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异世大明我为王 » 第六章 对!我说是就是,看太子信你还是信我?(1)

第六章 对!我说是就是,看太子信你还是信我?(1)

    李霄一边与丰武聊着十二卫的基本情况,一边快马加鞭的朝鹰扬卫驻地奔去,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在众人的身上,颇有一种断肠人在天涯的感觉……就在李霄沉浸在与丰武等人的聊天中时,前方突然飞来一支利箭,还伴随着一声尖锐的“咻~”声,李霄赶忙勒马问丰武:“丰将军,又是刺客袭击?”丰武大笑一声,忙道:“殿下休怪,此乃我鹰扬卫特有的哨箭,在战时用来指示攻击方向,平时一般用作拦截和警告,估计他们并不知道来人是王爷,末将这就去通报!”这丰武倒是心思灵巧,迅速改口称李霄王爷了,李霄也没拦着,任由他去了……不一会,几十骑人马快速的朝着这边奔来,来到近前,为首的中年人率先下马,随即单膝跪地,纳头就拜:“末将鹰扬卫指挥使宋虎,参见王爷!”李霄见状,赶忙上前扶起宋虎,笑着说:“宋大人多礼了,本王此次前来,乃是奉了王兄之命跟宋大人借丰武及其麾下一哨人马共计326名鹰扬卫暂且一用,还请宋大人行个方便。”宋虎立刻回道:“王爷太过客气了,别说是太子教令,就算是王爷你一声令下,末将也没有不从的道理。”哎呦,这宋虎有点东西!敢问世人谁不爱听马屁呢,李霄闻言也是乐了:“宋大人真乃妙人也!既然宋大人给足了某面子,从今往后,有什么好事,本王也不会忘了你宋大人的!”李霄随即扔出了一张大饼。“末将谢过王爷,另外末将觉得王爷要亲自调查遇刺一事仅仅只带一哨鹰扬卫远远不够,连三百羽林卫贼人都不放在眼里,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凶,末将请求增派1000鹰扬卫为王爷助臂,领军之人依然为丰武,末将这就上奏丰武救驾之功请封为千总,暂领这1000人协助王爷查案。”宋虎投桃报李,李霄扔来一张饼,他立马回馈以帝王蟹!李霄闻言自然是大喜过望,连忙道:“还是宋大人想的周到,不愧为我大明肱骨之臣!那就依宋大人所言。”丰武站在一旁,一脸茫然,他脑子里一片空白,只有一个念头在脑子里来回飘荡:“这次真的赌对了!”宋虎率领3000鹰扬卫一直将李霄送到城门口才留下1000人,依依不舍的同李霄道别回营,而李霄也是这才有机会叫来丰武:“丰大人,恭喜啊,荣升千总,前途无量啊!”丰武立马作揖道:“都靠王爷提携,王爷的恩情,小人没齿难忘!”李霄笑道:“找你不是听你说这个的,我问你,你们的指挥使宋虎宋大人,是什么来路?仔细给我说说!”听道李霄要他讲一讲宋虎,丰武立刻满眼小星星道:“回禀王爷,宋大人今年41岁,是十二卫指挥使中第二年轻的指挥使,天元347年中武状元入禁军任把总,天元355年选入禁军精武营(特战大队)任哨官,天元361年升任禁军精武营把总,天元363年奉命率精武营主力300精锐北上协助幽州军对抗入侵的金人,当年燕山卫和北平卫与金人正白旗一部的遭遇战据说就是因为宋大人率精武营袭杀了在后方指挥正白旗作战的一名固山额真,才使得金人在占据上风的情况下选择了撤军,至于具体情况如何不得而知,但据说那次行动整个精武营300人全部出动但只回来了16人,而宋大人也身负重伤休养了半年才得下床,最后精武营被撤销了番号,连同留守京城的不到一百人都分散到了十二卫中,宋大人因功擢升为鹰扬卫指挥同知,三年前升为指挥使,但他从来不愿意跟任何人提起当年的一战,连兵部尚书仇大人都没问出来细节。”李霄闻言,轻叹一声:“这也算好归宿了,宋大人如今的地位也算难得了,我看他挺高兴的。”丰武摇了摇头道:“王爷有所不知,其实宋大人的心还在战场上,但没办法,事已至此了。”李霄有点懵了:“我怎么有点没听明白了,宋大人他现在是鹰扬卫指挥使,怎么会没机会上战场呢?”丰武苦笑着说:“回禀王爷,话虽如此,但禁军有规定,禁军是不准出中州执行军事任务的,至于当年的增援幽州,去的也只是宋大人所率领的精武营300人罢了,而作为禁军中精锐的十二卫更是罕有离京的行动。”这下李霄算是明白了,做官做到禁军十二卫,就算是处于半养老状态了,既有远高于普通军人的收入,又无普通军人作战阵亡的风险,就算训练辛苦点又算得了什么!难怪官宦子弟都想进禁军呢,进了禁军,只要按照操典把训练搞好,就能吃香的喝辣的,还不用外出打仗,因为十几万人只需要看好京城即可,就算有敌人攻入了中州,都有数万中州军做第一道防线,他们只需要躲在大明第一坚城--大梁城后面苟且偷生即可!了解了禁军情况的李霄心中充满了忧虑,这样一支缺乏实战的部队,如果在野外碰到了正白旗,表现不会比燕山卫和北平卫好多少,甚至有可能还不如那两卫的州军,丰武曾经效命的双凌卫能守下大凌城,禁军人数虽多但能不能守下京城李霄却不敢打包票,于是一个计划在他心中开始酝酿……

    不一会,李霄带着黑压压的鹰扬卫来到了谍报司门外,只见门口早已站了一群人在候着了,等到李霄走近了,从人群里走出一位中年人,冲着李霄作揖道:“下官见过王爷,下官乃谍报司指挥同知岳阳,闻听太子有令,让谍报司配合王爷追查刺客,下官已集合了谍报司所有未出任务的人员,供王爷挑选。”李霄摆了摆手:“岳大人不必多礼,既然岳大人喜欢直来直去,那我也就不绕圈子了,我只要一个人,沈炼沈大人。不知他在何处?”岳阳拱了拱手道:“回王爷,沈大人应该在上午您遇刺的西大街调查寻访,您可以随下官进衙门里等他回来。”李霄掉转马头,留下一句:“本王去找他。”便带着一大群鹰扬卫朝着上午的事发地--西大街而去。

    距离目的地还有百余步距离,李霄就闻到了一股淡淡的血腥味,一眼望去整条街笼罩在淡淡的血腥里,身边的丰武都忍不住淡淡皱眉,李霄很奇怪自己却没有丝毫不适,要知道丰武乃是经历过对金人的你死我活的战争的人,连他都感到了些许不适,而自己却丝毫没有感觉,不过李霄也没往深处想,可能自己天生不太敏感,就在这时,一名身披千户官服,内里着谍报司专有的绣有白虎的皮甲的瘦高个中年人出现在队伍面前,沉声道:“尔等是何人,看装束应该是军中之人吧,但这条街已被我谍报司封锁,任何人不得进来破坏现场!违者,我将上报太子,从严发落!”一番话说得咬牙切齿,还真把丰武等人吓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时李霄笑了起来:“想必大人就是沈炼沈大人吧,我乃上午西大街事件的亲历者,想必沈大人应该不会赶我走吧。”沈炼闻言盯着李霄打量起来,几息之后纳头便跪:“下官不知王爷亲临,还望王爷恕罪。”这番话又引得李霄一阵好奇,不禁问道:“沈大人是怎么知道我的身份的?”沈炼站起身,平静的说道:“这黑压压的一片骑兵装备如此精良,你我对话时间也不短,但从头到尾却无任何嘈杂声,而这一大批骑兵能堂而皇之的走在京城的里,想必应该是禁军精锐,但普通禁军又不太可能同时出动那么多精锐骑兵,那必定是禁军十二卫之一,而能在大白天领着上千十二卫精骑在京城里横冲直撞的,我只能想到三人。”李霄笑问:“沈大人请讲,哪三人?”沈炼对着皇宫方向遥遥的做了个揖,道:“要么是当今皇上,要么是当朝太子,最后就只可能是今天刚封王的二皇子您了。”李霄正色道:“沈大人果然非同常人,那不知沈大人觉得本王遇刺一案该从何查起,被抓的刺客尽皆死士,牙槽里藏有毒药,被抓不久后就都死了。”沈炼笑着答道:“两个字--江湖!”李霄眉头微皱,显然他对沈炼的回答有些意外。“江湖?”他疑惑地问道,“此案与江湖有何干系?”沈炼深吸了一口气,沉声道:“王爷,江湖虽远离朝堂,但影响力却无处不在。许多江湖人物都与朝中大臣有所勾结,甚至有些人能够影响朝政。此案虽然表面上看似只是一起针对皇室子弟的刺杀,但背后却可能隐藏着更深的政治阴谋。而凡是涉及政治阴谋,主谋者皆是手握权柄的大人物,他们万万不可能也不敢冒险亲自动手,所以此事必然有江湖势力参与其中。”李霄听后陷入了沉思,他深知沈炼所言非虚。朝廷与江湖之间的纠葛历来复杂,很多时候,江湖势力都能对朝政产生深远的影响。他点了点头,表示同意沈炼的看法。“那么,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着手调查?”李霄问道。沈炼沉思片刻,回答道:“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刺客的情况,包括其使用的武器、出手时的特点、生前籍贯等。其次,我们需要调查近期进城的大型商队和近期实力变动较大的江湖势力。最后,如果一切顺利我们就能知道哪一股江湖势力参与了此案。”李霄听后点了点头,对沈炼的查案方向表示赞同。他深知沈炼办事稳重、心思缜密,对江湖的了解也远超过一般人。因此,他决定将查案的决策权交给沈炼,自己则是带领鹰扬卫给沈炼打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