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名录天曹 » 第十一章 广南风俗

第十一章 广南风俗

    在地府迷路?

    听着有种莫名的滑稽。

    但郑元吉很严肃的告诉刘景,地府传回的消息确实如此。

    其实不是刘景父亲迷路,他一刚死亡魂,哪里知道地府的路,自然谈不上迷路。

    出事的,是当年的勾魂鬼差。

    在从阳间押送阴魂返回地府时,那鬼差竟然走错了方向。

    阴土很大,无边无际!

    不知怎的,鬼差落到了天庭地府统辖之外的阴间地域。

    然后,领着刘景父亲在内的一批阴魂,在荒芜的陌生阴土上,迷茫兜转几十年。

    直到几个月前,郑元吉因刘景的委托,向地府探听消息,才惊动了判官。

    引得秦广王亲自出手,花费不少时日找到迷路鬼差,连同残存的几个阴魂带回地府。

    “放心,你父亲刘威庭是幸存的阴魂之一。”

    郑元吉安慰刘景:

    “地府闹了这么大的乌龙,肯定不能视而不见。

    你父亲此番因祸得福,即使不能回阳封神,也能在地府得个差事。”

    “不过,一切要等地府查清此事之后。

    毕竟鬼差不可能无缘无故的迷路。”

    郑元吉答应刘景,到时会妥善处理西刘洼为父亲建庙的事。

    并在得到地府消息后,立即通知他。

    九品以上的道神,才有沟通地府的权柄。

    不过是箓生弟子的刘景,还不行。

    他只能收起心情,先去沣水河府赴职,争取早日晋升。

    当晚,刘景借宿火神庙,第二日,天未亮便离去。

    穿过平南乡向北,进入凉县,前往河道搭乘商船。

    经过两日的向西行船,抵达一座位于广南、南宁二郡交界处的水城——

    平波城。

    此地是高阳国的内河水网,其中一个节点。

    不过这条水网在广南郡,只流经东北地域,而刘景要往西南,只能在此下船,换行陆地。

    路上起了风,刘景乘船抵达时,天色尽黑。

    通向河口的外城门,却灯火通明,小摊小贩都还没收工,挂着灯笼吆喝叫卖。

    居然没有宵禁,令人惊奇。

    刘景没进城,只在城门口的小摊上凑趣尝了点当地美食。

    有一种糯米掺入猪肉捏成的团团,味道类似前世的肉粽子。

    还有个叫霜糖豆糕的,像是豆沙糕,味道也不错。

    逛了一圈小夜市,刘景便去拜访港口的河神庙。

    亮出玉符与神职令旗,得到了九品道神主持的热情招待。

    刘景主动打听沣水河的信息,却被告知:

    平波河神庙隶属大楚江河伯,而沣水河属于广宁郡沧江河系。

    两地相隔甚远,这位并不了解那河府。

    只是最后分别时,这位名叫何仲涤的九品道神,犹犹豫豫的欲言又止。

    刘景追问,他才似乎很不情愿的凑近了,小声道:

    “道友,我这地儿来往客多,偶尔有些听闻,你莫怪我背后嚼舌根。

    据说啊,沣水河的府君,就是你的上神,因为和一头癞蛤蟆争风吃醋,近乎火并。”

    刘景听罢,一时竟无语。

    瞅了一眼对面仙风道骨的青年道人,暗道:

    你真该在道袍上印个“八卦”。

    “那头,呃,蛤蟆,不知什么来历?”

    半响,刘景组织着语言问道。

    何仲涤立即摇头:

    “本就是流言,还涉及一位七品府君,谁敢去探究,我哪清楚啊,不过......”

    终究没耐住,话音一转,嘀咕道:

    “好像是来自什么大泽的妖君。”

    大泽?

    刘景想起土地王申的告诫——

    “倘若被分配到巡视沣水河下游的差事,定要警惕大泽。”

    因为是沣水河府君的丑事,所以王申才不敢细说?

    要真如此,想到前任的几位巡水游徼,刘景心底生出无名怒火:

    辛苦修行,兢兢业业履职,只因为上神的桃花事,多年辛苦便一朝流水,根基全毁?

    何仲涤瞥见了刘景眼底怒气,脸上的八卦兴致顿时隐去。

    气氛冷下来,两人分别,刘景去了客房歇息。

    翌日天亮,便在城里买了匹马,离开平波城。

    进了广南郡,开始还有不少平原,之后是丘陵,越往南山岭越多,道路越难走。

    同时,出现大量的异族风格居住地。

    正常点的是土墙城寨。

    奇异的,如悬在山壁的栈楼,或是在树上勾连起的木屋。

    有时,刘景骑马穿过一个山中寨子。

    里面居民的对话,他一句话听不懂。

    除了民俗生活迥异,神祇庙宇也和刘景印象中的大有不同。

    更加鲜艳耀眼的庙宇不说,其内供奉的神像,人形竟然并非为主流。

    兽形的,半人半兽的,妖怪模样的,荒蛮怪物等,应有尽有。

    在庙宇内修行的道神装扮,在刘景眼中也奇形怪状。

    背着刀盾的战士,拿着木杖的“巫师”,还有穿兽皮的“野人”。

    即使有道袍打扮的,身上必定挂着骨头饰品,或脸上涂抹不知名的纹路。

    偶尔遇到完全正常,和柳州县内神庙建筑风格相似的,包括修行的道神也是正常道士,但态度极其恶劣。

    对刘景,像是对待过路贼寇,严防死守,恨不得连碗水都不给便驱赶走。

    即使他拿出天庭玉符,也没好到哪里去。

    若非清楚一路所见,皆是天庭正统神仙道,刘景真以为是到了邪门歪道的外域。

    “看来,无论是天庭,还是中原帝国,对这片南蛮大地的征服,都是招安为主,恩威并施。”

    四天后,刘景终于走出连绵的山脉丘陵。

    前方豁然开朗,一条百里宽的壮阔大河横贯天际。

    大河两岸的广阔平原上,零星坐落着几座方方正正的城池。

    城镇间是大片起伏的田野,纵横交错的灌溉河丘,某些水田里还有渔船出没。

    沧江平原到了。

    离了山道,没走多远,路边便出现了熟悉的土地小庙。

    屋檐下的香炉后面,端坐一个老者模样的神像,主动询问道:

    “小神是马岭口土地,道友从何来,往何去?”

    刘景本就有意问路,立即停下拱手道:

    “在下柳州县刘景,前去沣水河府赴职。”

    土地忽然惊咦一声,追问道:

    “你可是新任的沣水河巡水游徼?”

    刘景心头疑惑:

    距离沣水河还有大半天的路程吧,怎么这土地便知晓我身份?

    面上却不显,回道:

    “在下正是,不知尊神如何得知?”

    “你可算到了!”

    土地神感叹一声,连声催促道:

    “沣水河府的巡河司主官,正在前方东杨集等你呢,已经遣了好几波人来探看。”

    河府府君是七品道神,下辖的除了河域内的各个小庙,便是巡河司与安神司两部。

    前者负责管理神庙的香火,后者负责巡查河道,驱邪除魔。

    而巡水游徼,便归巡河司负责。

    换句话说,刘景的顶头上司已经等他好久了。

    “自己不过小小的箓生弟子,新来乍到应该也没啥名声,不至如此啊。”

    刘景推测,极有可能是有其他变故。

    而且,能让沣水河的巡河司跑这么远的地方,恐怕还不是小事。

    刚来,人生地不熟的就碰上了大事。

    刘景暗呼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