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开局兵谏马谡,大破张郃 » 第二十章 会

第二十章 会

    昔年季汉下汉中,刘备称王,简拔曾经以部曲随己入蜀的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当时的反应是“一军皆惊”,不用亲如兄弟,已成名将的张飞,反设毫无背景,不属任何一派的小小牙门将军,如何不惊?

    然而刘备所取其之处,正是有才能,却又毫无背景,没有派别。

    宴会之上,刘备问询他作何打算,意在考教,文长傲然回答道:“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然而无有一人表达质疑,宴会之后,亦没有什么阴阳怪气的风言风语传出,时任尚书的杨仪也没吭声。

    首伐陇右,帐中议事时,“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当然,险些被子午谷奇谋整出ptsd的丞相还是默默的选择了马谡。

    四次北伐,又是这俩人搭档,大破方策精详,垂问秦雍的郭淮,以及费曜斩甲首数千。

    建兴十年,对李严公文弹劾诸臣中名列第一,地位可见一斑的刘琰,与魏延意见不合争吵,后悔悟写信于丞相——先是自我贬低,夸诸葛亮明察秋毫,再承认自己的错误,又向神明发誓,最终更是哀求般的表示“无所用命,则靡寄颜”,言辞之恳切,令人动容。

    然后丞相一脚给他踹成都去了,从此不再管他。宠信程度可见一斑。

    都说魏延桀骜不驯,可这么一个恃才傲物,矜持高傲,堪称孤臣之人,能在东州益州荆州各派倾轧的季汉军方如此吃的开。甚至问及平日里素来不睦的各方诸将,无不竖起大拇指,赞一句“必当以代亮”。

    这本就是一件死囚犯上刑场——令人摸不着头脑的事。

    事实也确乎诸将称赞论述的那般,诸葛亮在压他几年后,又复用其建功,死之前明确表示“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

    比起还没成长起来的姜维,丞相更相信魏延的能力。

    可以说,魏延的结交能力,比那等八面玲珑,长袖善舞之人还要强——起码在能力说话的军中是如此。

    如果要具象化他,可以说是那些爽文小说中的军队刺头,气凌三军,众虽见之便绕道而走,但皆咸服,不听上官所言,总觉得自己的法子更好,以顶嘴搞事为乐。

    至于为什么说是小说中,因为现实中这种人早被班长制裁傻了。

    与魏延性子很像的是邓芝——“性刚简,不饰意气,不得士类之和。於时人少所敬贵,唯器异姜维云。”

    甚至于邓芝也有他的杨仪——“芝性骄傲,自大将军费祎等皆避下之,而预独不为屈。”

    但是邓芝比起魏延,显然更不讨喜,同样的避若蛇蝎,见了就绕道走,相处只觉得如芒在背。

    但魏延是那等“还好君侯不在魏国为将”的威势,和心有余悸的安全感。

    而邓芝,可能是因为他文武全才,不在一处耕耘,“不得士类之和”为士人所厌恶。

    由此可见魏延之能。

    今番赴宴,又见其豪迈姿态,恳切之言,可能是因己为小辈,王训并未觉有什么盛气凌人之感,至于那耍酒疯似都喝问,则是被他自动带入考教的一环了。

    ‘魏延之志,与丞相同,欲报先帝知遇之恩,立功名,取富贵,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亦于吾志同。此一也。’

    ‘气度无需试探,其并非宽宏大量之人,然不会因小事计较,并未追究刘琰,静待丞相解决,说明他有一定政治智慧。此二也。’

    ‘计谋学识,以子午谷来说,太过险峻,依托于敌手之奔逃与否,援军之按时与否,己于被动之地。虽管中窥豹,难知全貌,然亦可看出其韬略偏奇,喜以势制形,倒与朱棣同,不知有明太宗几成之能,可否打出气吞山河的壮烈之势来。此三也。’

    ‘临危不惧,慨然有伟丈夫之态。此四也;酒后感慨,所说皆诚肺腑之言。此五也;丞相宠信,战必胜,攻必克,上能连数万之师,下可率数千精卒。此七也。’

    趁着酒劲未上涌,王训大脑飞速运转,回忆着《将苑》中所说“知人之道有七”,结合史料,与魏延一一对照,不过顷刻,便知其六,旋即看向以露醉态的魏延,凝眉暗忖:

    ‘唯独这六,未见其面对钱财不动声色,亦未见史料言其贪财好碌,然,就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这一句话,再结合其志向,姑且斗胆猜测:魏延不于黄白之物并无太多贪恋,他更希望壮志得酬,施展才华,但同时,他对钱财也没有避之不及,钱财于他而言,也就只是钱财而已。’

    “罢罢罢,不说这些,你我三人,今也算是轻功之晏,当夸功一番,便自……自……子均!自你开始吧!”

    情绪激动之下,血脉喷张,酒意上涌,魏延的面上已经有了些许醉态,持着酒坛,瞪眼抬眸,额上生出几行丘壑,下巴杵胸,晃晃悠悠,胡须打散乱作数撮。

    此刻只见他打了个酒嗝,持酒坛站起,踉踉跄跄的走下席子支蹱,来到对面王平所在处,一把拂掉案几上干涸的酒碗,拿起旁边酒坛,强递给王平,又持坛于之碰,却屡屡不中,魏延怒而掷之,乒啷一声,不算清冽的酒液洒了一地。

    “好歹是粮食换来的,你这般实是浪费!”

    “某之过,某之过,勿怪,勿怪,嘿嘿嘿嘿……”

    王训从思索中回过神来,侧目看去,见得醉醺醺的魏延痴痴傻笑,心中摇头,颇有些啼笑皆非之感。

    ‘死犟的魏延,醉后居然是这般模样,认字不过十的父亲,也能对上大义灭亲的典故……看来无论如何结合史料推测,皆只能算个参考,大致明晓其为何等样人而已。’

    “子教,过来,将文长扶回去。”

    “欸,这便来。”

    王训连忙应声,起身方行二步,一个趔趄,险些栽倒在地。

    将口中念叨着“某没醉”的魏延按会位子,王训晃了晃晕乎的脑袋,忽而想起似乎少了什么,一拍脑门,懊悔道:“我等于此饮酒吃肉,夸功吹嘘取乐,邓铜白寿二位武骑部将,和张休黄袭李盛三位将军呢?”

    “哼!”

    王平诧异的看了儿子一眼,但嘴上不饶人,冷哼一声,“亏你还有点良心,乃公早早便安排好了。”

    “嘿嘿嘿!还是父亲想的周到。”

    王训傻笑两声,也不回主位,反倒拉着席子支蹱,大摇大摆的自往魏延位子上行去。

    “又喝醉一个……哎!”

    徒留王平长叹,回到座位上,儿子和同袍的吹嘘声入耳,腹中饥饿的他终究是提箸夹肉,吃起了有些冷了的菜肴。

    ……

    街亭北城门楼,刚接了那二部武骑进城的黄袭,正百无聊赖的于席子上箕坐,愣愣的看着分两班休息、站岗的麾下士卒,面容呆滞,似是正在神游物外。

    马蹄声还未远去,脚步声却又传来,黄袭察觉到了,他并不想理会,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

    “黄将军,”军士抱拳,“王平将军有请。”

    “哎!”黄袭遗憾的终止了发呆,缓缓打了个哈欠,双手覆面揉了揉脸,再抬首时,已然精神奕奕,“说吧,何事寻我?”

    “黄将军且随我来。”

    军士不答,只是垂首。

    言讫,转身提步往城下走去。

    “不知是何事,神秘的紧。”

    黄袭扬了扬眉毛,嘀咕了一句,转头叫来亲兵吩咐守城之事,旋即快走两步跟了上去。

    二人下了城门楼,沿着石板路走了片刻,扭到一处宅院前,黄袭眉头皱起,叫住了军士。

    “可是有何大事相商?”

    “并无,将军进去便知。”

    黄袭捋了捋短须,心下料想王平断然不能害自己,也便从善如流,进了宅院。

    走过门后院,进了大客房,左拐右拐,绕了屏风两座,见得三案围起,不分主次,后有席子支蹱,愕然扭头,军士轻笑,言说“稍等片刻”。

    “若无大事,哄了本将,便是闹到王将军那里,乃公也要痛殴你一顿!”

    “自无不可,将军稍待。”

    军士好似丝毫不慌,只是眉头微皱,却不动声色的默默退至门前。

    黄袭嗤笑,寻了个舒坦席子坐下,以肘杵案以手支面,发呆静待起来,直至一阵嘈杂传出,黄袭扭头,却见门前有两股人不分你我,攀谈嬉笑,接踵而来。

    “黄将军?”

    “哈哈哈!我料定黄将军必在,如何?”

    只两句话,黄袭便知来者何人,他佯怒喝道:“好啊!竟敢拿乃公做赌,胜者将一半赌资于我,权作补偿!”

    “你这厮!哈哈哈哈哈!”

    “拿去拿去,莫跟兄弟客气。”

    二将对视一眼,皆大笑起来,黄袭则是看着张休递来的手中削刀,面上佯作的怒容没绷住,忍俊不禁。

    “二位,也是王将军叫来的?”

    “正是如此,我等半路而遇,便结伴同行。”

    “这么说,黄将军亦然如此?”

    “嗯。”

    黄袭颔首,又扭头看向门旁若雕塑的军士,问道:“王将军到底何意?而今我等皆至,快快说来。”

    “将军张休!”

    “嗯?”

    只一声,三将尽皆愕然,张休皱起眉头,正欲发怒厉喝,却见军士手中印信,恭敬抱拳。

    “末将在!”

    “街亭一战,将军奋不顾身,携旗南之卒诱敌深入,劳苦功高……”

    “王将军谬赞,某眼红于旁人之勋,逞强请命,却未拢住兵卒,何功之有?”

    张休有些赧然,心中更多的却是自得,军士没去管他,板着脸,自念道:“将军黄袭、李盛!”

    “末将在!”

    二将抱拳,军士肃然道:“二位将军奋勇争先,雷厉风行,为接回同袍尽心竭力……”

    “谢王将军夸功,袭今后必当再扑心扑肝,精益求精。”

    “盛亦然如此。”

    “你个应声虫!”

    “哈哈哈哈!”

    “啪!啪!啪!”

    清脆的抚掌声打断了大笑,军士放下手臂,打开屋门,但见十余士卒鱼贯而入,皆提食盒、酒坛,与廨衙一般无二。

    “这是……”

    三将面面相觑。

    “王将军令,黄袭、李盛、张休三将此战有功,赏酒肉!”

    军士朗声说完,伸手作请,笑道:“三位将军还请落座吧。”

    细数夸功,赐下酒肉,如此待遇,使得三将无不大喜,满面红光,尽皆抱拳谢过,自往案后坐去。

    不待菜肴上齐,三将拍开泥封,着急忙慌的取来大碗倒上酒,咕咚咕咚一口气喝完,皆手持酒碗前举,大呼痛快。

    觥筹交错,推杯换盏间,黄袭却忽而一拍大腿,引得其余二将侧目。

    “我等皆饮酒,宿醉不醒,谁来守城?”

    “黄将军尽可放心,王将军早有预料,标下来之前便吩咐,言说要率本部亲往城门驻守。”

    “魏师远来,皆骑兵,乃前部人马,后方步卒未至,更无攻城之械,有王将军在,定然万无一失。”

    张休对魏军来袭报以怀疑态度,李盛也是不以为意,附和笑道:“张将军所言甚是,再说目下二月,魏军还要安营扎寨,以防奔袭之后冻下生疾,已是自顾不暇,如何能顾及我部?更不消说攻城之事了。”

    “不可!”

    黄袭一拍案几,满脸正色的摆手道:“怎能让王将军连守一昼夜之理?二位且痛饮,黄某少喝点,明日自去驻防。”

    张休和李盛闻言,顿觉碗里的酒不香了,你看我,我看你,面面相觑,有心效仿黄袭,免得被其比下去,又舍不得难见的酒水,李盛最终一咬牙,招来一旁吃肉馋酒的亲卒说道:“明日将我叫起,若不醒,便以冷水冲之,棍棒打之!”

    言讫,抓起三块肉填嘴里,就了口酒,恶狠狠的咀嚼着。

    以为能喝上酒的亲兵颇为遗憾的领命,张休见状,有样学样,旋即便将此事抛之脑后,举杯邀饮,大快朵颐起来。

    ……

    街亭廨衙,灯火通明,不知过了多久,王平黑着脸走出堂门,对站岗亲兵吩咐道:“将文长送还。”

    “诺。”亲兵领命,然后杵在原地,等待下文。

    “你怎得还不走?”

    “大郎君呢?”

    “寻个卧房,提溜进去散伙!瓜娃子,敢跟乃公差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