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符图记 » 第四十五章 道门九艺(下)

第四十五章 道门九艺(下)

    听到姚化龙所说,陆安平不禁想起前几番辟邪驱鬼的经历。

    符箓有如此多讲究,摸索临摹、徒具其形的辟邪符,自然是毫无用处......

    他暗叹了声,旋即释然——如此轻易能掌握符箓之道,方外修行便毫无门槛。

    不知道祖窍内那道先天符图化影有多难参悟,梦境是否还有真文显化?

    陆安平望着跳动的火光,一时有些出神。

    “符无定形,以气而灵。”姚化龙嘴角上翘,露出丝鄙夷的笑意,“画符关键,在于点灵;施布灵引,才能催动效用。”

    “而你则一窍不通......”

    陆安平并未在意,而是伸手撕根鸡腿,胡乱吃几口,抹了抹嘴唇,问道:“第三艺呢?”

    “仙道贵生!”

    姚化龙眼角闪过一丝怅然神色,沉声道,“可惜能长生久视者,寥寥无几,故而外丹饵药盛行,或增进修为、或延长寿元......这便是道门九艺的丹鼎之道。”

    “区别于道法修行的金丹,丹鼎之道也称为外丹术,讲究炉鼎真火、奇珍异材,依丹方烧炼丹药,用于服食。”

    “外丹饵药可分九品,这驻颜丹便属第五品灵丹!”姚化龙干笑了声,“不仅如此,相近的灵草栽培、药田种植等,也归于丹鼎。”

    长生久视者寥寥无几......

    陆安平心下一沉,低声念叨着,倒未在意姚化龙抢走的驻颜丹。

    五境修行,也不过多些神通,增些寿数,长生也是无望;便是传说中的仙人,尚有躲不开的灾劫.......

    ——难怪道门重丹鼎,紫阳观陶崇昼也一意争抢正阳鼎。

    “第四便是炼器之道!”

    姚化龙摩挲着腰间皮囊,幽幽道。

    “炼器,便是寻找材料,炼制成修行人所用法宝,功法不尽相同,但大体类似。”

    “第一步先是寻找天材地宝、提纯、加工所需材质;第二便是成就器形,或单独成型、或混合冶炼;第三便是赋予妙用,此步最为微妙,依赖炼器之人的法力、手法、神通、状态等。”

    “灵器、法器、法宝三阶九品?”陆安平抬起头,插了一句。

    “没错!”姚化龙略微颔首,“不过那尊莲鹤方壶、白虹剑、铜鼓道人那对铜鼓,自然属仙器之列。”

    接着他神色微动,叹道:“仙府出世这般盛事也被你赶上,真是莫大的机缘;若是平日,哪里有机会得见仙器?”

    连乔大叔这般乾元境高人,也要谋划十年......

    陆安平倒吸口气,指了指,“你那腰间皮囊、还有茅山紫阳观主的红皮葫芦,似乎别有洞天?”

    “炼器之人身居须弥芥子、袖里乾坤的神通,自然可赋予空间妙用。”

    姚化龙晃了晃皮囊,语气带着恭敬,“山间成精的鹿皮,仙娘不过随手炼制,便成具有洞天的五阴袋!”

    听起来,这位天蚕仙娘真是神仙之流,比假冒的铜鼓仙强了不少......

    陆安平心头微震,随即感念道:“难怪道门九艺以道法修持为本!”

    道法修行至各境,衍生相应神通,便是到乾元境,也不见得炼成乔大叔那样咫尺天涯的神通......

    略微思忖了会,陆安平瞥了眼那只五阴袋,接着问道:“第五艺是?”

    “阵法!”姚化龙声音颤抖,似乎心有余悸。

    迷雾幻阵、九宫八卦阵、通灵四象阵.......看来方才九宫八卦阵一番夸张说辞,还是对姚化龙有些影响。

    陆安平轻笑了声,凝神去听。

    “阵法之道,杀、困、幻、御、辅五类,无非是两仪四象、三才五行、七星九曜、八卦九宫、乃至周天星宿......”

    “正一派的龙虎荡魔阵、清微派的先天五方阵、太白剑宗的青莲剑阵,倶是当世一等一的阵法!”

    太白剑宗倒是初次听闻,想来应是四九道派之一......陆安平眉头微皱,望着姚化龙凝重面孔,不由得暗下判断。

    “其实阵法之道,还包括禁制!”姚化龙语气超然,又开口道。

    “禁制?”陆安平疑了声,因为不管是秦冲、还是隐先生、甚至出神入化的乔大叔,都未提过。

    “所谓禁制,便是灵气神机变化状态,”姚化龙瞥了他一眼,“不局限于灵气,还有灵气、仙气等,极为玄奥。”

    这样看来,乔大叔天上所使的小诸天云禁术,大约与此有关......

    陆安平点点头,并未追问;显然,这不是初入门径的他所能理解。

    沉默片刻后,姚化龙再次开口道:“第六便是灵图!”

    陆安平咂摸着,想起先前宁浮生提过、羽扇纶巾的隐先生便擅长周易六十四卦,于是专心去听。

    “灵图便是以河图洛书为基础的推演测算之道,源于上古时卜筮,包含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六项。”

    “流传至今,较常见有相术、风水堪舆、星象、周易卦数,甚至是源于先天易数的古来三式——太乙神数、奇门遁甲、大六壬!”

    “大乾有位玉枢子,便擅长大衍神算,能喝破鬼神、推演天机,当世无人能及!”

    姚化龙长叹了声,随后变换神色,笑道,“钦天监有些人擅长星象之道,嘿嘿,这不是在夜空发现景星吗?”

    星象为皇家专擅,世俗中并未有教授,陆安平自然不清楚景星是什么。

    ——他只是感慨,若是能推演测算、躲灾避难,也不会落入姚化龙手中......

    ......

    ......

    橘黄火光中,姚化龙从腰间摸出块山参,囫囵吞咽下去,冷冷道:“现在,交代下那人吧!”

    陆安平未想到姚化龙突然听下,于是慢条斯理地咀嚼着,打了个饱嗝、又伸伸懒腰。

    “别耍花样!”姚化龙面色冷峻,厉声道。

    陆安平顿觉体内刺痛,金蚕隐隐发作,于是清清嗓子道:“确实是神教玄冥宗之人!”

    “魔教自称神教,玄冥宗确是三宗之一......”

    姚化龙低声念着,旋即声音变大,问出一连串问题,“那人姓氏名谁,模样如何,什么身份?”

    陆安平强忍着金蚕噬咬,迎向姚化龙森冷目光,坚定地道:“名号我也不知!”

    “不过,他身材高大,面貌如中年文士,右手持一根竹节鞭,左臂却整个断了.....”

    他临时起意,将寻真观那尊无名神像容貌与乔大叔体貌各取了些,胡诌一通,便是算准姚化龙并未见过乔大叔。

    “竹节鞭,中年文士?”

    姚化龙似乎想到什么,却又摸不着头脑,略沉吟会,继续催动金蚕蛊,叱道:“休要骗我!”

    无数蛰伏的金蚕在血肉中涌动、拼命噬咬,陆安平只觉周身刺痛难当,重重摔倒,险些将篝火踢翻。

    他咬紧牙关,沉声道:“信不信,由你!”

    “你且说说,蜀山商无缺、东海铜鼓道人追击下,那人去了哪里?”姚化龙将信将疑,却未停止催动金蚕蛊。

    “那人在历山......布局十余年,早想好万全之策!”陆安平蜷缩紧身躯,不住地颤动,感受着眉心流淌的细微暖流。

    夜风吹拂,一身褐色单衣的姚化龙站起身,狰狞着道:“究竟去了哪?”

    看来苗疆颇为关心魔教之事......

    感受着体内金蚕蛊渐渐平息,陆安平重重吐口气,轻笑了声,淡然道:“先将剩下三艺说完。”

    ......

    ......

    或许是另有心机、或许是敷衍搪塞,姚化龙后面所说简略又快速;不过陆安平根据历山所见修行人斗法、破阵场景,仍然领会许多。

    第七艺为器用,即驱物驭器之道,不局限于有形之器,灵器、法宝、法器之类;还包括灵气、五行之力、星宿之力等,甚至于禁制有些相同,所谓御大块于无形。

    他曾见识过修行人器用手段,从余霜的灵器紫钗,到法宝之属的红皮葫芦、倚兰剑、清净拂尘,隐先生的羽扇纶巾,甚至是白虹仙剑、铜鼓仙那对铜鼓。

    不仅于此,黑水所化元龙、度厄铜符接引南斗星宿之力,他也曾见识体验过,对器用之道颇为感触。

    第八艺便是通神,即鬼神通幽之道。

    人身有三魂七魄,三魂称天地命、也称胎光、爽灵、幽精;七魄为雀阴、天贼、非毒、尸垢、臭肺、除秽、伏尸。

    ——通神便是与鬼神交互、魂魄牵引,譬如五鬼搬运、搜魂、塑魂等。

    陆安平在历山城辟邪驱鬼,只知阴神,倒还是头一回听三魂七魄,甚至正大光明的正一道便极擅长鬼神通幽,张天师座下更常年有五鬼驱策。

    当然,姚化龙口中,苗疆最擅通神之道,那位功参造化的天蚕仙娘并极为惊擅。

    第九艺便是众术。

    众术最为驳杂,包罗万有,以雷法为尊、次有遁法,乃至幻术、养生术、变形术、隐身术、圆光术等,不一而足。

    陆安平曾见短矛中属正一派的太乙真雷、飞天时也见乔大叔所放五火神雷;至于遁法,遁甲宗尹奇的戊土遁法,也见识过几次。

    姚化龙所说九艺,给了他一个基础认识,将先前庞杂的见识归纳于整体;这也类似伯父所教的读书法。

    若是隐先生告知九艺便好了.....

    陆安平感慨了声,清清嗓子,转向姚化龙,道:

    “那人自称玄冥宗长老,已去往东海之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