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翡翠古玩宝鉴 » 第十五章 博物馆(2)

第十五章 博物馆(2)

    心怀感激的马沐决定再次前往博物馆,找到那位热心的老者——阚老。他希望能够当面向阚老表达谢意,并请教更多关于景德镇窑厂的历史情况看看会不会有更多的收获。

    在博物馆阚老见到马沐又来找自己,微笑着招呼道:“小伙子,这么快就回来了?看来你的调查有了进展”

    马沐走上前,恭敬地鞠了一躬,说道:“多亏了您的提点,我才能有点方向。今天特地来请您吃饭,一是为了表达我的感激之情,二是想向您请教更多关于景德镇窑厂的历史情况。”

    阚老摆了摆手,笑着说道:“不用客气,我也没出什么力,只是提了个建议。至于吃饭嘛,我看就不必了。不过,如果你有什么问题想要了解,我倒是很乐意为你解答。”

    马沐坚持道:“阚老,您一定要赏光。我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向您请教,这顿饭就当是我向您请教的学费吧。”

    看到马沐如此诚恳,阚老也不再推辞。他点了点头,说道:“好吧,那你等我下班,我们再走。”

    在等阚老的时间里,马沐并没有闲着,他拿出手机,开始搜索景德镇的餐厅。经过一番比较和筛选,他最终选定了一家名叫“老瓷都酒楼”的饭店。这家饭店离博物馆不远,以景德镇传统美食和瓷文化为主题,深受当地人和游客的喜爱。

    阚老下班后,两人来到老瓷都酒楼。饭店的装潢古朴典雅,处处透露着瓷文化的气息。墙上挂着精美的瓷器,橱窗里展示着各种陶瓷工艺品,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陶瓷的世界。

    落座后,马沐开始点菜。他特意选择了酒楼的招牌菜——“瓷都鸭”、“瓷都鱼头”、“瓷都炖鸽”和“瓷都豆腐”。这些菜品都是以景德镇的特色食材和独特的烹饪工艺制作而成,色香味俱佳,深受食客们的喜爱。

    阚老看到马沐点了这么多菜,连连摆手说道:“小伙子,不用点这么多,吃不完会浪费的。”但马沐却笑着说:“阚老,您放心,我也想尝尝景德镇的美味。如果吃不完,我还可以打包带走。”听到这里,阚老也笑了起来。

    不一会儿,色香味俱佳的菜品陆续上桌,马沐和阚老一边品尝着这些令人赞不绝口的美食,一边闲聊着。气氛轻松而愉快,仿佛两位多年的老友在叙旧。

    阚老忽然放下筷子,看着马沐,眼中闪过一丝好奇:“小马,我有个问题一直想问你。你这么执着地寻找那片碎瓷片的生产信息,是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吗?”

    马沐微微一愣,没想到阚老会突然问起这个问题。他知道,自己不能直接说出异能的事情,那太过离奇,恐怕难以令人信服。于是,他迅速在脑海中编织了一个合理的理由。

    他深吸一口气,双眼中流露出难以言表的深情与忧伤:“阚老,这片碎瓷片对我们家族而言,意义非凡。它曾是一个完整而精美的花瓶,是我家中长辈最为珍视的宝物。”

    阚老闻言,眉头轻轻一挑,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与关注。

    马沐顿了顿,继续说道:“这个花瓶,是我家长辈在遭遇人生低谷时,一位陌生人的善意馈赠。那年,家乡遭遇罕见的天灾,庄稼颗粒无收,长辈为了生存,不得不背井离乡,流浪到景德镇乞讨。就在他最绝望的时候,一位好心的路人伸出了援手,不仅施舍了一顿饭,还将这个花瓶交给了他,说是可以变卖换些钱,解决几餐温饱。”

    阚老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动容。他能够想象到,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一个陌生人的善意与帮助,对于马沐的长辈来说,是多么珍贵而难忘的记忆。

    马沐继续说道:“长辈一直将这个花瓶视为救命恩人留下的唯一信物,珍藏在身边。然而,岁月流转,花瓶在一次意外中破碎了,只留下了这片碎瓷片。长辈如今已年迈,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找到这个花瓶的出处,也许能够借此找到那位救命恩人的后人,当面表达感激之情。”

    阚老听完马沐的讲述,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感慨地说道:“小马,你真是个有情有义的好孩子。这个碎瓷片不仅承载着你们家族的感恩与记忆,更见证了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你放心,我会尽我所能帮你找到这片碎瓷片的相关信息的。”

    马沐闻言,心中一暖,对阚老的帮助充满了感激。他趁机问道:“阚老,既然您对景德镇的瓷器文化如此了解,我想请教您一些关于七八十年代景德镇窑厂的情况。您认不认识当时那些烧制瓷器的师傅呢?”

    阚老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回忆的光芒:“七八十年代啊,那可是景德镇瓷器发展的黄金时期。当时的窑厂遍布整个景德镇,烧制瓷器的师傅们都是身怀绝技的手艺人。我的父辈就是当时烧窑的工人,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创造出了无数精美的瓷器。”

    说到这里,阚老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他的眼中闪烁着对过去的怀念与敬仰。他继续说道:“那时候的景德镇,空气中都弥漫着瓷土和釉料的味道。窑火熊熊,昼夜不息,烧制出来的瓷器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当时的窑厂虽然条件艰苦,但师傅们都怀着对瓷器的热爱和对技艺的执着,他们的手艺代代相传,成就了景德镇瓷器的辉煌。”

    阚老继续道:“七八十年代的景德镇,可谓是‘千窑之城’,大大小小的烧窑瓷器厂遍布城市的每个角落。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国光瓷厂’、‘人民瓷厂’、‘艺术瓷厂’和‘建国瓷厂’等。”

    “国光瓷厂以其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品种著称,生产的瓷器既实用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人民瓷厂则以其规模宏大、产量高而闻名,为当时国内外市场提供了大量的优质瓷器。艺术瓷厂则专注于高端艺术瓷器的生产,其产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建国瓷厂则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批国有瓷厂之一,为景德镇瓷器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阚老顿了顿,继续说道:“除了这些大型瓷厂外,还有许多小型作坊和家族式窑厂,它们虽然规模不大,但各具特色,为景德镇的瓷器文化注入了丰富的内涵。这些窑厂之间竞争激烈,但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形成了景德镇独特的瓷器产业生态。”

    阚老的话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窗户,马沐的眼前浮现出了七八十年代景德镇那繁华的瓷器生产场景。听到那么多曾经辉煌的窑厂名字,他的心中不免有些无措,毕竟要在这么多的窑厂中寻找到那片碎瓷片的出处,无异于大海捞针。

    然而,马沐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迅速调整了心态,重新打起了精神,问道:“阚老,您在这些大厂里有没有认识的师傅?我想先从这些大厂开始找起,如果实在找不到,再想其他办法。”

    阚老听了马沐的话,想了一下,然后拿出手机。他的手指在屏幕上轻轻滑动着,一个个联系人的名字在他的眼前闪过。这些都是他多年来在瓷器行业积累的人脉资源。

    突然,阚老停下了手指,抬头对马沐说道:“小马,这个是人民瓷厂张师傅,你记下电话,可以联系他问问,他在厂里干了好多年,对七八十年代的事情了解得很。”然后阚老继续滑动他的手机,一会又说道“这个是建国瓷厂的朱师傅,位老前辈了,你也可以问问他,还有...”说着他又继续滑动手机联系人,等手指头停下来时,又对马沐说道“这个是国光瓷厂的许师傅,他当年在厂里负责技术工作,对瓷器的生产流程非常了解。再有就是这个徐师傅,是艺术瓷厂,专注于高端艺术瓷器的制作,你都记下来,然后先联系他们问问看,说不定他们能提供一些有用的线索。”

    马沐一边听,一边认真地记录下了这些师傅的联系方式。他心中充满了感激,知道这些联系方式对他寻找碎瓷片的生产信息至关重要。他看着阚老,眼神中充满了敬意和感谢:“阚老,真是太感谢您了。这些联系方式对我来说太重要了。

    就在这时,阚老似乎又想起了什么,他再次拿起手机,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着。不一会儿,他停下手指,看着屏幕上的几个名字,若有所思地说道:“哦,对了,这里还有几位当时在别的窑厂工作过的师傅,你也可以联系一下他们,说不定他们能提供一些有用的线索。”

    马沐闻言,心中一喜,赶忙凑上前去,只见阚老指着屏幕上的几个名字说道:“这个是当时在艺景然瓷厂工作的李老师傅,他擅长绘制瓷器花纹,对瓷器的艺术风格非常了解。还有这个陈师傅,他当时自己创建的瓷厂,名字叫老陈瓷厂负责烧制工作,对烧制工艺有着深入的研究。。。”阚老连续又说了十来个,马沐也都一一记了下来。

    两人吃完饭后,马沐坚持把阚老送回了家,然后马沐才回酒店。到了酒店,坐在桌前,马沐拿出手机仔细整理着今天记下的联系方式。他的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敬意,对于阚老的帮助,他铭记在心。

    看着手机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名字和电话号码还有备注,马沐深吸了一口气,他知道接下来的任务将会更加艰巨。但他也坚信,只要自己不放弃,就一定能够找到那片碎瓷片的出处。抬头看了看窗外的夜色。星星点点的灯光在夜幕中闪烁,仿佛在为他的寻瓷之路照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