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六朝汉臣 » 第九十九章:作歌一曲,但为君吟

第九十九章:作歌一曲,但为君吟

    “太原……你是代国人?”司匡眨眨眼,用手抚摸着下颚,目光上下移动,打量着白子衿,嘀咕一声。

    “正是!”

    白子衿身后,丫鬟小雨对司匡的目光,格外不爽。

    小腮一鼓,左手掐着腰,右手指着,嘟囔着嘴,呵斥,“喂,你看什么呢!”

    “小雨,不得无礼!”

    “诺!”

    白子衿佯怒过后,笑嘻嘻地对着众人拱手,“抱歉,丫鬟护主心切,让各位见笑了。”

    司匡摆摆手,“无妨,可以理解。”

    “嗯。”孔武对待陌生人,格外冷淡,仅仅应了这么一声。

    反观邱汉婴,却笑眯眯的,格外友好。

    长满了皱纹的脸上,褶子都开了。

    看着小雨,用沙哑的声音,恭维,“不愧是惸侯家的丫鬟,有此丫鬟,主人大可放心了。”

    “过奖了。”小雨红着脸,后退一步,给白子衿留出足够自由的谈话空间。

    司匡瞥着高武消失在人群之前的方向,双眸中充满了戏谑的神色。

    戏谑之色消失,看着白子衿,道歉,“姑娘千里迢迢而来,刚才的事,见笑了。没能见证临淄灯会盛况,此乃匡之过也。”

    孔武拱手,面无表情,“鄙人也有责任,失礼了。”

    “哎,二位别这么说。”白子衿急忙摆摆双手,“日后还有机会,我又不着急离开。”

    “嗯?”

    见司匡、孔武心存疑惑,邱汉婴笑呵呵的,率先解释,“诸公,是这样的。惸侯前日到达临淄,至下官所掌太常兑换钱若干,听闻从太原至稷下,只为学习儒家学术。”

    白子衿没有否定,上下晃了晃小脑袋,大大方方的承认哦,“太常丞说得不错,姊夫想入稷下,学儒家之道。”

    孔武目光诧异,脸上渐渐出现喜色,拍了拍手,惊叹,“原来是喜儒者!太好了!”

    竟然有列侯表明希望学习儒学的意愿,这对儒家而言,意义非凡。

    司匡乐哈哈的拍了拍孔武的肩膀,“看来子威接下来有的忙喽。”

    “为啥?”

    司匡笑了笑,没有回答孔武。

    而是看着白子衿,指着身边这位孔氏嫡长子,推销,直言:

    “白姑娘,这位是孔氏一族的天才。在儒学上的造诣,堪比大儒!希望姑娘回去之后,与惸侯说上一说。”

    “哎哎哎,贤弟别开玩笑了。”孔武吓得跳了起来,慌了,“武(自称)之才能,在稷下儒家诸生中,只能算中等,比吾优秀者,多的很。切勿胡言!”

    “况且……”

    “多谢二位好意。”白子衿作揖而拜,“姊夫来此之前,调查过稷下儒生名单,已经有合适的师尊人选了。”

    司匡好奇心作祟,询问,“敢问是哪位大儒?”

    “并非大儒,其为宗师——公羊胡毋生。”

    “呃呃呃……”孔武脸色变得古怪,挠了挠脖颈,“恐怕要让惸侯失望了,胡师早就不收弟子了,这一次,恐怕要白跑一趟了。”

    “原来是这样啊。”白子衿并未感觉意外,反而开心地笑了,“无妨,兄长早就想到了这件事,若是胡毋生无法传授,可寻他人。”

    司匡眨眨眼,又问了一句,“谁?”

    “兰陵褚大!”

    “呃……”司匡与孔武面面相觑,犹犹豫豫,不知道该不该回答。

    这货的运气挺差啊。

    怎么选哪个,哪个就没空。

    白子衿不解,小脸上的笑容凝固,急迫的询问,“二位怎么了?”

    司匡拍了拍孔武的肩膀,蕴含这一次我来的意思。

    走出来,沉声,“是这样的,褚大已经返回长安,至今未归。恐怕……惸侯要失望了。”

    白子衿:“……”

    咬了咬嘴唇,追问,“那稷下还有何人可传授儒学?”

    司匡怜悯地看了一眼这位白衣少女,说了四个名字,“孔门孔武、公羊段仲、尚书孔安国、周易衡胡。”

    “贤弟,这个名单,不太对啊。”

    “哪里不对?”

    “为何无你?”

    某人翻了个白眼,“子威,吾非儒,不可执教。”

    “这有什么关系,你可是打败了……”

    “停!”

    司匡表情严肃,做了一个停止的手势。

    他知道这货想要说什么,无非就是打败了褚大之类的话。

    是又如何?

    他可并不想惹麻烦上身。

    传授列侯儒学,一点好处也没有,完全是无用功。

    这个时代的老牌侯爵,说得好听点,也就剩下凌驾于各大爵位之上、摇摇欲坠的地位了。

    这群货,不值钱,不值得浪费时间。

    结交未来的新兴侯爵,才是王道。

    只要和卫青交好,还缺亲近的侯爵势力?

    “嘻嘻嘻,你们齐鲁之地的人,都是这么呆呀呆的嘛?”见二人争论,白子衿笑了起来,“有趣,看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都不会无聊了。”

    司匡嘴角抽了抽,“呆呀呆,是夸奖的意思吗?”

    “嗯。”白子衿笑而不语。

    “姑娘过奖了。”

    不知该如何回答,只能抱拳,“今日相助之情,鄙人记住了,日后若是有需要,尽快开口,鄙人,一定倾力相助。”

    “哎,别日后啊。”白子衿双手的食指在袖子里弯成钩状,左手食指勾在一起,狡黠一笑,“万一以后碰不到,我岂不是亏了。”

    “那姑娘的意思是?”

    白子衿仰着小脑袋,沉吟一会儿,古灵精怪地说道:“择日不如撞日,今日就给报答了吧。”

    司匡:“呃呃呃……”

    好家伙,还真不客气。

    自己这可是客套话。

    但是,考虑到对方列侯妻妹的身份。

    他妥协了。

    叹了一口气,看着孔武,无奈的耸耸肩,瘪着嘴,“姑娘……需要鄙人帮什么忙?”

    白子衿拱手,嘴弯含笑,“闻阁下之赋,朗朗上口,气势磅礴,豪迈而有力度。小女子心痒得很。”

    司匡睹着白子衿的双眸,从中,似乎看到了饿虎扑食的情形。

    喉结上下一动。

    唾沫咽下去。

    后背一凉,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不一会儿,请求就被说了出来。

    不出所料。

    白子衿笑吟吟地搓搓小白手,瞪着水汪汪的大眼睛,小声,“阁下能否为小女子作赋一首?”

    果然!

    司匡脸上的笑容凝固了。

    傻眼了。

    赋这种东西,岂能随便拿出来?

    上大学学的赋不多,初高中学的,一般都是劝谏之用。

    为一女子写赋……

    还真不好办。

    万一写的东西,没有司马相如的《凤求凰》精彩,岂不是,被反打脸。

    他唯唯诺诺的目光,放在白子衿身上。

    无奈连连叹息。

    “作赋,需要长时间的积淀,应景之赋,更是难上加难。作歌一首可好?”

    白子衿含着嘴唇,点点小脑袋,低着头,有些失落,“也行。”

    与赋相比,歌……差了许多。

    司匡走到灯谜台的后侧。

    捣鼓了一会儿,拿着一卷崭新的竹简,一根毛笔,一碗墨汁走了回来。

    把东西放下。

    盘膝而坐,以台阶作案几,沉声:

    “姑娘容貌秀丽,来自太原。太原,位于代国,乃大汉北方之土。”

    “匡不才,作歌一曲,但为君吟。”

    说完。

    提笔,挥毫。

    遒劲有力的字体,落在竹简上。

    这一次,司匡用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手稿时候的字体,撰写这首歌。

    动作提按分明,字体规整扁平。

    在横划的入笔出锋处,蚕头凤尾的汉隶特征,格外明显。

    孔武二话不说,立刻从另一侧翻上台,取下一盏灯笼,快步走了过来。

    灯光照耀。

    字体上传来雄厚敦重的韵味。

    一旁看热闹的邱汉婴,眼睛都直了。

    他嘴巴一张一合,不敢阅读,生怕玷污了这篇文章。

    白子衿好奇地靠近。

    工整的字体映入眼帘。

    她内心深处,提对司匡的评价,又上升了一个台阶。

    见字如见人的看法,亘古不变!

    她视线挪动,注意力放在行文本身内容上。

    用轻柔如雪的声音,阅读: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

    她长长的睫毛快速眨动,吓得后退两步,一下子抓住小雨的手,凝视一本正经撰写内容的司匡,整个人慌了。

    小脸一红,胸口,似乎有几只小鹿在四处撞。

    这是在描写自己?

    虽然那句让国家覆灭,让她不太舒服,但,这四句夸赞,哪个女孩子能挡得住?

    “小姐,小姐……你没事吧?”丫鬟小雨不停的晃动她的手臂。

    “没事。”

    小雨“哦”了一声,好奇地抻着脖子,望了望,把后两句给念了出来。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白子衿终于忍不住了,脸红的,都开始冒白气了。

    赶紧拉着丫鬟的手,扭头就走。

    司匡把笔放下,看着准备离开的两个人。

    拿着竹简,晃了晃,呼唤,“哎,你的歌!”

    白子衿停下脚步,扭头,瞥了一眼,松开手,“小雨,去拿过来!”

    “小姐,你不去吗?”

    白子衿咬着牙,气的跺跺脚,“让你去就赶紧去!”

    “哦。”

    小雨跑过去,把竹简捧起来,点头道谢。

    司匡顺手把袁丁买的伞递过去一把,沉声,“这把伞,你们两个拿着,今晚有雨,别淋着。”

    “好。”

    小雨点点头,跑回白子衿身边。

    二人,急匆匆离开。

    望着二人离去的背影,孔武吧唧一下嘴,用胳膊肘顶了司匡一下,挑了挑眼,“贤弟可以啊!这对付女孩子的方法,我辈楷模啊。以歌表爱意,学到了!”

    司匡用“不善”的目光瞪了孔武一眼,抵了一把伞过去,“子威别拿我寻开心了。这把伞是给你的。”

    又拿起一把伞,递给了邱汉婴,“邱公,这是给你的。”

    “多谢阁下。”邱汉婴笑了笑,委婉退却了。

    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哪来的雨?

    这个天,傻子才拿伞。

    不要拉倒,司匡也不强迫,把这把伞丢给了袁丁。

    孔武打量着手中的伞,盯着上面的兽皮,摇了摇头,“看来贤弟真的很想知道子国的糗事啊。用伞祈雨,为兄第一次见。”

    司匡把伞夹在腋下,淡淡地说道:“今晚你就知道了。”

    等价交换之地的消息,应该不会有错。

    今夜凌晨,必定下雨!

    不拿的才是傻子。

    “二位,鄙人还有事,先行告辞了。”邱汉婴看着依旧等待的孝廉,拱手,笑着告辞。

    孔武则重新一巴掌抓住司匡的胳膊,“贤弟作赋劳累,一定口渴了。走!为兄带你去酒坊!”

    “啊?桥豆麻袋!(等一等)”

    “贤弟想吃豆子?好说,一会儿兄长请客,让你吃个够!”

    孔武哈哈笑着,拖着司匡,向临淄最大的酒坊犹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