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六朝汉臣 » 第四十九章:大汉第一危险职业(补一)

第四十九章:大汉第一危险职业(补一)

    司匡向后退了两步,对孔安国拱手一拜,言辞恳切,“孔兄,倘若儒家借与我六十金,一年之内,小弟可活流民数万,三载之内,小弟可拉出一支纵横匈奴之地的强军。”

    顿了顿,言辞恳切,“望兄长好好考虑一番。”

    孔安国跪坐着,低着头,沉默了。

    他看着地面上的数字,盘算着着种种利弊…

    招收流民当做对抗匈奴的主力…

    历史上,未之有也。

    战斗力究竟如何,谁也说不准。

    八十年前的秦末,虽然也有招用流民的情况,但那时候,大家都招收流民。

    流民对抗流民,根本看不出差距。

    底子都差不多,遭遇也都差不多,战斗力,在吃饱了的情况下,自然也就差不多了。

    至于流民对抗匈奴…孔安国在纠结,白登之围到底算不算。

    他没有亲眼见证过那一幕,也不敢想象。

    当年见识过的人,基本上都死的一干二净了。

    那时具体什么情况,恐怕只有百年之后,去地下问先辈。

    如果算…

    白登之围,好像是大汉败了吧?

    刚才司匡嚷嚷的大复仇,正是这件事。

    失败的白登之围,岂不是说明,流民不如匈奴士卒?

    一时间,他拿不定主意了。

    这可是六十金。

    如果拿出来,儒家各派绝对要元气大伤。

    他们虽然是正统学派,但底蕴根基太浅薄了。

    天下儒生,几乎都在商鞅“士农工商”定律地影响下,放弃经商了。

    在这种情况下,稍微有钱的学派,无非就那么几个。

    《尚书》、公羊、韩《诗》…

    这几家。

    要么是家里有地,就像是孔氏一族;要么是朝廷做官,像董仲舒、韩婴。

    除了这两种情况之外,没有第三种情况了。

    让一群收入一般,养着一大群家奴的人掏钱…难于登天。

    儒家的世界观影响着他们,不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但孔安国一想到仅需六十金,便可救人、攘夷、卖人情,实现一举三得。

    顿时又心痒难耐。

    成本太低了!

    简直像是在白送好处。

    先不说借钱活流民,儒家也能跟着收声望,光那个“大复仇第一”,就羡煞人了。

    这可是孔父教导后,儒家数百年之追求啊!

    六十金,就可实现尊王攘夷,一雪大汉之耻。

    试问,还有什么比这更便宜的好事吗?

    当年管夷吾为了帮助公子小白尊王攘夷,斥巨资、耗时数年,才打造出一支能够杀穿北部山戎的齐国军队。

    如今,相同的机遇摆在面前…

    孔安国的心脏上像是聚了一堆蚂蚁,爬个不停,直痒痒。

    他猛地站起来,仰头,双手交叉自然下垂,藏在袖口,呼气长叹,“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这是孔丘对尊王攘夷的评价!

    也是儒生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

    也是最令他们激动兴奋的一句话。

    他希望通过这一句话,找回自己的本心,捍卫儒道信仰。

    “呼!”孔安国长呼一口气,调整站立位置,与司匡面对面,拱手,询问,“安国想问一件事:这六十金,阁下非借不可?”

    “没错!”司匡点点头,沉默一会儿,直截了当说道:“若是儒家不借,那小弟就去墨家、农家、道家…去其他诸子百家。相信,只要拿出令他们满意的利益,他们,会借的。”

    绝对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如今稷下百家混乱,大争鸣没有,小争鸣不断。

    作为唯一一个中立且能够影响百家局势的人,百家诸生应该能够权衡其中的利弊。

    若不是因为儒家才是正统学说,不想得罪日后的学术正统,司匡也不会先来这里。

    道家、墨家、兵家、农家…其实都可以成为借钱对象。

    其掌握的内容,足以满足他们的要求。

    道家,不需要太多知识,只需要找到炼丹那一脉,拿出初中的化学知识即可。

    一篇化学元素周期表,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足够让这群妄想成仙的疯子疯狂了。

    至于用化学变化去忽悠刘彻…

    这就算了。

    忽悠得了一时,忽悠不了一世。

    刘彻一老,就是仙道骗子的死期。

    历史记载中,凡是用成仙之法忽悠刘彻的人,除了早死的李少君之外,都没有好下场,不是车裂,就是族诛。

    用一时显赫,换这辈子短命。

    不值!

    与其去打动皇帝,还不如去尝试着打动其他诸子百家。

    像是墨家,用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等普通数学知识,就足够了。

    像是兵家,用一篇兵书、或者直接把蕴含博弈道理的《三国演义》拿出来,也就足够了。

    而农家……试问,如今位于齐地,还有什么比《齐民要术》更能让农家疯狂?

    如果把贾思勰这本神书掏出来,估计天下农家子弟,会心甘情愿奉其为农家新领袖!

    没有办法,这本书囊括的东西太多了。

    不仅可以预防、减轻很多农业灾害,还可以提高产量,约在当前亩产收获的基础上,提高二分之一!

    农业收获多了二分之一,对于整个大汉来说,非常重要。

    农业=税收。

    农业增产二分之一=农业税增收二分之一。

    这招一出,大农令估计得从长安哭着喊着跑到稷下,替天下之人,求取增收之道。

    都是钱给闹得!

    如今国库紧缺,刘彻又想着打匈奴,根据祖宗之法,在高祖皇帝十五税一的底线不能触碰,先帝三十税一的参考又摆在那里的情况下…

    钱从哪里来?

    只有两种做法。

    要么增加新的税种,加大对农民、商贾的压迫力度,要么,就想办法在原来税种的基础上,增加征收基础。

    前者,大农令——郑当时是万万不敢提出来的。

    开玩笑,增加税种的方案一旦提出来,绝对会遭受天下之人妒恨,这可是千古骂名啊!

    死了之后都不得安宁。

    而后者……只能想办法提高产量了,

    产量上去了,农业税总量也就上去了。

    因此,亲自求司匡传授农业增收之法,是必然的。

    只要能弄到钱,面子算什么?

    让皇帝不满意,别说是面子了,哪怕是脑袋,都得搬家。

    万一,刘彻一不高兴,直接把拿不出钱的大农令任命成丞相……让别人做大农令。

    郑当时估计得哭晕在茅房,没有三、四个壮汉拖,打死都不带出来的那种。

    老刘家的丞相,可是大汉第一危险职业。

    开国时候,还算正常一些,到了刘启(汉景帝),就开始出问题了。

    还不是小问题!

    刘启当皇帝的时候,丞相活下来的几率,仅仅只有二分之一。

    除了陶青、刘舍被罢免之外,其他两个,死的时候,很皇帝都脱不了干系。

    申屠嘉,被刘启联合晁错,气得吐血而死。

    周亚夫,被罢免,之后后下狱绝食而死。

    而到了刘彻这一代,目前已经经历了四位丞相了。

    前三位丞相:卫绾、窦婴、许昌的存活率,为三分之二。

    窦婴的死,多多少少跟皇帝沾点边。

    刘彻能不能追平老爹的记录,就要看现任田蚡什么时候死了。

    只要田蚡一死,直接追平记录。

    当初刘启做皇帝的时候,年纪大,丞相数量少。

    如今刘彻做皇帝,年纪轻,丞相数量肯定不止四个。

    依据老刘家的尿性,第五个丞相的下场,估计也好不到哪去。

    不死,就是最大的优待。

    哪怕是边境的士卒,安全系数都比这个高。

    因此,郑当时宁可丢脸,也不想丢命!

    届时,司匡只要开口要两百亩地,这个大农令绝对眉头都不带皱的,分分钟拨地、给材料。

    别说是两百亩,哪怕是五百亩、一千亩,都值!

    这一举三得之事,不仅仅对农家而言,对任何诸子百家,几乎都相同——卖人情、救人、传学问。

    当司匡讲“去其他诸子百家”这几个字之后,孔安国顿时感觉背后凉飕飕的,双腿发软,站不住了。

    怂了!

    不敢犹豫了!

    好家伙,本来以为和儒家关系好,才找儒家借钱的。

    整了半天,原来仅仅是借钱目标中的一个啊!

    眼前这位的本事,他是了解的——随随便便,就能够压制诸子百家年轻一辈。

    一个月前的那一役,胡毋生直接得出来一个结论:司匡在百家之道上的领悟,绝对不亚于百家宗师级人物。

    如果把这种人物推到竞争对手那里,无疑是自取灭亡。

    尤其司匡刚才还说了“稷下学里”建成之后,打算邀请胡毋生,探讨《春秋》中的微言大义。

    妈的,这要是在诸子百家资助之后,把儒家第一学派给打败了。

    天下儒生的面子,往哪搁?

    陛下听闻之后,又会不会对儒家的能力,产生质疑?

    在百家虎视眈眈,皇帝用人暧昧不清的状况下,这种事情,绝对不能发生!

    孔安国咬着牙关,站直了。

    “呼!”

    先深呼吸,给自己鼓劲。

    才作揖一拜,道:“公之来意,安国清楚了。六十金的数量,太过庞大,吾需要先和胡博士商讨,才能作出决定。”

    他担心司匡等不及了,眼珠子“骨碌”一转,继续说道:“公且放心,哪怕儒家拿不出六十金,也一定会在最大程度上,对公进行资助!三十金、四十金、粮食等等,都可以。”

    司匡拱手还礼,沉声问道:“孔公,商讨这件事,需要多久?”

    “明日午时之前,给公回复!”

    “好!匡便在驿站,等候消息。”司匡笑了笑,忽然想起来一件事,再次问道:“还有……孔兄,敢问那个换地……”

    孔安国笑着摆摆手,一副小事一桩的模样,“这没有问题!明日,吾定亲自登门,将所换地契,一并交付于公!”

    “多谢孔兄!”司匡再次再拜,“既然目的已经达到,鄙人,就先告退了。驿站之中,还有事情需要处理。”

    孔安国神态庄重,恭恭敬敬地说道:“谨恭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