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相公 » 第三十八章 擂鼓点兵

第三十八章 擂鼓点兵

    按照宋军内部规定,副指挥确实可以负责一都兵马的训练。

    不过通常来说,一个指挥只有一个副指挥使,最多两个,所以兵权还是握在指挥使手中。

    但第四指挥因为特殊原因,出现三个副指挥。

    结果就是,赵玉城这个指挥使的兵权受到压缩。

    当然了,副指挥只负责练兵,真正指挥作战时,需得以他这个指挥使为主。

    强势的指挥使甚至能收回副指挥的练兵权,全权掌控一营兵马,赵玉城现在显然没这个威望。

    雷猛淡淡道:“第五都是预备都,负责值岗、烧火、巡逻,只能从剩下四都中挑选!”

    说完瞥了赵玉城一眼,似乎是专门为他这个门外汉解释的。

    高舍人道:“既然如此,应该按照官职,由指挥使先选!”

    雷猛和曹衙内都没有反对。

    赵玉城想了一会,道:“我选第四都。”

    曹平暗暗冷笑,心道:“果然是个蠢才,竟然选靠后的都,难道不知道,越靠后新兵越多吗?”

    他瞥了高平一眼,道:“高兄,该你了。”

    高平奇道:“你肯让我先选?”

    曹衙内傲然道:“我曹家是开国将门,族中子弟,人人知晓兵事,无论我训练哪一都,都能成为全营战力最强的一都!”

    高舍人笑道:“那我就不客气了,我选第一都!”

    曹正面无表情道:“那我带第二都,雷兄带第三都。赵指挥,传令击鼓吧,咱们先在校场检阅士兵!”

    赵玉城微笑道:“也好。”

    某座军帐中,一名军士朝地上吐了一口痰。

    “他翁翁的,把张指挥和葛副指挥调走,换来几个娘们一样的白面郎君,以后只怕连山匪都打不过了!”

    “好像也有一条好汉,长的挺高的,怕有七尺了!”另一名军士道。

    先那军士道:“你没瞧见他站在人家后面吗?准是个护卫!”

    又一名军士道:“直娘贼,老天爷真不公道,这帮衙内从未上过战场,就能做指挥使,我们石大哥立功无数,勇猛无敌,却还只是个队将!”

    其他几名军士纷纷附和,目光看向帐中一名大汉。

    这间军营有二十多个铺位,并无桌子,军士们便拿了一块木板,架在两个杌子上,当做桌子。

    石队将就坐在桌子边喝酒,表情十分阴沉。

    一名军士过去给他倒酒。

    “石大哥,别生闷气了,听说朝廷要调咱们南下剿匪。到时候,大家跟着你立几个大功,你肯定能升指挥使!”

    石队将并不理他,目光看向一名躺在铺子上睡觉的军士。

    “邓虞候,你之前不是说,这些世家子弟,正在争夺第四指挥的指挥使吗?给大家说说!”

    那军士已有四十多岁,是营帐中年纪最大的一人,职位是第四都的将虞候,石队将的副手。

    邓虞候头也不抬,翘着二郎腿,笑眯眯道:“石老弟,你不是不信我的话吗?这回又要听了?”

    石队将沉默不语。

    一名军士嚷嚷道:“邓虞候,大家之前不信,是因为只瞧见曹衙内,并未看到其他世家子弟。今儿个瞧清楚了,自然信了,你快说吧!”

    邓虞候翻身坐了起来,笑道:“你们要听,我就说两句!”

    众人立刻围了过去,只有石队将没动。

    邓虞候笑道:“之前我就说了,那位曹副指挥,是开国大将曹彬的后代,家中很多人在朝中做官,是太原府有名的衙内。”

    有人问:“雷副指挥呢?”

    邓虞候道:“他嘛,原本是转运司一名守库队将,跟曹衙内一伙,属于转运相公的人!”

    “听说雷猛是河东有名的好汉,武艺高强,能跟着他倒也不错!”有人道。

    “嘿,我还是觉得跟着曹衙内好,人家是世家子弟,家财万贯,稍微漏下来一点,就够咱们兄弟吃的了!”也有人道。

    石队将沉声道:“跟他们争指挥使的人,就是刚才过去的两位郎君?”

    邓虞候笑道:“不错,我虽没瞧见那两人,却知道他们是谁。咱们第四都,很可能受他们其中一人管!”

    众军士都知邓虞候在兵马司有关系,一向消息灵通,齐声问:“他们是谁?”

    邓虞候道:“一个是清源高府的舍人,高府虽比不上曹府,毕竟也是百年世族,而且在清源县势力比曹家只大不小。若是归他管,那也不坏!”

    石队将点点头,道:“高家的名头,我也听过。”

    有人问:“邓虞候,另外一人是谁啊?也是世家子弟吗?”

    邓虞候哼了一声,道:“那人叫赵玉城,咱们若是受他管,那就倒霉透顶了!”

    众人都问:“怎么?”

    邓虞候道:“听说他本是个穷酸秀才,凭着花言巧语,巴结上慕容家的千金,这才摇身一变,混了个副指挥使的职位!”

    此时众人还不知道,赵玉城已经成为了指挥使。

    听了此话,纷纷‘呸’了一声。

    军中汉子,最瞧不起的就是白面粉郎,而且此人又是个穷秀才,跟着他肯定没油水。

    不少人都在暗暗祈祷,不要分到此人手中!

    就在这时,外面响起击鼓声。

    石队将霍然起身,沉声道:“是集结鼓,全队立刻集结!”

    威胜军原本是厢军,后因作战勇猛,升为三等禁军,属于遥隶禁军,归河东路都兵马司统领。

    宋廷禁军待遇最好,这支编制五百人的军队,人人披甲,将虞候之上,都有兜鍪。

    赵玉城、雷猛、曹正、高平四人由西至东,并排站在检阅台上,相互间隔着五尺距离。

    在四人前方台下,站着四名披甲戴盔的军官,分别是四个都队的都头。

    等了两刻多钟,才见第一支披甲执锐的队列朝着校场走来。

    队列还算整齐,走路时盔甲碰撞,铿锵不绝。

    赵玉城暗暗点头。

    这支队伍的军容,远比站岗的军士为强,直到此时,军营终于恢复了几分肃杀之气!

    那队伍有三十多人,是一个大队。

    宋军以三人为一个小队,三小队为一个中队,三中队为一个大队,长官为队将,押官和将虞候为副手,一个掌管军法,一个负责战时督战。

    赵玉城突然皱了皱眉。

    一都只有两个大队,一个大队应该有五十人,然而眼前的大队显然少了人。

    一转念间,便即明白。

    自古以来,军中就常出现吃空饷的情况,表面是一百编制,实际人数却经常少了几成。

    眼下是北宋末年,出现这种情况,不足为奇。

    那支队伍是第一都第一大队,走到高平跟前站定。高平十分得意,朝赵玉城挤了挤眼。

    又过不久,第一都第二大队也来了,同样也是三十多人。第一都最先集结完毕。

    片刻之后,第二都和第三都的大队陆续到来。

    不过在第三都第一大队到来前,第四都有一支大队抢先而来。

    这支大队人数更少,只有二十多人,不过队列齐整,不输第一都士兵。

    为首队将面色黝黑,身材魁梧,昂首挺胸,气势不凡。

    赵玉城向四都都头询问那名队将姓名。

    四都都头姓汪,长着张马脸,目光直接越过赵玉城头顶。

    “回指挥使,他叫石大勇!”神色颇为倨傲。

    赵玉城笑了笑,并不与他计较。

    他发现那名石队将也正在看着自己,目光也颇为不善。

    又过一盏茶时间,第四都第一大队终于也过来了。

    这支队伍歪七扭八,步履蹒跚,就像一群行将就木的老人,领头的队将兜鍪都戴歪了。

    若是遇到战事,赵玉城相信这支队伍定会一拥而散!

    简单的检阅之后,赵玉城大步上前,向众人介绍了他和高平的身份。

    接着,又将四都队的训练权当众分派,四都队的行营,也重新划分。

    这座军营很大,他将四都的营帐划分的很远,意思很明显,大家各训练各的,谁也不干扰。

    划分完毕后,赵玉城又让李存继、小顺子五人入了军籍,编入第四都,便下令众军士解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