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和历史缺个约会 » 第3章 秦朝的建立与灭亡(三)

第3章 秦朝的建立与灭亡(三)

    在刘邦起义的同时,在江东吴中也出现了一支起义军。

    -----------------(项羽起义)

    在楚国大将项燕下落不明后,其子项梁、其孙项羽为躲避秦国追杀四处逃亡,经历百般挫折,项梁最终带着年幼的项羽逃到了栎阳,但是项燕说的那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言语毅然在流传。

    后来有人为了官职,就恶意举报在栎阳生活的项梁意图谋反,于是项梁被抓进了衙门的大牢之中,遭受了一场牢狱之灾。按照当时的大秦法律来件,意图谋反是死罪,为了自己能够脱身,项梁只能请人在外面疏通疏通,让自己脱罪。

    于是他找到了在蕲县负责刑狱的朋友曹咎,希望他能够帮自己。而曹咎和项梁也是很要好的朋友,于是曹咎给他在栎阳掌管刑狱的好朋友司马欣,希望他能够运作一下帮助项梁脱身。而司马欣也是答应了曹咎的请求,帮助了项梁脱身。

    脱身后的项梁找到了当时举报自己的人,一怒之下,当街将其打死。而杀人在秦朝的律法之中也是重罪。所以项梁自知大事不妙,带着项羽逃离了栎阳,跑到了江东吴中去。

    而项梁原本就是贵族出身,所以在江东吴中没过多久,就站稳了地位,在当地的士大夫圈子中混的也是风生水起,甚至在众人眼中,他的身份地位等一度超过了当地的士大夫他们。

    而在吴中站稳之后,项羽就在此长大成人,由于从小就被项梁灌输仇恨秦国的想法,长大后更是以覆灭秦国为己任。

    甚至项梁在私下卷养了一批死士,为以后的起义作准备,等到项羽长大,已经力能扛鼎的时候,项梁决定加快起义的步伐,正值此时,陈胜、吴广的起义爆发,项梁就顺应着反抗暴秦的星星之火揭竿而起。

    当然有此想法的不止项梁一人,吴中县的会稽郡郡守殷通也是不甘寂寞,想要趁此机会独霸一方。而为了自己能够获得更强的力量和政治资本,殷通将自己身边的英雄豪杰都拉入了自己的阵营,而项梁自然也成为了被拉拢的对象。

    为了能够拉拢项梁,殷通礼贤下士,亲自邀请项梁到府中做客,直言不讳的告诉项梁:如今大秦气数已尽,我有意与你一起趁机起义,占领一些城池,称霸一方,希望得到你的辅佐。

    而殷通的这番话却让项梁陷入为难,一方面大秦上下已经是离心离德,背离民心,甚至连镇守一方的郡守都起了反心。这也为自己的起义复国计划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使他感到高兴。

    另一方面他并不想和殷通这种吃里扒外,一心钻研政治心机的小人为伍,但是自己现在又身在殷通府中,若是直接拒绝,怕是难以走出殷府。

    于是只能强颜欢笑的夸赞殷通志向远大,英明神武。殷通以为项梁答应了他的拉拢,于是趁机许以好处,告诉项梁:我想要封你为大将军,带领大军作战。

    项梁一听,于是便说道:我觉得我的侄子项羽比我自己更适合领兵打仗,他身材魁梧、力能扛鼎、有万夫不敌之勇,而且从小熟读兵法···总是对着殷通将项羽一通乱夸,说他是领兵打仗的绝佳人选。

    而殷通听完项梁的描述后,也对项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若项梁此言为真,那项羽确实是最佳人选,于是派人把项羽接到了自己的府上,准备此日和他一起商讨大事。

    项羽来到了殷府后,项梁把白日所发生的事情全部告诉了项羽并且告诉了项羽自己的想法,经过他们叔侄两人的商量,决定杀掉殷通。毕竟殷通在秦朝算是身居高位,以他的人头立威,并且作为起义的投名状不失为一个明确的选择。

    第二天一早,殷通接待了被接入府中的项梁、项羽两叔侄,见项羽果真如项梁所说身材魁梧、英气逼人,便起了爱才之心,主动上前迎接项羽,就在两人靠近之时,项羽想起昨日项梁的叮嘱,便掏出藏在袖中的武器,直接杀掉了殷通,割下了他的首级,镇定自若。

    由于事发突然,而且项羽身材魁梧、英气逼人、手中又提着殷通的人头,得知消息的家丁只能警惕的望着他们,无人胆敢阻拦。就这样项梁叔侄成功突围。

    回到府中,项梁并没有选择逃跑,而是召集城内的德高望重的父老们一起商议,决定响应陈胜吴广的起义,在旗帜上鲜明的表示要反秦,更何况还有郡守的人头作为投名状。

    城内的父老平时都比较敬重项梁的为人,再加上在秦国的暴政下,百姓怨声载道,对秦国的统治更是痛恨无比,于是纷纷响应,表示支持项梁的起义之举。

    而项梁也就此机会出任了会稽郡郡守,公开张贴告示,招兵买马,起义反秦。

    因为项梁毕竟是项燕的后人,项燕又是楚国名将,战时屡战屡胜,且爱民如子,所以很多人纷纷响应项梁的号召,加入了起义军的队伍之中。

    之后,项梁就带着自己的江东子弟兵向西挺进,中途也有人不断地加入到队伍之中。

    在陈、吴广起义失败死亡之后,陈胜的旧部英布(人称黥布,此人触犯过大秦法律,受过黥刑)带着一群人又开始了造反,后来潘阳县县令更是对英布表示赏识,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英布,还为他组织了一支兵马支持英布造反。

    而英布的志向也比较远大,他知道要是想推翻秦国的暴政,成就一番大事业,光靠自己是不行的,必须得找一支强大的队伍作为后盾,而此时当时势力最大的队伍要数项梁叔侄的起义军队伍。于是英布就带着自己的一支兵马前去投奔,希望共谋大业。

    而项梁见英布也是英武不凡,于是便欣然接受,并且委以重任。

    在之后项梁又凭借自身的魅力让本打算称王的陈婴和他的数万兵马甘心追随。这样一来,加上之前自己的人马和投奔而来的人马,前前后后的部队人马已经有六万多人了。

    此后项梁带着兵马高峰时接连攻下了彭城、胡陵、薛城等城池,并且在与秦国大将章邯的第一次交锋中取得了胜利,一时间更是名声大噪,名望达到了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