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相公 » 第二十五章 慕容流盈的礼物

第二十五章 慕容流盈的礼物

    宣和二年(1120),十一月初,清源县迎来第一场大雪。

    鹅毛般的大雪,像柳絮般飘落,地面仿佛铺上一层白毯,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大雪纷飞之中,驴嘶马鸣,人声鼎沸,小小县城之中,竟是一派热闹景象。

    边塞小县的百姓,并不因气候寒冷窝在家中过冬。

    民生多艰,近年尤甚,人们顶着严寒买物易物,只为在寒冬降临之前,多做些准备。

    去年冬天,小顺子为了多卖几颗枣,多拿些分红,每日起早贪黑,手脸早已生了冻疮。

    今年却不同,跟了赵玉城后,他再不必天天背着大箩筐卖枣。

    他穿着刚买的新棉衣,顶着崭新的皮暖帽,闲闲的走在大街上,不时跟街上摆摊的掌柜叙两句闲话。

    大家都知道小顺子发迹了,对他客气多啦。称呼也变成小郎君、顺哥儿。

    当小顺子来到关帝街的茶棚时,董博士远远就打着招呼。

    “顺哥儿,过来点壶茶啊!”

    小顺子双手笼在袖中,走到茶棚边,嘻嘻一笑,道:“董博士,今儿个有什么好茶?”

    董博士笑道:“关中新到的紫阳茶,要不要来一壶?”

    小顺子喜道:“以前只听过,从没过嘴,今日可得尝尝鲜!”大步走到桌前坐下。

    董博士亲自给他点茶,脸上带着讨好的笑容。

    “顺哥儿,自打李壮士来后,汾河帮的人都不敢来了,你见到李壮士后,可得帮我谢谢他呀!”

    小顺子道:“好说!金大庆那厮已经滚回太原了,汾河帮也解散了,你们安心做买卖就是!”

    董博士喜笑颜开,连声道谢。

    小顺子喝完一壶茶,浑身暖洋洋的。

    站起身,经过古汾客栈时,他忽然瞧见一人蜷缩在墙角雪地之中。

    “姚秀才!你怎么睡在这?大冷天的,不怕醒不过来?”小顺子快步过去,拍了拍对方肩。

    姚秀才坐起身,看了小顺子一眼,撇嘴道:“是你啊,你的枣框呢?拿几个大枣来尝尝!”

    小顺子最爱吃枣,虽然不卖了,兜里还是塞了不少,取出一大把,放在姚秀才手中。

    姚秀才饿得狠了,先囫囵吞下几颗,这才慢慢嚼着吃,边吃边说:“听说你没再跟着牛三了?”

    小顺子道:“是啊,我现在跟着赵二哥!”

    姚秀才点头道:“那很好,跟着他多读些书吧!”说完又躺在雪地里睡觉。

    小顺子因为赵玉城的缘故,对读书人更加敬重,取出些枣放在姚秀才旁边,这才离开。

    钻入槐林巷,推门回到赵玉城的小院。

    院中新种了两棵小树,大头、狗儿和小五并排站在小树前扎马步。

    小顺子快步奔过去,在大头屁股上踢了一脚。

    “扎好点,瞧你两条腿,像两条地龙一样扭来扭去!”

    大头苦着脸道:“顺哥,我们又不用考武举人,干嘛要扎马步?”

    小顺子道:“赵二哥说要习练武艺,那有什么好说的?你不听话,就赶你回青竹团!”

    大头嘿嘿一笑:“青竹团都没了,我怎么回去?”

    小顺子骂道:“现在又有一个青叶团,都是以前青竹团乞儿、偷子组成,你要不要去?”

    大头连连摇头,不敢再争。

    小顺子哼了一声,在他旁边扎了个马步,动作极为标准,又呼呼打了两拳!

    “瞧见没,这才叫扎马步,继哥都夸过我,你们都给我好好练,赵二哥不养闲人!”

    小五道:“顺哥,二哥不是让你去取信吗?取回了吗?”

    小顺子拍拍胸口:“那还用说?二哥和继哥在家吗?”

    小五道:“继哥去铁匠铺了,二哥在屋里读书!”

    小顺子点点头,迈步进入书房,赵玉城果然在案后看书。

    “二哥,我刚去了驿站,慕容娘子的信果然到了,我取回来了!”从怀里取出信递上。

    赵玉城道:“辛苦了。”

    慕容流盈离开清源县时,又来找过他一次,说要送他一个礼物,让他每天派人去驿馆,等着她的来信。

    赵玉城接过书信,摊开一看。

    突然间,他的表情变得极为精彩,先是一愣,旋而露出喜色,紧接着又皱紧了眉。

    小顺子奇道:“二哥,信中说什么了?”

    赵玉城定了定神,道:“慕容娘子说,太原府要往清源县派一个指挥的军队,替代折家军。”

    小顺子道:“这与咱们有什么关系吗?”

    赵玉城微微一笑,道:“慕容娘子正在帮我谋划指挥使的位置!”

    小顺子又惊又喜,叫道:“二哥,你要做指挥使了吗?”

    赵玉城摇头道:“事情还没定,出了些波折!”

    小顺子一颗心又悬起来了。

    “我听牛三说过,慕容娘子的家族在太原府很有势力,有她帮忙还不成吗?”

    赵玉城示意小顺子坐下,道:“没人阻碍的话,自然水到渠成。”

    小顺子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急问:“是不是有人捣乱?”

    “是的。”

    “是谁?”

    “耿南仲。”

    小顺子一个激灵,差点没跪下。

    “转、转运相公?”河东路大人物他就认识俩,一个经略相公,一个转运相公!

    赵玉城叹了口气,道:“就是他。”

    “二哥,要、要不算了吧,胳膊粗不过大腿,咱们哪、哪斗得过转运相公啊!”

    赵玉城不置可否,问道:“李兄呢?”

    小顺子道:“去铁匠铺了,应该是取打好兵器去了!”

    赵玉城打算和李存继商议此事,站起身道:“我出去一趟,你们看好家。”

    小顺子赶忙从架子上取下皮帽和大氅,递给赵玉城,嘴里说:“对了,二哥,晋祠镇又出事了。”

    赵玉城一愣,道:“出什么事了?”

    小顺子嘟囔道:“镇民们被汾河帮折腾的狠了,都打算搬走了!”

    赵玉城皱眉道:“汾河帮已经解散,他们为何还要搬走?”

    小顺子道:“他们都属于客户呀,替主户种庄稼,收成一半都要缴给主户。今年收成太低,主户们不肯再雇他们了!”

    赵玉城思索了一会,道:“要搬走的人多吗?”

    小顺子道:“当然多了,连韩里正也要走,镇子可能要荒废了!”

    赵玉城道:“韩里正也要走?他们家不是经营客店吗?”

    “听韩石说,他一个远房堂兄在鄜延军任职,还是个军官,韩石准备跟他从军,韩里正打算搬到延安府。”

    赵玉城摸了摸下巴,道:“你知道晋祠镇附近有多少田吗?”

    小顺子想了想,道:“最少有两千亩吧!”

    赵玉城又道:“知道主户都是谁吗?”

    小顺子道:“那片田是清源县最好的田产,普通人买不到,主户都是城中的大户人家。”

    “哪几家大户?”

    小顺子如数家珍,道:“有城东周家、李家、高家,城南许家,还有咱关帝街第一大户庄家!”

    赵玉城心中一动,道:“你说的高家,是不是高舍人家?”

    小顺子道:“是啊,他们家田产最多,有一千多亩。”

    赵玉城点点头,吩咐道:“小顺子,你去把韩里正请过来一趟。”

    小顺子没有多问,应了一声,风风火火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