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穿越北宋末年 » 第三十三章祭祀

第三十三章祭祀

    诗曰:

    开封相国寺钟鸣,几度兴衰伴日晴。

    救赵信陵栖宝殿,藏经楼阁道淳诚。

    登高远眺云霞起,黄帐丹阳两度迎。

    世俗不探唐宋柱,只教拔柳菜园惊。

    大相国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整座寺庙布局严谨,院落深广,殿宇恢宏,巍峨壮观,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影响。

    大相国寺至北宋时期达到空前的鼎盛,辖64禅、律院,占地540亩,因受帝王崇奉,地位如日中天,是历史上第一座“为国开堂”的“皇家寺院。

    寺内还藏有大量稀世之宝,如唐画圣吴道子、塑圣杨惠之和北宋大文豪苏轼的手迹等,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文化艺术宝库。

    话说这一路敲锣打鼓的走出学院。来到大相国寺前的大台之旁,赵构双手把用金制大盘给“请”了回来的神龟,将龟供奉在寺庙前的大台之上。

    赵构一声令下,祭祀开始……

    祭祀,在我国古代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对于祭祀神祗的敬畏和崇拜都是构成他们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士兵们杀了四头牛完整的牛祭祀于这神龟的面前……

    而在历代统治者充分认识到保护耕牛,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因而促使耕牛大量繁衍生息,成为国宝级的保护动物。

    两宋时期,随着生产力水平提升,对耕牛的保护加大了力度,老弱病残的耕牛也不允许屠宰……

    这一下就是宰杀四头牛,对观看的百姓心里冲击可想而知。

    这祭祀主要的仪式:

    (1)迎神、奏乐

    (2)燔柴,在燎坛烧全牛

    (3)行礼,皇帝、太子及百官都要跪拜

    (4)皇帝洗手登坛,在神位前跪拜、上香

    (5)进献贡品,皇帝亲手摆好祭神盘

    (6)初献,皇帝再次洗手,上香,祭酒

    (7)饮福受胙,饮祭过神灵的酒,意为接受到神灵赐予的福祚……

    这一系列复杂的过程,究其根本就是祈求上天的福佑,祭天求福。

    而琴音看至一半则就走开了。

    到了晚上赵构又派百名士兵把守。

    众人大惑不解,一只乌龟何以受如此隆重的礼遇?

    赵构趁机发布消息称:这只龟是东海海神的儿子,是无价之宝,谁要拥有了它,就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若是观过其真容之人,也可有消灾解难,逢凶化吉之奇效。

    京城上下一下子沸腾了,那只乌龟的本领也被越传越玄乎,最后连一睹乌龟尊容都被看成是一件无比幸运的事。

    而赵构则就地围牢,干起了收门票的买卖,尽然日进斗金,源源不断。

    这迷信果然是害死人不尝命啊!

    迷信是古代统治者稳定社会的思想武器。

    现在称古人迷信,这是一个看事物着眼点的问题。古代社会统治,可没有现在一套成熟的理论管理体系。统治者为了维护政权稳定和政令畅通,通过思想洗脑行为,形成一种普世观或是信仰,进而成为精神寄托,实现对当权者统治的思想盲从、支持和拥护。

    迷信是以现代人解析历史角度的称呼。从古人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思维来说,受科学和文明程度的限制,得不出合理解释。或者是没有生产力提高的办法,只能象乞求皇权的恩赐一样,对天灾、人祸、风调、雨顺等进行祈愿式祭祀,久而久之这种愚昧行为成为解决未知问题的唯一出路。

    总之,说古人迷信是比较偏面的,古人的迷信与现代的邪教是有很大区别的,可以说“迷信”是当时人类的精神寄托和信仰,也可以认为是当时皇权下的精神束缚体系,还可以是特指未认知的某些古文明的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