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相公 » 第七十一章 等候封赏

第七十一章 等候封赏

    石大勇快步过去,把方腊拎起,带到赵玉城身边。

    “将军,捉到方腊了!”

    赵玉城只看了方腊一眼,便将目光转回到激战的李存继和韩世忠身上。

    两人越斗越狠,已用上兵刃。

    赵玉城怕李存继有失,朝韩石道:“快去告诉你堂兄,就说活捉方腊之功,我与他均分。”

    韩石也正自焦急,听赵玉城肯分功给堂兄,急忙奔过去。

    “堂兄,快停手,我们统制说了,功劳大家一人一半!”

    韩世忠刚才冲杀时,并未听到赵玉城自报姓名,不知跟自己抢功的是他,听到韩石声音,才明白过来。

    “哈哈,原来是自己人。”主动撤出战团。

    李存继也佩服他武艺,不愿跟他死拼,见他退让,也就不再追击。

    韩石带着韩世忠来到赵玉城跟前。

    韩世忠打量了他一眼,哈哈笑道:“当初去清源县打兵器,偶遇赵兄,不想今日在此再见!”

    赵玉城笑道:“这就叫天意,当初我也是去铁匠铺拿兵刃,谁成想,我二人打的兵刃,都会用在捉方腊身上。”

    韩世忠欣喜道:“说得好!官家有言,谁活捉了方腊,便授两镇节钺,正好咱们一人领一镇!”

    赵玉城却没这么乐观,捉到方腊是一回事,能不能得这功劳又是另一回事。

    韩世忠走到方腊跟前,笑道:“你这大胆狗贼,我还当真有什么三头六臂,原来也不过这副鸟样。”

    方腊低头垂目,一言不发。

    韩世忠被人抢功劳抢怕了,犹豫了一下,朝赵玉城道:“赵统制,让我拎着这贼首去见王都统制和刘都统制,成不成?”

    赵玉城看了他一眼,道:“也好。大勇,把人给他吧。”

    石大勇不情不愿的松了手。

    韩世忠大喜,紧紧拎住方腊后劲,笑道:“赶紧去与大军汇合吧,免得夜长梦多。”

    话音刚落,远处火光闪烁,一队官军奔驰而来,骑在最前头之人面色冷峻,赫然是辛兴宗。

    他四处打量了一眼,目光最后停留在韩世忠身上,眼中闪着热切的光芒。

    “韩副将,你手中拿着的是谁?”

    韩世忠大声道:“此人便是方腊,辛将军,您来晚了。”

    辛兴宗眯着眼道:“你把他交给我,我要验证一下他是不是方腊。”

    韩世忠勃然变色,道:“要验证可以,等见了两位都统制再说!”

    辛兴宗冷笑道:“你区区一个副将,官阶不过五十级,有什么资格见两位都统制?弟兄们,动手拿人!”

    便在这时,赵玉城上前两步,拱了拱手,

    “辛将军,这人确是方腊,是我和韩将军一起拿获。王都统制有令,让我捉到方腊后,立刻去见他,还请辛将军莫要阻拦!”

    辛兴宗这才瞧见他,脸色大变,暗道:“怎么姓赵的也在这?可恨!要是只韩世忠一人,抢了他功劳,他又能奈我何!”

    他心中很快转起另一个主意,就算不能明抢,还有法子暗夺。

    “既然赵统制也这样说,那应该不假,我跟你们一起去见两位都制吧。”

    赵玉城见他眼珠子乱转,就知他不会善罢甘休,暗暗皱眉,好不容易捉到方腊,竟碰到个爱抢功的货,只怕后面还要有风波!

    帮源洞已经打下来了。

    此山头名为帮源洞,实际有好几个大山洞,里面摆了很多金银玉器,最大的洞内,竟然还有一张龙椅!

    王禀和刘镇正在洞内说话,突然听到有人活捉了方腊,大喜之下,一起奔出了洞外。

    刘镇抬头看去,捉到方腊的皆是王禀部下,大为失望。王禀则喜出望外,详细询问经过。

    辛兴宗道:“是我三人最先发现了方腊,最后动手捉方腊的是赵统制和韩副将的人。”

    他这句话一点错挑不出来,却很容易误导别人,仿佛捉方腊时,他也在场。

    赵玉城自然不会容许他浑水摸鱼。

    “辛将军说的是,我和韩将军捉到方腊后,便打算来见都统制,路上遇到辛将军,多亏他护送我们至此!”

    辛兴宗面色一沉,冷冷看了赵玉城一眼。

    韩世忠忙问:“王将军,这次是我和赵统制捉了方腊,是不是可以给我们一人授一镇节钺?”

    辛兴宗冷冷道:“授功之事,自有朝廷决定,不是你这种小将可以擅自议论的!”

    王禀素知辛兴宗为人,已经明白了眼前情况,朗声道:“你们放心,我会如实上报朝廷,为你们请功!”

    韩世忠大喜,又把方腊与吕师囊几人的谈话说了,王禀点头道:“我会上报宣抚,不会让他们奸计得逞。”

    数日之后,童贯的命令传了下来,命谭稹亲自押解方腊入京。大军则分批次前往镇江府集结!

    赵玉城与慕容居廉交谈后,才知道内幕。

    原来朝廷正在审议诸将功劳,大军去镇江府,就是等候封赏结果。

    论功行赏之后,大军再一分为二,一小部分征讨方腊残部,大队则开往京师,做好攻打辽国准备。

    与南下之时的忐忑紧张相比,归途则完全不同,只剩下轻松和期待。

    第四营的每一名将士,脸上都充满了欢喜的笑容,似乎身上五十多斤的盔甲都变轻了。每人心中,都在期待着即将到来的封赏!

    赵玉城的心情也不差。

    攻破杭州南门、改良火药、活捉方腊,每一样都是奇功,后面两个还是大奇功!

    授予两镇节钺就不指望了,不过按照先前奇功标准,自己应该能升个十几级,进入中级武将行列。

    高平同样很得意,天天跑出去跟一帮世家出身的世家军官喝酒。

    原本诸衙内舍人中,他家世一般,排不上号,平日都簇拥在几位身世最显赫、又或者军阶最高的衙内身边。

    如今凭着方腊一役,他跟着赵玉城立下赫赫战功,活捉方腊也有他的份!

    衙内舍人们对他都很羡慕,就连乔贵妃的侄子,也主动来跟他交好。

    只有李存继依然是那副冷淡性子,不与任何人来往,每日空闲时,要么拿一柄小刀雕木头,要么苦练武艺!

    赵玉城原本在军中就传开了名声,凭着捉拿方腊的功劳,名声更大了。

    他虽不像高舍人一样,四处与人走动,但凡是有人来拜访,也都会热情接待。

    韩世忠和张伯奋都来找过他几次。

    慕容居廉有时也会派人请他过去,将东京城中的一些消息告诉他,听他对时局的看法。

    其中最重要的消息,自然是关于童贯。

    据说官家感念童贯征方腊之功,亲自跑到他家中,将自己的一个御枕赏赐给他。

    一时间,童贯在朝堂中的声势攀升到顶点,宋徽宗又将他封为太师,对他言听计从!

    就连王黼都开始感到畏惧,亲自去童贯府上负荆请罪。

    这对赵玉城来说算是个好消息。

    他目前属于童贯阵营,童贯得势,对他升迁很有帮助。

    另外还有一个消息。

    宋徽宗听说方腊被捉后,恢复了朱勔父子的官职。

    据说也是童贯求的情。

    赵玉城十分困惑,听慕容居廉分析后,才明白原因。

    原来朱勔属于蔡京一党,童贯举荐他,是想为蔡京复相造声势,从而扳倒王黼!

    赵玉城突然感到很悲哀。

    江南百姓们的一场血腥反抗,最终什么都没能争取到。宋廷打压完起义军后,再不会关注升斗小民们的想法了!

    王朝灭亡之前,有时候会反弹出一种奇怪的繁荣和喜庆,就像人死前的回光返照。

    北宋朝廷也大抵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