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六朝汉臣 » 第一百六十八章:齐鲁少府

第一百六十八章:齐鲁少府

    几天后,稷下学里新建客堂,几十张案几,座无虚席。

    司匡跪坐于首位,守着一大堆竹简,神色坦然,面南而坐。

    冯驹腰佩银剑,在一旁侍奉。

    “人都齐了吗?”

    “家主,齐鲁之地少府所属,包括少府少监、服官、楼船官、金官、圃羞官……在内,共计三十八人,已全部入席。”

    司匡深邃的目光,在下方正襟危坐、表情凝重官吏的身上不停游走。

    不一会儿,便扫视了全部人。

    少府监,负责皇室手工业,是皇帝私府。

    这个机构不仅在长安存在,在地方郡国也存在。

    为了让皇帝享用天下的美食、奇珍,少府美年达都要在长安以外花费数万万钱,用以支撑地方少府机构。

    至于这万万钱究竟有没有入了他人口袋,就不得而知了。

    司匡从身前案几上抽了一卷青翠色的竹简,

    沉声,

    “开始吧。”

    “诺!”

    冯驹拱手后撤,从一侧的小道走到正门口,在两个流民地协助下,将大门完全关闭。

    随着“咣当”声响起,这间占地数百平方米的客堂,进入了封闭的状态。

    日光从门两侧的窗子透进来,这里没有想象中那般黑暗。

    司匡手握竹简,起身,面向众人,朗声,

    “感谢诸公不远百里,从齐鲁各地来此,商讨公务!”

    下方三十多名官吏同时起身拱手而拜曰:

    “匡人言重了!”

    司匡抬起右手,往下压了压,示意坐下。

    在所有人入座后。

    又高举左手,晃了晃手中竹简,

    “诸君,昨日,从长安送来的竹简!上盖大农署、廷尉署、少府、中尉署,共四部印!因涉及到隐秘之事,场中有部分官吏无权阅读原件,吾特将一处与少府有关之内容抄下,在此作简要之陈述。”

    说罢。

    他捧着竹简,声音朗朗,

    “天下诸国、诸郡县,务必集中工匠,在专利之法的许可范围内,制作曲辕犁、耧车等。兹事重大,接令后,立刻执行。三个月内,要求每里超半数之户,持曲辕犁,且掌之用法。”

    念完。

    司匡重新坐下,把竹简合上,放在案几上。

    环视全场,

    “少府,掌皇室之工,管天下之工,此令既然下达,必然需要各地少府配合。”

    “今日召诸公前来,本为强调廉洁奉公,既然命令已至,不妨把今日主题一换。”

    司匡微微一顿,高声,

    “私以为,此令所涉内容,任务沉重,执行期间,流通财产众多。”

    “天下之官并非全为圣人,此令奉行期间,怀不法之心、欲趁机行偷鸡摸狗之事者,有;压榨百姓、欺压邻里、趁机捞取好处者,有!”

    “一块羊肉,从砧板上拿起来,又放下去,手中留下了什么?”

    见场中官吏沉默不言下,

    司匡面色凌厉,猛地拍了一下案几,

    “留下了油!”

    “因此,本官作为督查齐鲁之地贪污之事官吏,坚决不允许此类事情发生!望在场诸公,心中有个底。”

    “以前贪污多少,鄙人暂且不管,但,此事中若有贪污者,鄙人必将处以极刑!”

    “少府监何在?”

    “下官在。”

    一个面色红润、头发隐约发白,手心长满了厚重的老茧的男人站起来拱手。

    “本官希望重午节后一个月内,齐鲁各地非官营手工工匠中,工艺技巧高超者,可入稷下学里,行修建研制之工!”

    陈府城抬头,高声,

    “匡人需要多少工匠?”

    “五百人!当然,若技巧优良,可多于五百之数!”

    “报酬几何?”

    “按照冯驹当时给各位文书中提到的内容来!”

    陈府城沉吟半晌,

    “月五百钱?”

    “嗯!”司匡点头,“若其有特殊手艺,本官不介意月薪千钱!”

    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

    司匡又想到了什么,急忙补充了一句,

    “当然,吾稷下学里管饭!每天两顿,皆管!且五天一肉。”

    陈府城暗中记下所有的内容,拜了两拜,

    五百钱对于种地而言,并不多。

    但管饭,就另当别论了。

    尤其还带有肉食。

    “下官知晓了。”

    “六月初七那天,吾希望稷下学里工匠之数,能达到要求。否则,本官就要领着人查一下少府的腐败之风了。”

    如今,重午节(端午节)的时间,并不是五月初五。

    五月初五虽然是汉代规定的,但是却是在新历法执行之后。

    因此,最早也是太初元年才执行。

    如今的重午节,自然是在午月午日,即五月初七。

    陈府城打了个冷颤,皱着眉头,笑哈哈的,拍拍胸脯,

    “匡人放心!下官一定竭尽全力!”

    “嗯,坐吧。”

    司匡嘴角上扬,目光移动,继续点名。

    “齐国楼船官何在?”

    “下官在。”

    一个穿着黑色官服,头戴高冠的官吏起身,低着头,等待吩咐。

    “请公三个月内,从齐北部海边寻一合适之地,作为出海港口,吾要安排人造船。”

    “敢问匡人,港口需要多大的规模?”

    “可与琅琊港口相比!”

    张文俊挑了挑眉,直言道:

    “此行有困难,恐怕难以实施。琅琊乃故齐重港之一,历经多年修缮,才有今日之规模。齐北部适合做港口之地甚多,但于可与琅琊比拟者。”

    司匡对此早有预料,轻吟一声,

    “君以为,修建港口,需要多久?以及多少资金?”

    张文俊估摸几个呼吸,朗声,

    “预计耗时两年,花费三千金以上!”

    “少府能否拿出这么多钱?”

    “不可能!少府每年都有定额,若每年拿出一千五百金,恐怕无法将齐鲁特产送至长安。陛下那里,恐怕也会怪罪。”

    其微微一顿,

    “匡人有所不知,太后那里的衣着、食用之海鱼,皆出自齐鲁。陛下重孝,若得知因为挪动财款导致太后无法正常享用,恐会震怒,诛连少府百官。”

    “这样啊……稷下学里也无法拿出这么多钱,”司匡叹了一口气,“看来只能查抄贪官污吏了。”

    想起来当日从濮阳查抄出来的的金额,就心痒难耐。

    “汝先去挑选合适港口,资金这方面不用担心,本官会和齐鲁贪官协商一下,彻底处理好的。”

    “诺!”

    张文俊在周围官吏血红色、杀人般目光地注视下,怵怵不安地坐了下去。

    在场的官吏,包括刚才的少府少监陈府城在内,心里开始不断咒骂,甚至还有几个人想手撕了张文俊。

    妈的!

    一句资金不足,直接把在场之人都拖下了水。

    这能让他查吗?

    这要是查起来,大家岂不是都得死?

    听闻匡人数理之道上的造诣不亚于墨家大师……

    如果亲自翻看账本,做的假账,岂不是会被轻而易举弄出来?

    混账玩意儿啊!

    司匡可不管这群官吏心里在想什么。

    继续点名。

    “掌齐鲁之地冶铁事务金官何在?”

    一个面色黝黑、身材魁梧的中年大汉站了起来,笑眯眯地拱手,

    “下官在。”

    “吾且问,如今齐鲁之地,归少府掌管的铁匠有多少人?”

    孙致周知无不言,“一千左右。”

    司匡沉吟,说出了一个比较唐突的请求,

    “汝能否调动出部分人手?不需太多,三百即可!”

    孙致周皮笑肉不笑,反问,“匡人要铁匠作甚?”

    “冶铁!”

    “这恐怕不行!吾手下工匠,皆为长安服务,不仅负责武器修缮,还要制作一些器具,每年在祭祀之日,送至太常。”

    其微微一顿,声调不减,

    “如果拿出三百人,势必就要缩减其他工作之规模,亦或重新招募工匠。无论哪一项,对少府而言,都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况……若匡人用这群人冶炼了什么不该炼制的东西,下官很难向少府卿、很难向陛下交差。”

    “吾稷下学里愿意支付报酬!一名冶铁工匠,每月支付给少府八百钱!如何?”

    官营手工业中,工匠几乎都是奴仆的存在,除了管饭之外,其他的一概没有,而且还是世代罔替。

    这群人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

    这每月八百钱,相当于是空手送给少府了。

    孙致周笑着摇摇头,

    “匡人不要为难本官了。”

    司匡莞尔一笑,

    “如何才能让君不在为难?”

    这位金官搓了搓手,嘿嘿一笑,“得加钱!”

    “九百钱!”

    “不太行。”

    司匡冷声,

    “一千钱!再多本官就自己雇人!”

    “一个月一千吗?”

    “嗯!”

    孙致周笑哈哈的,“匡人需要多少工匠?下官过几天差人送过来。”

    “三百人即可!”

    “三百人就够了吗?如果用的多,五百人,下官也可以凑一凑的。”

    “不用了!三百足矣。”司匡婉言拒绝,“钱财一会儿我便差人给你送过去。”

    “这个不急。”孙致周挥挥手,“匡人,请恕属下多问一句,君应该不会制造违法之物吧?下官担心万一出现了不该制作的东西……长安会追究起来。”

    “不会!吾主要目的是冶铁技术改良。至于制作何物,我会向长安少府申请,不劳烦汝担心了。”

    “哈哈,这样下官就放心了。”孙致周笑容不减,点点头,满意地坐下来。

    司匡瞥了一眼,目光移动,重新放在其他人身上。

    “服官何在?”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儿站了起来,

    “下官……”

    没等他说完,突然,门被推开了“咣当!”

    刺眼的光亮从正门照射进来,把客堂照耀的宛如白昼。

    良久,司匡的视线恢复。

    看着出现在门口的冯驹。

    “何事?”

    “家主,学里门口出现了一支由数百名士卒组成的队伍,其称自己为大汉北军,奉命前来听从家主的差遣。”

    “我知道了,汝先去招待着。”

    “诺。”冯驹离开。

    司匡灿烂一笑,离开座位,站了起来。

    竟然是大汉北军……

    看来,长安地支援到了。

    对诸官拱手,

    “诸君,长安来人了,如此,吾长话短说了。”

    “匡人请便!”

    司匡从案几上拿起一卷竹简,打开之后,就开始念。

    “服官,吾希望汝调动人手,三个月内,拿出一千五百余件麻布短衣,所消耗费用,吾会派人与尔结算。”

    “铁官,吾希望汝能把出售铁矿之商贾的联系名单,撰写一份,送至我处。放心,吾稷下学里一向待人和善,不会恶意竞价,挤压尔之矿石订单。”

    “诺”

    “圃羞官,请集中全力,三月内,为本官打造一千只行军釜!价格汝可按照市价,报给学里账房,届时,会有专人与汝商讨,”

    “诺!”

    ……

    司匡花费了十五分钟,把到场的官吏,几乎吩咐了个遍。

    随后,对众人行了一礼,便只身离开了。

    剩下的招待工作,会有专人完成,他现在要做的事,则是去见一见长安来的人。

    三百大汉北军,这可是三个屯的规模。

    领头之人,怎么也得是一个军侯,甚至,军司马也有可能。

    这可不能怠慢了。

    ……

    一刻钟后,在冯驹的引领下,司匡来到了稷下学里某客房门外。

    “三百将士安排好了吗?”

    “家主放心,袁丁已经去做了。”

    “那就好。汝赶紧去给将士们弄点吃的,喝的。顺便再送到这里一些。”

    “诺!”

    望着属下离开的背影,司匡点点头,推开门,走进这个房间。

    一进门,便看见有一国字脸,穿戴黑色甲胄、头盔、表情严肃的中年人,正跪坐在床榻上,闭着眼睛,静静等待。

    司匡站在门口,轻轻地敲了敲门,以示提醒。

    “咚咚咚。”

    中年人睁开眼睛。

    刹那间,好像有一道无形的杀意,从中迸发出来,直击人心。

    中年人眉头一挑,

    “君是?”

    “本官司匡,稷下学里之主。”

    中年人恍然大悟,从床榻上下来,仅仅拱手,并未作揖。

    “匡人。”

    司匡沉声,“敢问阁下是?”

    能够被刘彻信任,委以统率三百北军甲士之重任。

    这个人,应该不简单。

    老刘家对军权的交付可是格外谨慎。

    “本官大汉北军,军司马,苏建!”

    乍然!

    司匡眉头绷紧,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

    “谁?”

    “苏建!”

    “苏武与君是何关系?”

    这次轮到苏建懵逼了,

    “呃呃呃……匡人认识吾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