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时代2006 » 第18章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终)

第18章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终)

    沈先玉是楚西县电视台一个刚入职的实习记者,记者号称这个时代的“无冕之王”,不仅工作体面,收入也颇为可观,但是今天却着实有些烦躁。

    就在昨天,台里分管《午间新闻》的台领导下达了两个采访任务,一个是由楚西县政府组织的招商引资会议的采访任务,另一个则是楚西一中联袂县武装部组织的军训拉练采访任务。

    这两个采访任务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前一个采访任务更容易出彩,也更容易获得台里领导的青睐。

    相比之下,后一个采访任务不仅需要外出跟拍,还得苦兮兮的陪着一群学生伢子一起参加拉练,颇有些出力不讨好的感觉。

    沈先玉当然不例外,自从任务下达,就一直积极的争取前一个采访任务。

    但毕竟资历尚浅,在这个“论资排辈”的时代,竞争不过台里的那些老资历们,最终只能接下了后一个任务。

    第二天一大早,沈先玉就带着台里的一位摄像同事,赶到一中报道了。

    由于这次拉练是由楚西一中和县武装部共同组织的,尽管用来摄像的设备有些笨重,但两人也不可能开着车跟着大部队,多少有些特立独行了,最终也只能是手提肩扛,一路随行了。

    这次的军训拉练采访任务,无伦是台里的上下级领导,还是组织的双方单位,多少都有些例行公事的味道,并没有人过于重视。

    直到中午休息,沈先玉去见在一中就读,同样参加了此次拉练的小外甥女王零露的时候,见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爱国主义教育,才让她觉得今天不虚此行。

    “小露,给你,你外婆让我给你带的。”

    沈先玉先是跟摄像同事交代了两句,就匆忙赶到外甥女王零露所在的8班,两人刚一见面,她就迫不及待的将老太太给外孙女准备的吃食拿了出来。

    “嚯,老太太是真的疼你啊,这都是你爱吃的,我这个亲女儿恐怕都比不上啊。”

    沈先玉是出发前,才知道亲妈给自己和王零露准备了食物,但是也并不清楚诺大的包包里,究竟装了些什么,随着王零露打开包包,她凑过去瞅了一眼,发现大多数都是小丫头爱吃的东西,也不免对老太太的偏爱有些吃味了,出言打趣了一下这个小丫头。

    “哪有,小姨你还说外婆疼我呢,你看这糯米鸡不是你爱吃的吗?”

    王零露跟这个比自己大几岁的小姨妈,向来关系亲近,哪里听不出小姨妈的打趣,为了证实外婆一事同仁,还特意翻出保温盒里的糯米鸡,举到她面前说道。

    “还行,老太太还不算太偏心哈,对了,中午休息的时间只有1个小时,先吃点东西吧,这一天遭老罪了。”

    沈先玉虽然是个成年人,但是这样长距离的徒步拉练也是第一次,更何况还带着工作设备,一上午的负重随行,对于这个身娇体弱,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而言,多少有些吃不消,找了个干净的地方就一屁股坐下来,顺便跟王零露吐槽道。

    王零露虽然也有些疲惫,但长达10多天的严苛军训,可不是白练的,取笑了下小姨,就开始将各色食物摆在两人面前。

    这边姨甥两人聚在一起边吃边聊,而另一边,作为跟沈先玉搭班的摄像朱胜波,却是个闲不住的主。

    朱胜波草草的对付了一口吃的,拿上相机就开始四处溜达拍照,不一会就走进了烈士遗物纪念厅。

    “去他M的后果,天王老子来了,今天也拦不住我!”

    正在展厅里随意溜达,打发时间的朱胜波,耳中突然传来一句男生的怒吼,心里不由一阵嘀咕,现在的高中生都这么嚣张的吗?自己当年上学那会,怎么就那么老实巴交的呢?

    心里有些好奇,再加上听声音就在门外的廊道,离得并不远,朱胜波就想过去看看这个语气嚣张的学生,所谓何人。

    等到朱胜波挤进人群中央,向围观的学生打听到了缘由,对这些学生间小打小闹感到无趣,心里仅有的一点好奇,也烟消云散,随即准备离开。

    “都TM的闭上你们的臭嘴,睁开眼睛好好看看,我们现在是在哪里?说这些话,对得起这碑上的一个个名字吗?”

    朱胜波的脚刚抬起来,就见到站在人群中央的一个瘦弱男生,一脸无以名状的悲愤模样,举指怒吼。

    从事新闻事件摄影多年,朱胜波对于突发事件的敏感程度,自然毫不逊色,听闻男生的话语瞬间,心里就打起了算盘,暗忖这倒是一件值得报道的新闻热点,至于能有多热,却也是不敢随意断言。

    朱胜波刚刚举起自己的相机,背后就被人拍了一巴掌,却是同事沈先玉闻声赶来了。

    “朱哥,怎么个情况?我听到这边有动静,饭都没吃,担心一个军训再闹出大动静,回去不好交差啊。”

    “本来没啥,就是两拨学生起了争执,但是现在看来,可能有些变化了,你先打听下这个男生,顺便做好记录,我来拍摄。”

    两人虽然配合的次数不多,但毕竟都是专业人士,朱胜波跟沈先玉做好了简单的工作划分,就开始了拍摄。

    “小露,你认识那个说话的男生吗?”沈先玉首先就想到自己的外甥女王零露,想从她这里打听一下朱胜波手指的那个男生情况。

    王零露本来好端端的跟着小姨一起进餐,听闻这边闹出动静,就跟着她一起赶了过来,闻言仔细的辨认了下,发现并不认识,但眼见小姨迫切的想知道男生是谁,也开始跟身边的同学相互打听起来。

    相比起沈先玉和朱胜波两人,王零露作为高一新生,打听起来毫不费力,几句话下来,就知道了说话的男生是隔壁7班的一个叫周珣的同学。

    低声告诉了小姨自己打听到的信息之后,王零露的眼神,自然就被站在众人中央的周珣吸引了过去。

    只见这个叫周珣的同学,目露寒光,一手指着广场上的纪念碑,一手指向自己这些围观的同学们。

    瘦弱的身体,坚毅的脸庞,严峻的眼神,开口却是一番慷慨激昂的怒吼,不可谓不振聋发聩。

    “不退外敌、誓不回川。”

    “中华要灭亡,湖南人先死绝。”

    “饮冰十年,难凉热血。”

    一句句昔日的抗战誓言,响彻在如今众人所在的烈士陵园里,字字泣血,悲壮难言。

    王零露出身军人世家,爷爷、父亲以及大伯,都曾经参军入伍,从小耳濡目染,此番誓言虽是初次听闻,但内心的感触却远比旁人更深,眼神充满好奇的望着周珣,一动不动。

    王零露仅仅是出于好奇,对于她这个年纪的学生而言,虽然有所触动,但是感触并不深,远不如身边两个专业人士。

    自从周珣面对众人悲怆怒吼开始,朱胜波和沈先玉的视线就没离开过他,挤在人群中倒也并不显眼,对着他就开始各种拍摄记录起来。

    沈先玉从周珣的话语中,感受到的是他对同学们崇洋媚外的抵触和悲观,以及对革命先烈的推崇和敬仰。

    朱胜波则不然,自从听到周珣说出那句:“咱们从来不是追赶,我们是复兴,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伟大复兴。”感受到他话语中的坚定不移,心里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倍感提气,眼神也愈发明亮起来。

    当然也不免有些好奇,好奇这个男生敢于说出这么坚定的口号,言语中那种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从何而来?

    他们那里知道,周珣从前世重生回来,经历过这一世还未发生的那些事件,心里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认同,远不是这个时代的人所能理解的。

    这个时代的人,虽然已经经历过,97年香港回归、98年抗洪抢险、香港金融危机、01年申奥成功等等事件,已经有部分国人觉醒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这些还未曾经历过的人,当然感到新鲜和提气。毕竟此时的国人,爱国的情怀虽然有所显露,但大多都是含蓄的。

    更何况周珣经历过那次波及全国,整整持续了3年的抗击新冠事件了。

    也是直到这次事件之后,相比于国外的种种乱象和政府不作为,绝大部分国人才坚信,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不是正在复兴,而是已经复兴了,爱国情绪和民族自豪感简直无比高涨。

    不提朱沈两人和王零露的思绪感触,一中的老师和各级教官,也早已站在人群外,将周珣的所做所言尽收眼底。

    而作为军训的总教官冯定远,神情格外复杂,作为一名现役的武装部队军官,在这个未及弱冠的学生身上,感受到他对于军队和先烈的推崇之情,竟是自己都有所不及于他,颇为汗颜,感慨到一代新人换旧人。

    冯定远深谙世事,本想趁着此刻众人静默无言的时刻,将这个“口出狂言”的新生带离这场纷争,毕竟有些话虽然提气,但也很容易得罪人,甚至是会被众人排挤,他有些惜才,想出手给这个后辈解下围。

    刚踏前几步,视线中就注意到,两个在人群中显得鹤立鸡群的沈先玉和朱胜波二人,知道这两人是县台的记者,见两人已经是一副公事公办的工作状态,心知为时已晚了,人群中的那个少年,注定要被公之于众了,也不知此事是好是坏,不免心下戚戚。

    突然耳中传来的一声呢喃,彻底打破了冯定远的心防。

    “这世上哪有什么狗屁的岁月静好,不过是他们,替我们负重前行罢了......”

    是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负重前行罢了。

    冯定远怔忡良久,再抬起头时,已然是隐现泪痕的模样了,这个小家伙,学校如果不管,我老冯也保定他了。

    推开身边已然呆滞的众人,冯定远大踏步的走向周珣,立定、抬手一气呵成,作出了一个惊掉众人下巴的举动:他竟然对着一个学生行了一个庄重的军礼。

    “你很好,很不错,我老冯少有佩服人的时候,今天我代表楚西县武装部队,替这些为国捐躯的先烈们,向你致敬。”

    冯定远的一番话出口,众人也不由得肃然起敬,而站在人群中的朱沈二人,对视一眼后,果断的将这一幕画面定格在相机中。

    而此刻的周珣,望着眼前一脸庄重神色的冯定远,张口半晌,却相对无言,并不知道这一幕到底给自己带来了何种变化。

    直到军训结束的几天之后,县武装部的一把手在冯定远的引荐下来到一中,将一副私藏良久的手书,郑重的交到他手上,周珣方才感受到这个时代的人们,是多么的可敬可佩!

    周珣对这幅手书并没有多少感触,但打开手书的一瞬间,就连周珣这个重生一世的挂逼,也不免激动破防。

    却见里面书写的竟然是开国伟人的一篇《沁园春·长沙》诗词,虽不是伟人的亲笔手书,但想来来历也是不凡。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望着伟人的一句句豪迈诗词,周珣不由得心想,或许这就是自己这一世重生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