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文艺梦从1998开始 » 第十七章 第一桶金

第十七章 第一桶金

    “赣鄱省豫章市……师大附中高三4班,周遥收……”周遥被传达室的大爷叫住,领回了一封厚厚的挂号信。他眼睛一瞥信封最下面的发信人地址,赫然是:

    江城市XX路XX号《今古传奇》杂志社魏寄。

    周遥顿时心里有数——这是自己的投稿回复!

    他立马把信塞进书包,然后出校门上了公交。在公交的最后一排角落里,确保无人关注后,才撕开了信封。

    虽然说爱护视力,不要在动荡的车厢里看书……但重生回来,眼看终于自己第一次的尝试有了回音,周遥那里还按捺得住。

    信封里装着两件事物,一叠厚厚的写满字的信,一张薄薄的汇款单。

    “3500元整……”邮正的汇款单上,工整地写着汇款数字,只此,周遥就知道,魏平生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再回头去看信,厚厚四张信纸,容纳了不少信息。总结起来有三点:第一,在收到周遥的投稿后,老魏同志第一时间完成了校对审核!接着,他马上将稿子推荐给了主编。

    这是表功……

    第二,杂志主编在阅览后,同意了老魏的看法,对稿件质量高度赞扬。批复:该作品叙述方式新奇!多线进行并最终交汇,构成了一个奇妙又合理的故事。作者笔法老练,文风幽默,有极强的吸引力。其细节上的处理,例如人物的个性化语言,甚至可以作为同类小说的模板……总之,主编非常非常欣赏这部作品,随即,社里开小会讨论过后,同意了老魏答允的稿费标准,并决定在今年11月的最后一期上,插队安排这篇稿子上架!

    这意味着,《今古传奇》很识货,并且想以此示好作者,为今后多多约稿结下善缘。

    不过,深知发表流程的周遥很清楚,自己的稿费随着样刊到来才是正理,这一次的汇款,搞不好还是老魏担心自己手头急用钱,自己先贴了……

    而第三点,则是魏平生偷偷“请示”周遥,能否把作者信息完全透露给社里?

    目前,今古杂志那边已知的是周遥的真实姓名和其生活所在地,详细信息比如年龄、就读的学校,老魏由于还未得到周遥的“授权”,故而没敢直接透露。

    但老魏在信里,还是劝周遥可以透露真实信息。一来,周遥只有16岁,高中生的身份是很容易引起关注的!天才少年作家,这个名号可以用来宣传,对周遥对杂志社都有好处。

    二来,今古杂志虽说是私营性质,但也是摆得上台面的,不会随意对外泄漏周遥的信息,更不会给周遥带来什么麻烦。如有必要,杂志社也会让他的专属编辑老魏、询问过其意见后再行动。

    看到这里,周遥闭目思索了一番,衡量过后他决定:允许老魏向杂志社内部透露自己的信息。如果要宣传,可以点明作者的年龄、所在地,真实姓名和就读学校暂不公布,理由是自己正在备考,不想被过多打扰。

    打定主意,周遥准备到家就给老魏回信。

    …………

    经过了近一小时的车程,换了一次车的周遥终于回到了家。家里,饭香已然从厨房飘出,只等周遥回来炒菜了。

    不一会儿,精致的一荤一素两道菜摆上了桌,一家三人汇聚在饭桌上。

    “妈,小汪叔,先等等。我有件事要告诉你们……”

    “是考试成绩出来了?”刘玉芳立刻放下了筷子,还在围裙上蹭了两下手,准备结果“神圣”的成绩单。

    结果,伢子递过来的是一张轻飘飘的纸。

    “这是……啊!这么多钱!”刘玉芳疑惑着接过,只一眼,看到汇款单上的数字,立刻惊叫出声。

    “妈,先前去沪上的火车上,我不是遇见一位编辑叔叔么?我的投稿被他采纳了,这是稿费。”不等刘玉芳细问,周遥就先解释起来,生怕母亲误会。

    接着,他又递过那叠魏平生的“吹捧”信,用以佐证。

    刘玉芳手都有点抖,她反复把那封长信看了两遍,尤其是前半部分魏平生转述杂志社主编对周遥作品的赞扬——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儿子不声不响地做了这么件大事!

    这个年代,学生在随便哪个报刊上发表几百字的文章,都能被全校通报表扬的,家长们更会觉得是莫大的光荣。文学,在这个年代仍然让人们保有最后的敬仰和热情。

    所以,周遥的文章能发表,甭管是通俗文学还是严肃文学,刘玉芳都抑制不住地高兴!而不菲的稿费,更是锦上添花,让刘玉芳的欢喜快突破天际了。

    她忽然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的辛苦,是值得的!而且是不是老天终于把眼睛看向了自己,让困苦已久的家庭否极泰来?

    汪建军歪着身子,凑过去就着刘玉芳的手把信看完了。他的嘴不自觉地咧开,笑得很张扬——小毛有出息,刘玉芳一定高兴;刘玉芳高兴,他就更高兴。

    “妈,小汪叔,这笔钱呢,肯定得先拿去还咱们的欠账——虽然那钱是小汪叔借的,但我们现在是一家人,这个担子要一起担。”周遥趁热打铁,又说了一句让汪建军眉开眼笑的话。

    “另外,这笔钱应该还会剩900多,就都由妈你收着给家里用。不过,我想支150块,买辆二手自行车——现在我从家到学校,来回各得1个小时,太耗时间了。有自行车,可以省一半的时间,我也能晚点出门、早点到家,多点时间学习、休息……哦!还能锻炼锻炼身体!”

    彼时,自行车已经不再是80年代初的奢侈品,生产力上来,大家工资翻了十倍不止,自行车的价格倒没怎么变化。150到600,基本涵盖了市场上常见的款式价格。

    周遥开口150,绝对是最低档的要求。

    而且,这差不多是周遥长大以来第一次开口要给自己置办大件,理由没得说,字字在理!尤其是最后两句,又说到了刘玉芳的心坎上。何况,这是毛伢自己赚来的钱,给家里留下了大头,这么懂事的孩子,怎么忍心拒绝他呢?

    刘玉芳当场拍板同意,并且把150的预算主动提高到了200,还安排家里最懂行的汪建军帮周遥“掌眼”。

    接下来,周遥在愉悦的气氛中举起了筷子,准备伸向菜篮子里觊觎已久的一块香肠……

    “对了,毛伢,你们月考成绩是不是出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