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航海大明,可日不落帝国什么鬼! » 第二十二章 正中靶心的晦暗猜测(上)

第二十二章 正中靶心的晦暗猜测(上)

    如同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炸开无数涟漪。

    即便如同胡宗宪这样的大人物,也被童养锐的话炸得愣了一瞬,

    “招安若成,不必靡费分毫粮草,亦可保全将士性命。胡某若能玉成此事,便是上应天意、下顺民心的社稷之功!所谓人头不保,谈何可笑!”

    但下个瞬间,他就恢复了水波不惊的状态,冷笑出声:“阁下此言,不过是效说客故伎,危言耸听罢了!”

    “部堂大人所言差矣,”面对胡宗宪看似颇有道理的论辩,童养锐却依然胸有成竹地摇了摇头,“大人久经宦场,怎会不知天意难测,民心易变?”

    “天意难测,民心易变啊……”

    胡宗宪沉默了下来。十余载沉浮,对于这句话,他如何没有体会?如果说那日的一卦算一次,这句话,让他第二次对童养锐生出了不一般的兴趣。

    而童养锐并不知道这些,

    他只知道,既然老胡同志沉默了,那自己就必须加大力度,进攻,再进攻!

    “先说民心易变。若是招安事成,东南百姓可能确实会满足于当下的和平,并一时将视部堂大人为万家生佛。

    可部堂大人不要忘记,汪直、徐海为首的倭寇祸乱东南数十年,造下了多少杀孽血仇,哪家哪户没有远亲近邻死于倭寇之手?

    三年五载,当和平安逸变成稀松平常后,部堂大人试想一下,会有多少人重新想起那份血海深仇,并为此迁怒归罪于当初‘招安靖绥’的您呢?

    而彼时,朝堂之上的敌人,会不会借着这股民意,趁势攻讦和摧毁您呢?!”

    沉默……沉默是今天的主旋律。

    作为左右逢源、玩弄人心的高手,胡宗宪不得不承认童养锐的对的。

    民心从来就不是靠着住的东西。此时可以载舟,换到彼时,也能覆舟!

    不过,他并非没有想过这些,也不认为这些有何要紧的。

    天下大小事,虽然件件都是所谓“本着为国为民”,可哪有一件真正由民心左右的?

    永远是自上而下罢了!

    所以,就算民心反复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毕竟,这招安的背后,实质上是——

    “咳咳,阁下说的不无道理。但民心如草,本就摇摆不定。胡某虽然才疏智短,但忠心可鉴,就算最终落得千夫所指、骂名滚滚,陛下和朝廷也必会体察——”

    然而,就当胡宗宪觉得眼前这小火汁有点东西、但不太多,

    准备将他好好批判一番的时候,却不料自己再次被对方的话术预判拦截了。

    “部堂大人,可是除了民心外,更有天意难测啊!”

    “阁下……什么意思”

    “部堂大人,我的意思您应该明白,”面对胡宗宪突然冒出的迟疑,童养锐却愈发单刀直入,“我知道,招安汪直、徐海正是陛下的意思,可陛下的意思,就不会变吗?!”

    噌!

    胡宗宪腾地一下,猛然站了起来!

    这位主宰半壁江山、城府深不可测,本应遇到何事都喜怒无形的封疆大吏,

    已经全然失去了表情管理能力,满脸都是压抑不住的震惊之色。

    而事实上,从童养锐说出“正是陛下的意思”开始,他的大脑就已经宕机了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不管这家伙是谁,他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知晓这次招安的内情啊!

    即便放眼朝堂之上,除了陛下,首辅严嵩严阁老,

    对了,还有被拿来装样子的陶仲文,绝对不会有更多人知道这件事!

    这家伙,难道真的是严阁老或者陶仲文的人,比如私生子什么的?

    不对,就算这样,也还是不可能!

    别说私生子,就算是严阁老的亲生儿子、小阁老严世蕃都不会知道这回事,

    至于陶仲文这个集千年狐狸与万年乌龟一体、将滑字诀和苟字诀练到极致的家伙,更不可能泄密!

    不知不觉之间,他已经对面前这个青年人生出了完全看不透的未知,甚至说,敬畏感。

    “阁下,究竟还知道多少!”

    胡宗宪这幅表情落在童养锐眼中,终于让他松了口气。

    妈耶,看来我赌对了!

    原来,断定招安汪直、徐海等倭寇头目是嘉靖本人默许,甚至支持的,仅仅是童养锐的猜测,

    一个超级大胆,甚至颠覆历史的猜测!

    但这一切也是基于他熟读《明史》,对于嘉靖、胡宗宪等人性格、行事方式的洞察了解。

    首先是胡宗宪。从种种经历来看,他的确是一个黑白通吃、清浊均沾的双面人物,但不可否认,他同时也是很会明哲保身的家伙。

    历史上,在严嵩严世蕃父子为首的严党倒台后,

    作为严党头号大将,胡宗宪自然成为众矢之敌,“倒严派”誓要斩尽杀绝的对象,

    可尽管贪污军饷、横征滥税等种种罪状确凿,可胡宗宪仅仅被罢免官职就全身而退,

    说明他在平日坏事做尽的同时,清楚地知道并小心避开了嘉靖的红线与雷点。

    然而,就是这么有底线有分寸的家伙,居然在罢官两年后,又被弹劾“假拟圣旨”这种重罪

    怎么看怎么想,童养锐都觉得再借胡宗宪这老狐狸一百个脑袋,他都没有假拟圣旨的胆子!

    那么问题就来了,

    这所谓的假拟圣旨中,到底讲了什么事?

    其次,这圣旨,真的是假拟的吗?

    以及,嘉靖怎么不再怜惜胡宗宪,而是迅速将他下狱了?

    在童养锐看来,这些疑点指向了同一个答案,胡宗宪从来就没有假拟什么圣旨!

    压根就是嘉靖出尔反尔,让胡宗宪吃了个哑巴亏,

    才会让后者在狱中“被自杀”前,留下了“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绝笔!

    那么,继续推测,嘉靖出尔反尔了什么?

    以及,他贵为皇帝,干嘛要出尔反尔呢?

    这就要从著名“道君皇帝”——嘉靖帝的个性讲起了。

    由于这位仁君的事迹太过出名,差点被宫女勒死什么的,放眼历代皇帝中也是独一份炸裂了,

    所以也就不用说的太多,简单归纳起来就是刻薄寡恩、爱财如命、好大喜功、沽名钓誉。

    因此,可以试想一下,

    当为害东南沿海多年、手上沾满无数鲜血亡魂的倭寇头目汪直、徐海向朝廷抛出招安的意向时,嘉靖皇帝多半不会想着为百姓报仇雪恨什么的

    ——而是会想:想招安?你丫的给钱不,能给朕多少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