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潜渊秘境 » 第十四章:附灵之剑

第十四章:附灵之剑

    张三渡愣愣地看着那摞起来到他腰那么高的废剑胚,竟然在他这一剑之下整齐断开。

    “这这这,有些过于离谱了吧?就算是现代冶炼技术也做不出来这么锋利的武器吧?用电锯或许还行?”

    这虽然是一堆废料,那也是铁呀!竟然被齐刷刷地切开?

    “不要小瞧古人智慧!”

    听得此话,张三渡与唐师傅齐刷刷回头看去,原本院子里最中间那间屋子里此刻正有一位老迈的人拄着拐杖走出来。

    “爹!”唐师傅惊呼一声,然后连忙跑过去搀扶着那老叟。

    “爹?”张三渡瞅了瞅唐师傅,从脸庞发色来看也有六七十岁,他爹岂不是……

    “不用看了,我今年九十有五了,我这孩儿七十四。”

    老叟似乎是看出来张三渡的疑惑,主动开口。

    老先生佝偻着腰,身子已经变得瘦小,只是看那宽大的骨架想来年轻时也极为壮硕,双眼深深凹陷,脸上布满了褶皱,干枯苍白的头发稀稀拉拉的,给人的感觉就是风中烛火。

    “哦哦,老爷子您好,您老是老寿星啊。”

    “哎——也是赖活着,不过我这心愿已了,没什么遗憾了,就等着过一天少一天,那个时候到跟前。”

    唐师傅看了看他爹,抿了抿嘴没有说话。

    “你过来,小娃儿,你那剑叫我瞅瞅。”

    老先生伸出手招了招,张三渡犹豫了一下还是拿着剑走上前去。

    “老爷子,这剑可利着哩,您慢点。”

    唐师傅接过剑双手捧着,送到老先生面前,供他观看。

    “我这到跟前了还能有机会看见这种宝剑,也是值了!没想到啊!我还有机会!”

    那为老先生眼神复杂,伸出枯瘦沧桑的大手轻轻抚摸过剑脊。

    老先生看的是剑,可是张三渡莫名感觉他看的又不是剑。

    “爹,这剑……”

    唐师傅早就按耐不住好奇心了,这种剑看来自己老爹很清楚,只是没有跟他说过。

    “这种剑,原本你一辈子都没机会看到,今个遇到了,我也给你说说,但是你知道了也就算了,不要外传,以免给自己惹来灾祸。”

    老先生看着唐师傅,又看了看张三渡。

    “哎,爹,我记住哩。”

    “我当年还年轻的时候,那时候跟着我爹有幸见过一次,也是那时候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一种武器,跟一般的兵器比较在于灵性!”

    “灵性?!!”×2

    张三渡神色异样道:“老爷子,难不成这剑还有剑灵?那不是假的?”

    “不假,不假,就我知道的,这九大名剑之首,棠溪就是有灵性的,这是祖上传下来的。”

    “那这剑的剑灵是什么样的?”说真的,张三渡有些好奇了,作为一个饱受玄幻影响的人,他已经在幻想滴血认主了。

    “木有剑灵。”老爷子的回答让人有些意想不到。

    “啊?!!”

    “我说的是灵性,这在古时候,尤其是三国以前,那时候的大师们铸剑,每当有旷世神作完成都要为这把剑附灵,也就是附上灵性。”

    “怎么附灵?”张三渡和唐师傅都很好奇,尤其是唐师傅,此刻仿佛看到了一个新的方向。

    “你不要想了。”老先生看了一眼唐师傅,这才继续开口,“这附灵其实就是拿活人祭祀剑身。干将莫邪这两把剑你们知道吧,就是铸剑师干将的妻子莫邪将自己熔入炉子里才做出这两把绝世神剑。”

    “老爷子,你别糊弄我了,那时候不是因为熔沸点达不到,人体是碳基生物,可以提高火焰温度所以才有以身祭剑的事情吗?”

    张三渡缩了缩脖子,这个典故当时他记得还是有一篇科学性的文章解释呢。

    “可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呀,他们虽然不懂得原理,但是完全可以运用技术,那时候西平铸剑师已经掌握添加辅助材料降低金属熔点的技艺了,再经过捶打剔除杂质即可,就像现在,铝热反应、炼金加芒硝等不就是这样的技术应用吗?凡炉中炽铁用炭,煤炭居十七,木炭居十三。凡山林无煤处,锻工先择坚硬木条,烧成火墨,俗名火矢火焰温度比煤更高。而且如果非要用碳基生物,难道不能祭祀牛羊猪吗?非要用人?”

    老先生一番话说的他们哑口无言,仔细想想确实是这个道理,哪有非要以人祭剑的。

    “不过这附灵并不是让这把剑拥有剑灵,只是能够拥有一个机会而已。”

    “机会?”

    “没有错,所有成功附灵的兵刃都拥有孕育出剑灵的机会,不过需要很大的机会才可以。”

    老先生长叹一口气,脑海里却想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曾有一人手持灵剑以身许国。那风华绝代的身影到现在也忘不了。

    “这,这怎么可能?太匪夷所思了。”

    唐师傅率先开口,这么说古代仙神之类的确有其事,实在是颠覆了他的认知。

    张三渡若有所思,这么奇怪的事也不是第一次遇见了,承受能力还算好的。

    “这世界有许多事情你没有见过,又怎么敢轻易否认?不过纵使以身祭剑成功率也很渺茫,每一把剑诞生灵性都非常难得。”

    “唉!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冬,唐宪宗发兵平定中原叛乱时,将棠溪冶铁城夷为平地、尽杀工匠,“十里棠溪十里城”转眼沦为废墟。“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酒幡掩翠柳,铁歌秦更天”的历史风情画卷,从此不再有。包括棠溪宝剑在内的中国冶炼铸剑绝技,也从此失传。历经几十年研究琢磨,棠溪剑重现人间,今日又有幸遇到小娃子你,或许就是咱俩的缘分,承器,去把我那小木箱里面的书拿出来。”

    老先生看着唐师傅,示意他去里面拿东西。

    “爹,你——想好了吗?”唐师傅知道那里面是什么,看着老爹下定决心的样子匆匆走进屋里,不一会儿又出来了。

    “喏,小娃子,这个给你了。”

    老先生递给张三渡一本外表破破烂烂的书,同样泛黄的纸张还是用的以前的宣纸,他感觉这书一碰就碎。

    好奇之下,张三渡翻开一页,只见其上用毛笔楷字书写着:出手法。

    “这本古籍里面就是三国马超的剑法,当年我父亲为一位道长铸剑,那道长留下这本剑谱以作感谢,自称是马超剑法人,要去做一件大事,后来单手持剑北上伪满洲再无音讯,想来是不在人间。这剑谱我等不曾学的,是以祖训:铸剑者不得舞器。这剑有灵,不会轻易被人掌握,我想小娃子你不是一般人。这剑谱且赠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