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和历史缺个约会 » 第16章 笠泽之战-吴越之争(二)

第16章 笠泽之战-吴越之争(二)

    姑苏之战时,越王勾践和大夫范蠡、文种考虑到打的是吴军的留守部队,而吴军精锐远在黄池,鉴于多年来吴军击破越国、打败楚国、战胜齐国、压制晋国,仍然是一支强有力的部队。所以在攻破姑苏城后,掠夺物资,收到吴王的求和信后,便主动退让,答应求和。双方也短暂的和平了一段时间。

    -----------------

    公元前478年(周敬王四十二年),越王准备再次起兵伐吴。而这次进攻,越王并没有轻敌,而是采取谨慎稳重的作战方案,争取一次性战胜敌人,消灭吴国的有生力量。

    越军侵入吴国境内,吴王夫差得到消息后,就立刻点兵,并亲自上阵率领军队迎接即将到来的战争,而双方在笠泽江两岸进行摆阵对峙。

    越王勾践等到左军和右军两军抵达预定位置之后,就命令部队击鼓壮志,命令部队渡过笠泽江到江中心区域,再次等待命令。

    吴军听到远处上游和下游都鼓声大作,吴王夫差以为越国军队准备趁着夜黑风高渡过笠泽江,从上游和下游袭击而来。于是便派出两军从上下两路进行堵截。

    越军的斥候了解到了吴军分兵堵截的消息,于是便悄悄回去汇报给了越王。勾践趁着吴军分兵堵截的时候。在黑夜中悄悄前行,命令中军悄悄渡过笠泽江,不可鸣鼓发出声响。由6000名受过训练的士卒为先锋军,秘密接近吴军的大营,进而袭营,对吴军突然展开猛烈的攻击。

    吴军不曾反应过来,仓促接战,被打的崩溃四散。

    而吴军分出去堵截的上下两军听闻自家大本营被越军突袭,于是立刻掉头,率领军队回去救援。但越国的左右两军却趁此机会,逼近吴军,渡江追击,并且将回援的吴军击破。

    吴军只能退到没溪,然后收容四处逃散的散兵,将仅剩的队伍整顿好,占据着没溪搭设营帐,据溪而守,准备再战。

    越军紧随其后,双方再次开展一场战争。这个时候范蠡所率领的水战之师,通过震泽(今太湖)横山向吴军的侧后方包围而去,抵达目的地后,突然展开攻击。

    吴军上军将领胥门巢在争斗中不幸身亡,这也引起了吴军中下两军更加动荡,士卒恐惧之意更甚,若非军令如山,恐士卒早已丢盔卸甲、仓促逃窜了。

    吴王夫差和王孙雒等人见此形势不利,毫无击退敌军,挽回如今败事的可能,只能鸣金收兵,向吴郊退去。

    越军从开始笠泽渡江,到没溪进攻,打了两仗,两战两胜。将士们正斗志昂扬,趁着这股劲头,猛追吴军,到达吴城近郊,吴军下军只能掉头,奋勇作战,经过反复的搏斗,下军将领王子姑曹最终战死。

    吴王夫差趁着下军奋勇抵抗越军的时候,才勉强带领中军撤回城内。越军见此情形,就在吴军城池的西门外搭营设帐,对吴国的首都进行逼困、围攻。

    公元前473年(周元王三年)十一月,吴国首都姑苏城经过越国军队三年的围攻,军队、民众最终还是疲惫不堪,无力战斗,士卒离开散去,城门失去防守,越军得以顺利进城。

    吴王夫差见大势已去,便率领王孙雒等人与亲卫队趁着夜色向西边的姑苏山上突围。

    越王勾践得知消息后,紧跟着就率兵赶到,将山包围起来。吴军见此情形,派遣王孙雒前来向越王求和,范蠡听说是要来求和的,便不答应,指挥越军继续进攻。

    吴王见求和不成,又派王孙雒前去说:我的军队已经不值得越王您亲自讨伐了,金玉美女都进献给您赔罪吧,吴国也愿意臣服,作为越国的附庸国,世世代代侍奉越国。

    越王听闻此举,便有意接受,范蠡当即告诉越王:过去上天把越国赐给吴国,而吴国没有接受天命;现在上天又把吴国交给越国,越国难道可以不听天命,却听从你的命令吗?请让我把你送到甬句东去吧,这样就等于我送给你做越国的第二个国君了!

    夫差哀叹到:从情里说,以前我曾有恩于越国,您如果不忘周王室的情面,而给吴国屋檐一样的庇护,这也是我的小小愿望了。您如果说:‘我将摧残你的社稷,毁灭你的宗庙’,那么我就只有请求一死!我还有什么脸面去面对天下父老呢?

    范蠡在俘获了夫差后,吴王就自而刭死。吴王死前,一度极其后悔,感叹道:我真后悔当时没有听从子胥的话,才让如今自己陷入这般地步。我真的没有脸面去见子胥呀。

    而作为越国在吴国的奸细太宰嚭竟然厚颜无耻,面带喜色的向越国表示投降。越王当面指责他的罪过说:你作为臣子,不忠臣且不讲信用,导致了国家灭亡,国君死亡。

    于是当场救命人将太宰嚭斩首。

    越国至此消灭了曾经一度强势的越国,也变成了东南区域的一个大国。于是便决定向中原扩张势力,准备争夺诸侯霸权。

    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后返回五湖,这时范蠡向越王勾践请辞,说:国君您努力勤勉治理国家吧,我就不回越国了。

    越王勾践很诧异地问道:我很疑惑先生您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范蠡回答说:我听说,做臣子的,如果国君忧虑,臣子就要为国君分担忧虑并为国君操劳,如果国君受到了侮辱,臣子就要为国君而死。当年,国君您在会稽时遭受兵败之辱。那个时候我之所以没有为您去死,是为了留着性命报仇,如今大仇已报,我请求补上我原本在会稽就应该受到的惩罚。

    越王却坚持想要挽留范蠡,说到:回到越国以后呀,如果要是有谁不敢原谅你的过失,不赞扬你的这些美德,反而说你该死。我会让他们在越国身死都不会得到善终。先生呀,你一定要听我说,跟我回去,我还要和先生一起去共享这越国的江山呀,还希望您能够和我一起治理越国的政事呢。您若不听我的话,我不但要将您杀死,我还要连您的妻子也要回遭受砍头之刑。

    范蠡回答说:您的命令,我听到了。您可以按照您的命令行事,不过我也可以按照我的想法行事。

    于是,范蠡就乘着小船在五湖上乘舟泛游而去,没有人知道他最终去了哪里。

    后来,越王勾践命令工匠用上等的金属制成范蠡的雕像,每天早朝都会以礼相拜,同时命令朝中的大夫们每隔十天朝拜一次,并把会稽山四周三百里的土地划为范蠡的封地,下令说:后世子孙,如果有谁敢侵犯范蠡这片封地的,那么我会让他在越国不得善终,此言天地为证,四方的官长也共同为此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