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文艺梦从1998开始 » 第三章 天要下雨,劝娘嫁人

第三章 天要下雨,劝娘嫁人

    十几秒钟,周遥眼前闪过了自己的一生。

    他的表情也随着回忆变换,却让一旁的周母发觉了。

    看着儿子一边发呆,一边脸色露出淡淡的哀伤,周母立刻收拾起了自己的愁绪。她勉强露出一个笑容,拍了拍伢子的大腿:

    “哎哟,哭丧着脸干什么?赵主任不是说了,你这病,有得治!别担心,妈这就准备准备,咱们出院马上去沪上……”

    去沪上?按照眼下周家这光景,路费都不知道从哪儿来!周遥回过神来,自然知道老妈此刻正强撑着给自己鼓劲呢!

    “不,妈,您听我说!”

    周遥打断了母亲,然后自顾自地定了定神。

    自己重活一遭,有的是后世几十年的经历和沉淀,总不能再叫母亲吃苦受罪。眼下,自己的病要看,但这笔医疗费,周遥决定靠自己!

    “您先去办出院手续——赵主任也说了,我可以出院了,多住一天就是一天的钱。咱们先回家,这几天,让儿子好好想想,我们再盘算去沪上的事。”

    “盘算?你盘算?”周母瞪起了眼睛,“你顾得了读书、顾得了养病,还能顾得了赚钱养家哇?这事儿有妈操心……”

    “妈,家里没钱了吧?”周遥不得已,再次打断了老妈,“我这次住院治病,您得借钱了吧?找谁借的?是我小汪叔吧?”

    儿子一连串的问题打得周母措手不及,尤其是最后一个问题,让周母一下子尴尬起来。她下意识地想张嘴否认,可迎上自家伢子笃定的眼神,却又不知怎么说了。

    看着母亲的表情,结合上一世的记忆,周遥暗地叹一口气,心知自己说对了。

    前文说到,周遥的爷爷单位分过一套房,在南湖边上,算是老一批建起的比较好的楼。因为外面刷了一层白,故而又叫小白楼。

    围绕那两栋小白楼,还有稍次一点的、其它单位的职工楼,后来这一片都成了一个“南湖社区”。

    小汪叔本命汪建军,是原先市设备安装公司的员工。他单位的职工楼便挨着那两栋小白楼,算是邻居了。

    可惜进入85年,汪建军所在的设备安装公司就日暮西山。汪建军成天在单位无所事事,闲不住,便利用自己一双巧手,在南湖边上支了个小摊,成为了一个修鞋匠。

    别小看这行当!在物质还不丰富的年代,谁家的东西用坏了就扔啊?汪建军不光修鞋,什么拉链啊、雨伞啊、各式包的搭扣啊、甚至一些小电器都能鼓捣。加上自己也住这一片,和邻里混个脸熟,大家都乐意找他修补。

    时间一长,修鞋摊的收入甚至比一般人上班的工资都多!汪建军乐得如此,干脆班也不正经上了。到了90年代,下/岗潮兴起,汪建军干脆向单位申请“放长假”,即停薪留职,自谋生路。

    可是,汪建军这么些年一直维持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状态,倒让邻里们很好奇。没有爹妈催婚,大爷大娘叔叔阿姨也免不了“关心关心”,汪建军一律打太极应付过去。

    直到有一回,在哥们儿家喝酒喝多了,汪建军才憋出了一句话“我觉得玉芳嫂子好……”

    刘玉芳,周母的名字。

    虽说当时周遥的父亲已经没了,周家也从南湖社区搬去了代家巷的棚屋居住,但毕竟这么多年邻居下来,谁不知道谁是谁呢?

    立刻有人回忆起来,似乎刘玉芳找汪建军修补啥的,每次都少收点钱,到后来周家困难了,汪建军干脆就“义务劳动”。

    这还不算,逢年过节,或者只要有个借口,汪建军就往孤儿寡母家送东西。甚至乎周家都搬走了,他也蹬个车去送,吃的,穿的,用的……理由也多:哥们儿送的扇子骨,我不爱收拾,嫂子你收着吧;菜市场人家便宜卖给我的米面,我一个人得吃到什么时候?嫂子你拿去吧;某某放在我这里修的鞋,修好了,结果人不要了,尺码和嫂子你一样,我寻思别浪费;现在年轻人浪费,这衣服只是拉链坏了,就不要了,我给修好了,和新的一样,给我大侄子……

    就更别提周遥小时候要是有个头痛脑热的,汪建军立马蹬车给送医院。久而久之,已经有不少明眼人琢磨出味儿了。

    周遥以前是小,不懂事,等十几岁了,还看不出来?这给他心里那个别扭啊!要说他反感汪建军这个人吧?那不至于——小时候还跟着汪建军屁股后面玩呢!但毕竟自己有爹啊!虽说爹不在了,娘要嫁人,心里总膈应不是?

    加上周围人暗里说小话,好听的少,难听的多,传到周遥耳朵里,加剧了他的别扭。所以,周遥渐渐开始摆脸子了,不欢迎“小汪叔”上门了,甚至老妈一提“小汪”就发火!

    刘玉芳咋还看不出来儿子的态度?说实话,小汪虽比她小三岁,但是个体贴的人。周家一下子垮了,如果不是有小汪帮衬,刘玉芳一个人着实够呛。时间一长,要说没点好感,那是假的。

    可儿子现在是她生活的核心!儿子反对,加上这档子事多少有些不好听,刘玉芳也就息了念头。这两年,她已经刻意疏离汪建军了。

    没料到,这回周遥重病,刘玉芳实在拿不出钱了,周围谁也没心思没能力搭把手,不得已,只好去找汪建军。人家小汪二话不说,要钱给钱,要力出力,和原来一样。

    但刘玉芳不敢让儿子知道。眼下儿子要去上海治病,她心里哪有辙弄钱?下意识还是想到去求助汪建军。

    没成想,被儿子看破了心事,迎着儿子清澈的眼神,她没法说谎。

    可……

    再三出乎刘玉芳意料的,周遥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因为“小汪叔”生气发火。刘玉芳等了半天,才听到儿子叹了一口气。

    “妈,这么多年下来,我知道你的不容易。人心都是肉长的……以前是我不懂事,这回大病一场,鬼门关前走一遭,很多事我都想通了。您和小汪叔,要是真的想好,我没意见……不,我可以双手赞成!”

    周遥为何有这般态度?因为他知道,上一世有他的阻挠,母亲到了没有和汪建军组成新家庭。不过,汪建军也一辈子没成家,一直等着刘玉芳。直到周遥大学毕业找到工作,汪建军都在默默帮着周家俩母子。

    上一世的周遥,年纪越大,越对这件事心生愧疚。可是还是那句话,有些事时机错过了,后面就再难圆满。即便二十年后,周遥解开了心结、松口了,两位已经步入老年的有情人,已经绝了心思,只是互相陪伴着,聊度余生。

    所以,这一辈子,他哪里还能让母亲再失落?哪里还能让小汪叔继续等二十年?

    这番话,周遥说得真心实意,也让刘玉芳措手不及。一时间,刘玉芳连连张嘴,却不知该说些什么!

    “哎呀,老妈,你想说的我都懂!别以为我是一时冲动……”

    周遥知道,老妈的心结还没完全解开,还得靠自己“助攻”一把。

    “咱家这七年来,如果不是小汪叔帮衬,好多次难关都挺不过来……”

    “小汪叔人也好,本分,也有手艺,到什么时候都能保障温饱……“

    “这么多年下来,他对您也一心一意的,都从王老五等成老王老五了……”

    “退一步说,您就当我为我自己考虑——没听赵主任说吗,我这病以后要靠养!生活环境很重要!咱们代家路的棚屋,阴暗潮湿,冬天绝冷夏天绝闷,不适合我这样的‘病人’!”

    “小汪叔的房子虽然比不上咱们的老房子,但起码是楼房,条件总比棚屋好多了……您就当我自私自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