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真没想当千古一帝 » 第11章:君贤臣忠

第11章:君贤臣忠

    “对了,不用走太远。”

    “现在宫里也没什么人在,外面问就行。”

    王之心正要离开,却被朱慈烺叫住,听到这话,就连他都愣了一下。

    直接在皇极殿外拷问,这有点过分了吧?

    但转念一想,这有什么好过分的,这帮清流平时的过分之举还少?

    拷问银两,逼问出他们的家财所在,这是拯救大明的正义之举。

    大明都快亡了,顾虑这么多干什么。

    就算大明后面亡了,他也算是第一个在皇极殿外拷问大臣的东厂提督了。

    这是不是也算青史留名了?

    一想到这里,王之心简直兴奋极了,心道还是太子殿下懂我,连忙说道:“奴婢遵旨,但大部分的器具都在东厂,要等人去取。”

    朱慈烺点了点头,随即转头看向左侧。

    自从大顺军围城,朝廷就已经几乎名存实亡,还不只是宫里的人几乎跑干净了,城内大部分衙署也都散了,官差和官吏们都恨不能马上脱离明朝,生怕进城后的大顺军因此为难他们。

    崇祯皇帝昨天上朝,就已经喊不来人了,大明虽然还没正式灭亡,但在人心里已经亡了。

    东厂也是一样,王之心一开始能调动的番子也就十几个,经过一夜的召回,现在又多了几十个,但也没到一百人。

    现在这种时候,谁都不知道大明还能苟活几天,能继续跟着干的,那都是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在朝中的各个大臣,家中蓄养恶仆的一样不少,有些番子在他们家中遭到激烈抵抗,还因此被杀了几个。

    因为人手不足,能强行绑来的人并不多,东厂忙活了一晚上,到处吃瘪,最后也就带来这二十几个。

    这里头没什么大官,王之心能把陈演带来,对朱慈烺来说是一个惊喜了。

    但朱慈烺要的就是先凑齐一百五十万两,以后的事以后再说,这二十几个已经够了。

    朱慈烺大手一挥,东厂带走了十几个,现在还站在皇极殿上的更是不到十个人了。

    “银子在哪?”

    “我不知道!不知道!”

    “老子看你是不见棺材不落泪,来人,给我一根根切掉他的手指!”

    东厂的动作很快,殿外已经传来了零零散散的惨叫声。

    剩下的这七八个大臣,听着这些声音都是已经瑟瑟发抖。

    他们也都明白,现在嘴硬毫无意义。

    就算是要等大顺新朝建立,也要有命活到那个时候才行。

    朱慈烺看向他们,还不等发问,就见到这群人全都跪了下来。

    “太子殿下,我等同意您监国了。”

    “贼军围城,殿下单骑退敌,神勇无敌,实在是大明的希望。”

    “正是!陛下失踪,国不可一日无君,太子监国,当仁不让,舍殿下其谁啊!”

    朱慈烺当即便呆愣了许久,看着这群方才还义愤填膺说自己篡位的大臣,现在嘴皮子全都这么软,觉得有些哭笑不得。

    看来,真诚永远都是必杀技啊!

    朱慈烺很是满意他们的转变,想想倒也是,历史上这群人个个都被拷掠出了不少银两,如果不是因为贪生怕死,还不早就在城破时殉国了。

    处理完了其他人,朱慈烺两目光望向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那一个。

    “陈阁老,你觉得呢?”

    说着,朱慈烺走上前去,用只能两人听清的语气道:“以现在京城这种乱局,我现在直接换个人当首辅,你觉得他们会不会有什么话说?”

    陈演听到这几乎是赤裸裸的威胁,不可置信的瞪大了双眼。

    这还是印象中那个脾性仁弱,自幼贤德的皇太子吗?

    说完,朱慈烺哈哈大笑,拍了拍陈演的肩膀,走了回去。

    “陈阁老,事情紧急,您说句话把事情定了吧?”

    这话,似曾相识啊。

    陈演忽然回想起来,几天前杜勋进城议和,崇祯皇帝询问意见的时候,他也是这么说的。

    但他当时的选择是忤逆崇祯,上奏死战。

    当然了,陈演不是真想死战,他当时只是不想做那个割地赔款的罪人。

    更何况大明眼看着要灭亡,陈演也无心做什么死社稷的忠臣,再跟崇祯混无异于自取灭亡,他早就准备好迎接新主子李自成了。

    要是李自成跟崇祯议和后拍拍屁股回陕西当西北王去了,他这个内阁首辅还怎么继续在大顺新朝发光发热了?

    朱慈烺现在用同样的话询问,其中的讥讽之意十分明显。

    但陈演现在已然明白,眼前的这个皇太子,不再是从前那个仁弱的十五岁少年了。

    如果拒绝,他是真的会杀了自己,然后再选一个人做内阁首辅的。

    内阁首辅和性命,陈演哪个都不想失去。

    保住内阁首辅的位置,进可以在大明统率百官,继续做自己的士林领袖,退也可以向大顺换取政治筹码,在李自成的新朝拥有一席之地。

    陈演明白,他没什么选择。

    于是叹了口气,拱手伏跪:“臣内阁首辅陈演,尊奉皇太子殿下进位监国!”

    陈演的态度转变,也令其余几名臣子一脸懵。

    说好的硬抗到底呢?

    朱慈烺做了两手准备,陈演在士林中威望甚高,他同意是最好的,能给后面的环节省去不少麻烦事儿。

    他不同意那也没关系,直接把他家抄了,然后换个听话的当首辅就是。

    内阁首辅这个位置,还是有很多人盯着的。

    陈演现在怂了,对朱慈烺来说是最好的结果,自然要好好演一下君贤臣忠的戏码,连忙下去作势把陈演拉了起来。

    两人一脸的君臣和谐,完全看不见一开始的水火不容了。

    “阁老快快请起!”

    “孤年岁尚浅,本不敢当此大任。”

    “既然有阁老及诸位公卿所请,那孤便僭越监国好了。”

    “如今朝廷囊中羞涩,阁老身为本朝第一柱臣,应当做以表率才是。”

    陈演知道朱慈烺是想要钱,他也早想好了,既然是买命钱,给他就好了。

    反正大明没几天好活,先保住内阁首辅的位置,等李自成进城才能在大顺讨要一席之地,这点银子与日后的锦绣前程相比,又算得了什么。

    “殿下思虑周到,臣身为内阁首辅,理应为群臣百官之表率。”

    “如今朝廷危难之时,臣认捐白银三十万两,以助军资。”

    陈演能这么痛快的交钱,张世泽是根本不明白的。

    他虽然站在阶下看完了全程,但依旧看不明白,朱慈烺和崇祯皇帝的区别到底在哪。

    当初崇祯皇帝下圣旨都不管用的事,朱慈烺几句话就让陈演拿出三十万两,这已经比崇祯凑了几个月的银子还多了。

    这样看来,十天凑齐一百五十万两,对这位太子来说或许真不是什么难事。

    张世泽心下,忽然对未来有了期待。

    几个月前,崇祯皇帝敕谕山海关,命宁远总兵吴三桂率领关宁军进京勤王。

    吴三桂素以忠臣孝子的人设自居,只要大明不亡,圣旨他还是要接。

    但吴三桂虽然接旨,却以没有百万军饷,调不动大军为由,带着关宁军的家眷一同随行,一路磨磨蹭蹭,以至于到现在也没走到京师。

    陈演还不知道朱慈烺要这钱是去干什么,他只觉得应该是和崇祯一样,用这钱去给山海关的吴三桂。

    拿钱买安心,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吴三桂拿了钱才会勤王,朱慈烺拿了钱,但凡还有点基本道德,以后或许就不会为难他了。

    可惜,这只是陈演的一厢情愿。

    朱慈烺既不是历史上那个去跟他们讲道理的崇祯,也不是原本性情仁弱的皇太子,更没有那个闲心去考虑什么你来我往的传统。

    现在,朱慈烺只想用各种办法凑足银子,好保住自己的小命。

    至于道德不道德,管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