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相公 » 第六十五章 奸相王黼

第六十五章 奸相王黼

    王禀一向不苟言笑,此时见到赵玉城,竟忍不住露出一丝微笑。

    他先挥手屏退了身边将士,带着慕容居廉和赵玉城来到城楼。

    “赵副将,你到底做了什么改进,致使火药威力如此巨大?”王禀目光灼灼地问道。

    身为军中将领,他对火药威力一清二楚,一般火药虽能产生大量火焰,却不可能破开城门。

    赵玉城取出一个小纸包,递了过去。

    “将军请看,这便是我改进的火药!”将纸包摊开。

    王禀伸出两指,捻起一些火药,吃惊道:“怎么变成一颗颗的了?”

    赵玉城道:“在下曾研究过火药,发现将它们打湿、晒干、敲碎成颗粒状,威力会增强好几倍。”

    这袋颗粒没有经过筛选,所以并不齐整。

    王禀自然不知其中的区别,又惊又喜:“当真?”

    慕容居廉笑道:“王兄,你不是都瞧见过吗?”

    王禀哈哈一笑,上下打量了赵玉城几眼。

    “赵副将,你这次不仅得了破城之功,又改进了火药,我要为你在童宣抚面前请首功。”

    慕容居廉眯着眼道:“王兄,在童宣抚面前,说话可要注意分寸,莫要把玉城的功劳给说没了。”

    王禀眉头一皱,知道他的意思。

    童贯生性多疑,有时过于在他面前吹捧一人,反而会引起他的忌疑。

    “慕容兄若是不放心,不如跟我一起去如何?”

    慕容居廉确实不放心,没有推辞,转头向赵玉城嘱咐了一句。

    “玉城,刚才我们审问了方肥,他说方腊前日就从密道逃走,你不必去搜捕他了,带着你手下的人,返回南门,等候命令。”

    赵玉城应了声诺,暗想:“前日城池还未破,方腊却自己先逃走了,此人如此胆小,难怪成不了大事。”

    离开城楼后,赵玉城找上李存继等人,带他们返回城门附近扎营。

    这次赵玉城带着第四营将士,第一个攻入杭州城,大家又捞到了大功,个个都兴高采烈。

    高平、小顺子、石大勇等人都聚在赵玉城的营帐,询问火药之事,赵玉城笑而不语。

    李存继抱着胳膊,没好气道:“你们别瞎打听,改进火药是何等大事,必定列为国朝机密,说不定,连官家都会亲自嘉奖。”

    高平叫道:“我们问的又不是火药如何改进?是想知道赵兄从哪里学到的这些本事,他大妈妈的,我回去也要苦读几本书!”

    这厮在军营待了几个月,也学会了满嘴脏话。

    小顺子昂首道:“我就觉得不奇怪,二哥以前在清源县就炼制过丹砂,肯定学过炼丹之道。”

    火药是炼丹师发明,所以听到赵玉城会炼丹,众人都恍然大悟。

    韩石眉开眼笑,道:“这次又跟着指挥打了胜仗,赏钱会比上次更多吧!”

    高平笑道:“那是自然,咱们第一个攻入城门,这次功劳肯定更大。”

    众人纷纷欣喜,讨论着赏赐多久下发,李存继立刻泼了一盆冷水。

    “都别想了,这次的赏赐,肯定要等到班师回朝之后。”

    大头吃了一惊,向赵玉城确认道:“二哥,是真的吗?”

    “李兄说的不错,之前童宣抚尽速下发嘉奖,是希望提振士气,尽快打下杭州。如今杭州已得,方腊大势已去,他不会再浪费精力了。”

    众人听完后,都有些失望。

    赵玉城道:“都别哭丧着脸了,是你们的功劳又不会跑掉。再说了,接下来的日子,才是攒军功的最好机会,都打起精神来!”

    小顺子道:“二哥,大仗不是都打完了吗?”

    高舍人笑骂道:“这都不懂?之前两场都是硬仗,虽能立功,也有危险。如今贼军势穷,只要咱们打过去,他们就会望风而逃,跟捡功劳没两样。”

    大头喜道:“我知道,这叫痛打落水狗!”

    高舍人拍了拍他肩膀。

    “后面等着你们的功劳还多着呢,回去擦好武器,大家跟着咱们赵指挥,立功就是!”

    次日,杭州城四门之上,都贴上了宋军的告示!

    原来童贯在王禀建议下,没有追究城中参与杀官的百姓,命幕僚下文书,说皇帝已经撤下应奉局,罢免朱勔父子,取消了花石纲!

    百姓们瞧见告示后,最后一点抵抗之心也消去,不再支持起义军,杭州城很快恢复稳定!

    童贯派出诸将,开始收复杭州城附近所有州县。

    方腊起义以来,一共占据六州五十二县,还不包括秀州。目前童贯收复杭州,另一路的谭稹正在攻打歙州。

    虽然局面已经一边倒,但从地盘来看,方腊还拥有很大势力,若是宋军稍有懈怠,方腊未必不能东山再起!

    赵玉城的部队还是被划在王禀手下,王禀已经传来命令,第二天清晨,便跟着他出征富阳县。

    王禀的传令兵刚走不久,慕容居廉又派亲兵找他过去。

    赵玉城十分疑惑,那亲兵竟带着他出了军营,沿着杭州大街,一路来到一座破败的宅邸。

    赵玉城抬头看去,只见府门上斜挂着半块牌匾,只看得到一个梁字。

    进了府邸,只见慕容居廉站在荒废的小院中,怔怔望着一棵树,似乎陷入往事之中。

    赵玉城走了过去,拱手道:“将军。”

    慕容居廉回过神来,苦笑道:“玉城,你来了。”

    赵玉城道:“将军,这座府宅……”

    慕容居廉叹了口气,道:“这是我一位故人的宅邸,他当年跟我一起,曾在折可适将军手下效过力!”

    赵玉城心知方腊打下杭州后,杭州城的官员几乎都遭了难,看慕容居廉表情,梁家估计也是如此。

    慕容居廉眼中闪过一丝痛惜之色。

    “他是杭州防御使,当初方腊刚叛乱时,他便瞧出此贼必成大患,向朝廷多次上奏,请求朝廷立刻平乱!”

    赵玉城道:“朝廷没有重视吗?”

    “哼!王黼那奸相,为了歌颂太平盛世,隐瞒不报,后来方腊攻打杭州,梁兄力战而死,杭州失陷,官家震怒,王黼又将责任推给梁兄,说他隐瞒不报,官家偏听偏信,下旨将梁兄家人问罪!”

    赵玉城冷冷道:“将军放心,王黼那种奸佞小人,好日子已经到头了。”

    这话说的斩钉截铁,并非愤恨之言,仿佛在陈述一个事实,直接给王黼宣判死刑!

    慕容居廉转头看着他,心中充满了诧异。

    全天下憎恨王黼的人数不胜数,然而又对他无可奈何,只能在心中谩骂,聊以自慰。

    而眼前这名年轻人,似乎根本不把权倾天下的宰相放在眼里,令他极为纳闷。

    赵玉城道:“将军,你找我过来,就是为了梁将军的事吗?”

    慕容居廉咳了一声,定了定神,道:“王将军已经向童宣抚说了你的事,童宣抚今晚准备在凤凰山设宴,只宴请三个人,你就在其中!”

    赵玉城答应一声,表情平静。

    慕容居廉朗声一笑,道:“你知道其他受邀的两人是谁吗?”

    赵玉城摇头:“不知。”

    慕容居廉道:“一个是辛兴宗,一个是刘光世,这两人可是年轻一辈中的翘楚,这次攻城之战,他们也和你一样,得了头功!”

    赵玉城心中微动。

    辛兴宗和刘光世军阶都比他高十几级,而且两人都是将门子弟,他能与这两人并列,应该是因为改良火药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