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温情时代 » 第6章 晨读

第6章 晨读

    现实如针,记忆如线,赵天齐脑海里那些逝去的时光片段慢慢被缝合起来。

    望着晨跑解散后同学们嬉笑打闹的身影,赵天齐放慢了脚步。

    身前宽大明亮的教室,摆满了一排排整齐的桌椅,桌面上码着一层层“小山包”一样的书本,恰是那句“书上有路勤为径”的生动写照啊!

    那时候高中的书本资料太多,学生的抽屉里仅仅放些零碎的物品,桌面上的书本都被叠成一座“小山”,美其名曰为“天然屏障”,平日里可以将头埋下去趴在桌子上睡觉,俨然成为一片自我的小天地,甚至会不由地生出些许的“安全感”来。

    赵天齐非常喜欢身前这片搭成“小山”的课本带给他的“安全感”,躲在背后搞点小动作,放块镜子照照发型,塞上一本闲书度过欢乐的阅读时光。直到有一次他试过站在讲台上往下看,才发现底下的小动作很难逃过老师的“火眼睛睛”,无非是有些老师懒得理你。

    教室的前后有两面黑板,正前方是老师用来板书的地方,后面的那块主要是班级日常的板报。黑板报每个月都会有着新的主题,眼下随着高考的临近,那偌大的黑板上也仅仅剩下几个大字不加修饰地横在中间。

    “距离高考还有102天”。

    红黄搭配的大字醒目、刺眼、又提神。

    赵天齐回忆着上次来到这间教室还是自己大学第一年的暑假,因为假期封楼,自己只是在窗外望了望这个曾经奋斗过的地方,那时空荡荡的教室里早已物是人非,曾经那些欢笑打闹的场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某种意义上,高中时代的教室对于学生来说,可以算作是半个“家”,大家可以把书本、水杯、衣服、个人用品随意的放在教室里,而不用担心被楼管叔叔、阿姨给清走。那时候的‘回教室’是真的回教室,等上了大学才知道,“回”却已经变成了“去”,不会再有一个固定的属于你专有的教室等你回来。

    望着眼前熙熙攘攘的人群,或是嬉笑,或是打闹,或是安静,勾肩搭背,三五成群,桌椅碰撞,人影重重,很多人都是高考后再也未曾见过的,而眼下这些人就这样活生生地站到了你面前,好像是在向你招手,又好像是在向你倾诉,那一张张稚嫩堆满笑容的脸一下子鲜活了起来。

    那时的人际关系简单纯朴,所有的情绪都是那么直接,喜欢便是喜欢,讨厌便是讨厌,而大学以后面对别人的喜欢和讨厌就全靠去猜了。

    那个闯荡社会多年的赵天齐眯着眼,感觉像是做了一场梦,就这样傻乎乎地站在门口,直到身边的同学一个个地回到了座位上,似乎所有人都在向他微笑,向他招手。

    他有些恍惚了,视线向着教室的每个角落扫去,还剩下两个空座。

    尼玛,忘记坐哪了。

    哎,一个月调一次桌,谁记得这个月坐哪了。

    这时一个冷冷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一股淡淡的杀气在本是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悄然而至。

    “赵天齐,你是不想进去了吗?”

    这声音低沉有力让人不寒而栗,却还是那熟悉的味道。

    老班,孙大圣。

    纵使赵天齐两世为人,三十多岁的心智,听到这熟悉的声音也是下意识一个激灵,这才意识到自己站在门口挡住了老班的去路。

    好尴尬啊!这种对老师的敬畏似乎成为一种本能。

    望着仅剩的两个空座,赵天齐也不犹豫快步冲向其中一个座位,谁知还没等他坐定。

    那股肃杀冷寂的杀气再度袭来。

    “连自己座位都不知道了?”

    赵天齐尴尬地看了看四周,同学们纷纷流露出那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眼神,他轻轻抿了抿嘴,露出个讨喜的微笑,意识到自己可能是坐在张伟的座位上了。

    “你今天发烧啦?”

    老班的言下之意是你小子脑子烧坏啦。

    “没,没。”赵天齐尴尬地笑着回答道,这时候发个烧可不是小事,万一给弄到那隔离区里,那可是进去就出不来了。

    这时候班上的同学们都哄笑起来。

    赵天齐低着头瞄了瞄剩下的空座,坐了过去。

    倒数第一排,把角处。

    刚刚坐定,便听见前方传来“啪”的一声。

    老班孙大圣将手中的书重重地扔在教案上,刚刚教室里那阵喧嚣瞬间烟消云散,一切归于平静。

    老班还真是营造气氛的高手啊,仅仅是过了两三秒钟,不知是谁起了个头,郎朗的读书声便在教室中回响起来。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那些让赵天齐记忆犹新的句子一下子全都冒了出来。

    身边的同学们扯着嗓子放声晨读,有时别人读到哪一句的时候,旁边的就“默契”地跟到哪一句,偏要较量一番盖过那人的声音。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还有102天,感觉高考要凉啊!

    赵天齐翻看着手上的语文课本,那些皱皱巴巴的书页荡漾着些许新鲜的“墨香味”,入眼处便是密密麻麻的课上注释和横横竖竖的重点标记。

    诶呦,还有那充满童趣的涂鸦,其中不乏有那张后世经典的“杜甫很忙”的场景。

    合上书,赵天齐叹了口气,时间确实有些久远了,曾经熟悉的背诵段落已经很难完整地背下来。

    这重生以后,记忆不能叠加吗?

    留给赵天齐的时间不多了,这简直是开战即决战啊!

    眼下这100多天得讲究策略了,赵天齐冷静地分析着,好在自己大学做了两年辅导高考的兼职家庭教师,从整体的高考科目上来看,数学、英语问题不大,毕竟大学期间这两门非但没落下,反倒是精进很多。数学是讲究思维和解题技巧的,这个有天赋也有后天的训练,越往深里学,数学越抽象,甚至连数字都没啦。

    只是不知道高考的时候用高等数学来解决问题,判卷老师给不给分。

    洛必达法则、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泰勒展开。。。。。。

    赵天齐用手指敲打着光滑的桌面,回想着03年的那次高考,试图寻找一些可能会浮现的记忆。03年还分文理科,擅长数学的他觉得在文科更有优势,却没想到文综成了他考高分的拦路虎,眼下政治、历史、地理还是需要大量的背诵基础知识。

    他依稀记得那年的作文题目是来自韩非子的一篇寓言。

    嗯,题目应该是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想到这里,赵天齐心里稍稍有些安慰,琢磨着用半个月的时间打磨一篇文章,只要不超出这个年代的认知层次,一定程度上争取个高分作文还是很有希望的。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两世为人,恰好重生在高考这个人生节点上,赵天齐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又参加了一次。

    他揉了揉略有些发胀的脑袋,掏出一个笔记本,在本子上勾勾画画大致定了接下来复习的计划。

    三个月的时间对于自己目前的学习水平来看,英语可以拿到高分,数学问题也不大,自己毕竟修的金融学专业,大学期间学科知识对数学的要求还是很高的,自己可是在数模竞赛里拿过奖的。

    特别是擅长高中数学的人是能够将别人甩出几条街的。

    在高考应试思维里,综合成绩决定了你能否上本科,而数学成绩决定了你能否上985高校,这句话特别适用于文科生。

    高中所谓的数学难题,很大程度上是基础题型的综合与变化,所以基本知识必须扎实,然后通过刷题形成一套自己的解题思维,而这种思维方式是积累转化和处理题目条件的方法,直白的说就是把题目中给的条件按步处理、变换、转化,得到答案的过程。

    函数、映射、数列极限、平面解析几何。。。。。。

    高中数学,得“函数”者得高分啊!

    不过提到数学,却让赵天齐一下子记起了当年发生的事情。

    2003年的数学考试有着太多值得回忆的故事。

    那一年数学考完,很多考生的心态就彻底崩了。他印象里刚交完卷便有很多人泪洒当场,当时可以说全国一片哀鸿遍野,散了场的考生纷纷抱头痛哭,破口大骂,恨不得揪出那出题人暴打一顿。

    后来出了个很有名的数学卷出题人好像是一个姓葛的。

    03年不是这人出的,那年全国卷的考生数学平均分都很低,甚至因为这场考试风波影响到很多人的命运,其中也包括赵天齐。

    这一次赵天齐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正常发挥即可,甚至可以考虑用到高数的解题方法。

    语文重点就是复习基础知识。剩下的文综里历史需要好好梳理下知识点,政治还是没问题的,毕竟自己头顶着个政治课代表的身份。

    最拿不准的是地理,上次赵天齐高考失利的也是这门课程。

    从学科属性上说地理其实并不属于文科的范畴。

    文科是包含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而地理学主要是指自然地理,不是人文地理,区域地理,自然地理属于地球科学,在大学学科划分里是属于理科的。

    眼下系统性学习恐怕时间不够,只有把握住重点考点,抓大放小了。

    取舍之道。

    赵天齐长舒一口气,望着窗外湛蓝的天空,人生又何尝不是这取舍之道。

    他上一次的高考成绩并不理想,普通的本科没有给他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这次他要冲刺一下,把报考志愿的目标锁定在自己读研的那所同城985大学。

    在那里他便会更早地接近那个可能掌握自己前一世车祸真相的四个人之一。

    晨光熹微中,红瓦白墙的高楼上,传来此起彼伏的朗诵声,清脆整齐,悦耳动听,如一束和煦的阳光,印在赵天齐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