今湖北京山县),正埋锅造饭。吴军先锋夫概部队追至,楚军仓皇逃窜。吴军吃了楚军做的饭,继续追击。

    楚军左司马沈尹戍在得知囊瓦主力溃败,立即率本部兵马由息(今河南息县)赶来救援。吴军先锋夫概部队在沈尹戍部队猝不及防的凌厉反击下,连连败退。吴军主力赶到后,孙武指挥部队迅速将沈尹戍部包围。

    尽管沈尹戍左冲右突,奋勇冲杀,浑身是伤却也无法冲出包围。最后沈尹戍见大势已去,于是便下令其部下割下自己的手机回报楚王。随后吴军一路向郢都杀去。

    得知战败的消息后,楚昭王不顾助战大臣子西、子期的反对,也不顾全城军民的生死存亡,悄悄带上几名家属开门出城,向云中和陨城方向逃去。昭王西逃的消息传到军前,楚军立即涣散,子期率部分精兵去追赶和保护昭王,子西见事不可为,也只好率残兵西逃。

    十一月二十九日。吴军攻入郢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