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相公 » 第六十七章 势如破竹

第六十七章 势如破竹

    下山后,赵玉城本想找刘光世闲聊几句,不过他似乎心情不佳,拱了拱手,便骑马离开了。

    赵玉城只好独自回到南门军营,刚过辕门,王禀便派人把他请了过去,正式任命他为统制。

    回到营帐后,赵玉城将自己升职的事告诉了高平和李存继等人,众人俱都为他欢喜。

    赵玉城一升职,下面的位置便空出来了。

    高平升为第四营指挥使,李存继和石大勇升为副指挥使。

    次日一大清早,赵玉城随同王禀大军一起进军富阳县。

    富阳县位于杭州西边,是通往睦洲的必经之路。

    睦洲是方腊老家,所以富阳县地理位置极为关键!

    王禀大军有一万多人,富阳的起义军只有两千人,不过睦洲随时可能向富阳县派遣援军,所以王禀并未大意,行军速度很快!

    两日后,大军抵近富阳县。

    王禀包围富阳后,没有立刻攻城,而是派折可存、张灏和赵玉城各领一军,继续向西,埋伏在三条通往富阳县的路上!

    赵玉城手下的人马除了本部第四指挥外,另有五个指挥。

    名义上是三千人马,然而除了他的第四指挥是整编营,其余指挥都只有三四百人,总兵力两千左右。

    他负责的是西南方向的官道。

    这条路与越州的萧山县相连,最险隘之处叫怪石口,于是带兵埋伏在此处。

    不几日,斥候来报,果然有一支起义军从越州而来,渡过富春江,正在向富阳进军。

    第三日下午,这支起义军来到怪石口。

    赵玉城站在山腰,往下眺望。

    只见下方的起义军乱哄哄一片,若不是每个人手中都拿着武器,还以为来的是一帮流民。

    队伍里打着乱七八糟的旗号,什么“第四天王”、“飞鸟将军”、“霹雳神”等。

    这支队伍显然是临时拼凑而来,虽有五六千人,却是乌合之众,根本不堪一击。

    赵玉城本想等对方半数通过怪石口,再突然袭击,眼见敌人如此不堪,便直接发出攻击命令。

    赵玉城手下的其他几个营战力远不及第四营,但从秀州开始,便连战连胜,士气十分高亢。

    随着号鼓声响起,埋伏好的两千多宋军从左右冲出,威势惊人,喊杀声震天。

    一瞬间,起义军便陷入混乱,两军短兵相接后,不到一刻钟,起义军就全线溃败。

    李存继、石大勇等人率军追击,活捉了起义军三名贼首,半数起义军投降了。

    这些人都是流民,很多是被方腊裹挟而来,王禀早有命令,不必俘虏这些人,只抓贼首,余者归家。

    赵玉城获胜之后,派人向王禀告捷,王禀很快传来命令,让他率军返回富阳县。

    富阳县已经被王禀攻陷,折可存和张灏也各自击溃一路援军。

    三月中旬,杭州附近县城全部收复,童贯亲率大军抵达富阳县,与王禀军汇合,一同朝方腊老巢睦洲进军。

    行至半途,大军又停了下来。

    一日后,童贯下达命令,让王禀和刘延庆担任左右都统制,领兵继续进发,他自己返回杭州去了。

    赵玉城十分诧异,向慕容居廉询问,才得知京城中出了事。

    王黼在官家面前弹劾了童贯,说他在杭州城贴下告示,将花石纲的罪责归于官家。

    宋徽宗听完后,十分震怒,童贯哪还顾得上方腊,急忙返回东京城向宋徽宗解释去了。

    虽然童贯自行返回,但战局到了这一步,方腊已经无力回天。

    谭稹的西路军也收复了歙州,正在向睦洲挺进,用不了多久,两军就会在睦洲会师。

    春季的雨说来就来,绵绵碎碎,时断时续,虽然落在身上并无太大感觉,但非常影响行军速度。

    在春雨的影响下,东路军三月底才抵达了睦洲。

    这次方腊大军并未像杭州时一样龟缩,在桐庐县摆开阵势,似乎要与宋军决一死战。

    然而就在双方展开阵型对峙时,方腊大军突然就乱了。

    赵玉城这次位于大军靠前的位置,所以他能清楚的看到方腊军陷入混乱。

    也不知谁最先冲的,宋军也不讲究阵型了,全线出击,朝着混乱的方腊军冲杀过去。

    方腊军一败涂地,这一战甚至比当初伏击时还要轻松。

    赵玉城带兵几次后,慢慢领悟到一件事。

    两军交战,最难的是前几战,谁先取得胜利,后面的仗就会越来越好打。

    方腊大军已经被打散了,宋军人人都想活捉方腊,也追得分散了。

    赵玉城追击过程中,不知不觉便跟王禀主力分开。他也并不在意,继续追击叛军,搜寻着方腊下落。

    不知不觉,追到了一条分岔路口,向俘虏询问,一条路向南,通往睦洲,另一条路向西,通往青溪县。

    赵玉城正要领军前往睦洲,突然间,只见一骑从西而来,看穿着打扮,是宋军斥候。

    那斥候见到赵玉城的军队,调头奔来,远远便喊道:“前方是哪路人马?”

    小顺子上前拦住了他,昂然道:“我家将军是东路军统制赵玉城将军,你是哪路的斥候?”

    那斥候翻身下马,便向赵玉城单膝跪下。

    “小人是西路军张伯奋统制麾下斥候,我家张统制追敌太深,在清溪县帮源洞一带,受到贼军伏击,还请赵统制前往救援。”

    赵玉城心中一惊,对方竟然是西路军,而且还追到了帮源洞。

    “你们西路军何时抵达的睦洲?”

    斥候道:“今日上午便到了,杨可世都统制率军打下睦洲,刘镇都统制带着我们,四处搜捕方腊。”

    赵玉城与李存继对视一眼,终于明白方腊大军为何突然混乱。

    料来两军对峙之时,方腊得知西路军已经在攻打睦洲。一时间,不知是继续与东路军决战,还是救援睦洲,最终不战自溃。

    不得不说,谭稹的西路军到的恰到好处。

    “你们张统制手下有多少人马?”他问。

    斥候道:“三千多人。”

    赵玉城道:“贼军有多少?”

    “超过一万!”

    赵玉城心中一凛,暗道:“帮源洞是方腊的大本营,看来方腊已经逃回帮源洞了。”

    念及此处,大声道:“头前带路。”

    在斥候带领下,赵玉城部很快来到帮源洞,听地名为洞,其实却是一片绵延起伏的群山。

    张伯奋部就被困在两座山之间的山谷之中,周围的草木丛中,人头攒动,尽是起义军。

    李存继提醒道:“赵兄,这些叛军战力很强,人数也不少,咱们不可冒然与战。”

    赵玉城点头同意。

    眼前的起义军数量超过一万,与张伯奋部激战正酣,战力不弱。

    而且敌人有地形优势,稍有大意,很可能落入跟张伯奋一样的被围境地。

    当下传令,让三个营排成锥字形,以第四营为锥头,破开敌人包围,救出张伯奋部后,立刻撤退。

    李存继一马当先,冲入敌阵,双鞭如同两只蛟龙,左扫右劈,势不可挡。

    石大勇和张信等紧随其后。

    张伯奋被包围后,迟迟无法突围,正暗暗焦急,突见有人来援,精神一振,领兵朝李存继方向靠拢。

    没过一会,李存继冲出一个缺口,张伯奋部通过缺口与赵玉城部汇合,而后一起后撤。

    张伯奋让部下先退,自己殿后,却被一名使大斧的起义军将领缠住,无法脱身。

    李存继瞧见后,快马奔了过去,大喝道:“看鞭!”

    那起义军将领见李存继来势凶猛,只得弃了张伯奋,架起大斧,与李存继战在一处。

    战不三合,起义军将领便被鞭头扫中肩膀,摔落马下。

    李存继正要补一鞭,身侧传来一道响雷般的怒吼。

    “狗官看杖!”

    转头一看,只见一名光头大和尚举着禅杖当头挥来,李存继挥鞭架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