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六朝汉臣 » 第一百六十二章:大农署

第一百六十二章:大农署

    长安的天气阴蒙蒙的。

    惨淡的阴云笼罩在天空中,随着春风拂动,远处云层逐渐移动过来,与此处的云层合并一处。

    哒哒的马蹄声在云下的道路上回荡。

    雄城长安。

    北门之一--洛城门。

    一大队牵着马、持有武器、衣衫脏乱、头发蓬乱的庶民,有说有笑地走上门前洛桥。

    准备进城。

    这群人踏下洛桥的那一刻,数十名黑色甲胄、黑盔红缨装扮士卒,以长槊御敌的状态,立刻围了上来。

    为首将军眼神犀利。

    左手握着装在金色青铜剑鞘中的佩剑,举起,阻止,高喝!

    “来者止步!”

    “尔等何人?”

    冯驹把马交给身边的流民,

    摘下佩剑,放在马的右侧挂环上。

    又从怀中摸出传信。

    张开双手,呈现出并不会反抗的状态。

    大步走上前,隔着黑甲士卒,捧着传信,高声,

    “稷下学里所属,奉家主之名,运送赋税至大农令署。”

    “稷下学里?”持剑将军一愣,想起小舅子在家宴上讲述的内容道,“这不是齐地一里吗?尔等缴纳赋税,不去齐大农署,来长安作甚?”

    “启禀将军,此乃大农令与家主契约文书约定之内容。且赋税数额众多,齐地官场稍微肃清,家主恐其中有贪赃枉法之徒,行贪墨之事,特让鄙人运送,直抵长安。”

    “数额众多?有多少?”

    冯驹起身,看了那个将军一眼:身高七尺,椭圆脸,浓眉大眼,羊须胡。

    留了个印象。

    侧身,拍拍手。

    “打开箱子!”

    四个流民,两两一组,抬着两口大箱子走上前。

    五百金,一金大约为二百五十克,共计一百二十五千克。

    随着掀开箱子。

    里面满满的金饼,闪烁着暗淡的金色光芒。

    冯驹指着,声音朗朗,

    “将军,此五百金,乃前些日子稷下学里专利之收入,请将军查验!”

    “不用查了!把传信给我。”

    “诺!”

    冯驹绕开阻拦的黑甲士卒,蹑手蹑脚走过去。

    递上。

    然而,谁曾想,这个将军仅仅拿着捏了捏。

    前面的内容看都不看,直接还了回来。

    其把佩剑重新挂在腰间。

    转身,挥挥手,

    “让路!放行!”

    “哗啦!”

    原本杀气腾腾的黑甲士卒立刻散开,让出一条路来。

    冯驹眨眨眼,再次看了一眼那个椭圆脸的男人的身影。

    回头,面无表情,吩咐。

    “进城。”

    五十流民,牵着马,进了长安城。

    ……

    经过一番打听,一个时辰后,冯驹一行人终于到了未央宫外。

    经专人通知后,在大农令署办公的颜回之后--儒家颜异穿着官服,亲自出来领的。

    冯驹领着四个抬着箱子的流民进入大农令署,其他人,则获得了活动经费,并且得到了在长安闲逛一个时辰的准许。

    在一片欢呼中,两拨人暂时分道扬镳。

    ……

    大农令办公署待客厅

    冯驹拘谨的跪坐在一张用丝绸、麻布共同编制的草席上。

    感受着膝盖下方的柔软,格外忐忑。

    颜异与之寒暄一阵,安排人摆上点心、酒水后,就离开了。

    过了两刻钟,

    一个身材略微臃肿,眼圈发黑,浑身泥土、指甲中塞满了黑色尘垢的男人,在两名白发苍苍、各提一个长方体小盒子的计吏的陪同下走了进来。

    郑当时把佩剑挂在墙上,又在一旁的木桶中洗了洗脸,洗了洗手。

    擦干,来到案几旁。

    隔着案几与冯驹面对面。

    用雄浑低厚的声音盘问,

    “汝便是稷下学里的押送护卫?”

    “公是?”

    “吾乃郑当时。”

    冯驹一愣,突然踉跄,顿时惊骇失色。

    身体后撤。

    伏在地上,身体颤抖,颤巍巍的郑重一拜。

    “见过大农令!”

    “免礼。吾很忙,繁文缛节就免了吧,正事要紧。”

    “诺。”

    郑当时指着冯驹身后两个紧闭的大箱子,道:“那里面装的就是这一次的税收了吧?”

    “嗯。一共五百金,请郑公查点。”

    郑当时面色凝重,给了身后计吏一个颜色。

    两个老头儿精神一振。

    起身,跑到箱子的位置,一人一个,查点数量。

    “汝别见怪。吾这人,不喜欢绕弯子。”郑当时抚手一笑,“有些东西,当面点清,比日后出现异议,强得多。”

    “郑公说的是。”

    “曲辕犁的专利颁布时间不到一个月,尔等就能收到五百金?怎么做到的?”

    “全靠家主领导有方。”

    “匡人吗?”

    郑当时眼底闪过一丝精光,不急不慢地喝着水,等待最终的清查结果。

    两个老头儿年纪大了,体格跟不上,轻点的速度并不快。

    前前后后,数了三遍,花费了半个多小时。

    “嘎吱……”

    盖子被重新盖上。

    这俩老头儿从随身盒子中各取出一块白色绸条、一块锁、一支蜡。

    先在绸条上写上清点的金额。

    再把箱子锁上,再用一旁的火盆把蜡烛点燃。

    最后,利用蜡油的粘性,把绸条黏在箱子的边缘。

    一旦有人妄图打开,将会把绸条扯断。

    做完这一切,两个人回到郑当时身后,嘀咕了几句。

    乍然!

    郑当时双眸一亮,里面仿佛闪烁着金光。

    两名计吏撤了出去,并关上房门。

    “汝姓甚名何?”

    “冯驹。”

    “哦,好!”郑当时笑眯眯的,像是一个拐卖年轻少女的猥琐大叔,“冯驹啊,吾且问,贵家主,有没有来我大农署做事的打算啊?”

    依其对刘彻的了解,推断出,刘老十打算出击匈奴。

    文景二帝留下来的财产不多了,他急需赚钱的法子。

    再不找几个优良的赚钱手段,光凑军费这一项,就足够头痛几个月的。

    如今,一个针对特殊物什的简简单单法令,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竟然入账五百金!

    他眼红了!

    这要是全国推广……

    岂不是得赚疯了?

    想出这个计划的人才,是大农署所缺少的!

    “郑公,家主是御史大夫手下的人……”

    “嗐,这有什么?韩安国那老头儿北军的事情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关心手下人的调动。”郑当时挥挥手,“这不打紧,只要匡人愿意,吾立刻就去找陛下协调。”

    冯驹哭笑不得,“郑公,小人做不了主。等回去之后,一定好好问问。”

    “唉,罢了,老夫还是直接找陛下商量吧。”

    “郑公,事情已经办完,小人是不是可以……”

    “别急,吾还有事情需要询问。”郑当时咳嗽几声,像眼镜蛇似的,身子一下子绷直了。

    其面色犹如长安今日的天气,愁云惨淡,凝重一片。

    “吾且问,曲辕犁在三个月内,能否售卖到大汉各地?”

    “郑公之问题,小人无法回答。”冯驹叹息,摇摇头,“家主早就料到这个问题了,特意让小人带回来一份帛书。其交代,若公不问,离时留之,若问,当面给之。”

    他一边说着,一边从左袖口里掏出来一块用粗麻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包裹。

    打开。

    将帛书递过去。

    这上面写的都是授权的对象,以及经营地分布。

    郑当时若有所思地看着上面的内容,时不时点点头。

    “吾明白了。三个月内的销售量,本官会安排专人统计,这个就不劳烦贵家主了。”

    这位身位大汉九卿之一的老头儿把帛书团起来,一股脑塞进袖子中的暗口袋。

    “匡人可曾提过什么其他要求?若有,可讲。”

    “郑公,此五百金,实际上包含着耧车的专利费,家主希望,大农署可以和廷尉署再次联合,将耧车专利,告知天下。”

    郑当时看了一眼冯驹身后的两个黑色大箱子,笑着,“这个好说。”

    钱都到账了,区区一条法律而已,举手之劳。

    在看到真金之后,他就已经升起在全国普及专利法的念头。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需求吗?”

    “暂时没有了。”

    “既然如此,汝为我给匡人带个话吧。”

    “敬请吩咐。”

    郑当时眼珠子骨碌一转,组织好了语言:

    “吾大农署,等待匡人加入,务必前来!”

    冯驹右侧嘴角疯狂抽搐,点头,

    “一定带到。”

    二人接触完毕。

    郑当时到墙边提起佩剑,重新走了出去。

    他需要继续下田调查。

    而冯驹等人,则被颜异安排好的人领去招待歇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