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翡翠古玩宝鉴 » 第四十五章 景德镇鬼市(8)

第四十五章 景德镇鬼市(8)

    阚老介绍完他的清乾隆青花图笔筒后,众人的目光转向了马沐,期待着他能拿出什么有趣的收获。马沐微微一笑,从背包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了一本书。他并没有拿出那幅画,因为在这里展示那幅画实在太过招摇,而且画中画也不太好解释,有点太不可思议了。

    阚老好奇地接过马沐递来的书,看着连表皮都没有,里面还很烂的书。他小心翼翼地翻开了几页,然后抬头问道:“小马,你为什么选择买这本书呢?”马沐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其实我也不是很懂,只是觉得这本书看起来像是古书,而且价格也不贵宜,所以就买下来了。”

    阚老点了点头,开始仔细地研究起这本书来。他翻看着每一页,不止是看上面的古文字,还研究纸张的材质。阚老这是表现的时而皱眉思索,时而轻轻点头。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放下手中的书,感慨地说:“这本书的年代我确实不太敢确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它确实是一本古书无疑。”

    听到阚老的这番话,刘昕和苏淼等人都为马沐感到高兴。他们知道,虽然马沐并不是专家,但他能够凭着自己的直觉和眼光淘到这样的宝贝,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

    就在这时,阚老突然拿起手机开始拨打电话。众人好奇地看着他,不知道他在做什么。苏淼忍不住问道:“阚老,您这是叫人过来吗?难道这本书又是一件重宝?”说完,她自己都笑了起来。

    阚老也笑了笑说:“不是不是,你们误会了。我只是想请一位专门研究古籍的朋友过来看看这本书,或许他能给出更准确的判断。”

    在等待的过程中,包间的气氛变得轻松起来。大家开始谈论今天各自的淘宝经历,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苏淼还调皮地对马沐说:“小马哥,看来你的运气不错嘛!下次我还要跟着你去淘宝!”众人闻言又是一阵大笑。

    没过多久,包间的门被轻轻推开,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走了进来。他身穿一件深色的中山装,头发虽然已经花白,但双目炯炯有神,透出一股学者的睿智与从容。

    阚老一见老者到来,立刻站起身来,热情地给众人介绍道:“各位,这位是郑老,他是我们圈子里公认的古籍研究专家。我特地请他过来,帮马沐看看他手中的那本书到底是什么来头。”然后阚老又给郑老介绍了马沐等人。

    马沐等人闻言,也赶紧站起身来,恭敬地向郑老问好并让座。郑老微笑着点了点头,示意大家不必客气。他走到桌前,目光落在了马沐的那本书上。

    “这就是那本古书吗?”郑老一边问着,一边伸手拿过了书籍。他翻开书页,仔细地查看起来。众人见状,都屏住了呼吸,生怕打扰到郑老的鉴定。

    郑老一页一页地翻看着这本有点破烂的古籍,脸上的表情随着书中的内容而不断变化,时而凝重,时而释然。他戴着老花镜的眼睛里闪烁着专注的光芒。

    过了好一会儿,郑老才缓缓放下手中的书,抬头看向围坐在四周的众人。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难以言表的激动神色,声音略带颤抖地说:“这本书确实不简单。根据纸张的完好程度、墨迹的清晰度等因素判断,这应该是明朝前期的书籍。书中记录的内容,竟然是明朝朱棣皇帝在位时期的《礼部韵略》!”

    众人闻言,顿时哗然一片。这本书的价值不言而喻,对于历史学家们来说,它无疑是一座宝藏。郑老继续说道:“这本书的研究价值极高。通过其中记载的词句、典故,我们可以更深层次地研究明朝百姓的生活习性、明朝的民间文化等。明朝时期遗留下来的书籍本就不多,特别是记录朱棣时期的文献更是稀少。”

    郑老的话让在场的人都陷入了沉思。

    郑老接着继续说道:“这本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可能是我们解开历史之谜的关键。比如,其中记载的某个节日习俗,或者某个民间传说,都可能为我们揭示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而关于朱棣皇帝的记载,更是我们了解他统治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众人听得如痴如醉,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老的时代。

    郑老最后总结道:“这本书的发现,对于我们研究明朝历史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我们要好好珍惜这本书,深入研究其中的内容,让更多的人了解那个时代的故事。”

    随着郑老的话音落下,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郑老再一次一页一页地仔细翻看着那本古籍,这次,他主要看的是纸张和文字,随着他的翻动,他的脸色也不断地变化着,时而凝重,时而释然。

    终于,郑老看完了最后一页,他轻轻地合上书,长叹一声道:“这本书的情况很不妙啊。”他的手指轻轻抚摸着书页上那些已经破损不堪的边缘,那些泛黄的纸张脆弱得仿佛轻轻一碰就会破碎,而上面的墨迹也已经开始模糊,有些字句甚至难以辨认。

    郑老看向马沐,斩钉截铁地说道:“小马,你必须尽快对这本书进行保养。我建议你先找专业的古籍修复师进行修复,将那些破损的页面和模糊的墨迹尽可能地恢复原状。然后,你需要为这本书定制一个合适的盒子,确保它能够妥善地保存起来。”

    马沐听得连连点头,他深知这本书的珍贵程度,也明白如果不及时进行修复和保护,这本书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彻底损毁。他郑重地表示,一定会按照郑老的建议去做。

    郑老又继续说道:“而且,后期还要定期清洁、防潮、防虫,确保它不会再次受到损坏。这些保养工作虽然繁琐,但却是必不可少的。”他再次强调这本书的珍贵性和保护的重要性。

    接着,郑老突然转头对阚老说道:“小阚,景德镇博物馆好像绝大多数都是瓷器类古董,还没有像样的书籍。这本书你们可以收走,在博物馆里收藏着,也能更好地保养它。”他的建议让阚老眼前一亮。

    “小马,你这本书有出售的意向吗?”阚老目光灼灼地看着马沐,虽然他很想立刻给博物馆打电话,但还是决定先尊重马沐的想法。

    马沐沉思了片刻,他明白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他的预期,但是他既没有修复古籍的专业知识,也缺乏长期保养的条件。更何况,他从未打算过将这本书作为私人藏品长期保留。于是,他抬起头,对阚老说了句“可以。”

    阚老闻言,立刻拿出手机开始给博物馆的领导打电话,详细汇报了这本书的情况以及郑老的建议。电话那头,领导的声音显得有些激动,他们显然也意识到了这本书的珍贵价值。阚老挂断电话后,转头对马沐说道:“小马,我们再等一下,会有人过来和你谈关于这本书的事情。你不用有什么顾及,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旁边的刘昕、苏淼等人仿佛置身于梦中,他们再次见证了马沐的藏品被博物馆收购的奇迹。苏淼忍不住好奇地问道:“这本书现在值多少钱?”她的声音里充满了惊讶和好奇,这也是众人都想知道的问题。

    郑老这时候接话道:“以这本书的保存情况,综合各方面考虑的话,这本书现在的市场价应该在七八百万左右。当然,如果遇到喜欢的买家上拍卖会,价格应该可以拍到一千万以上。不过博物馆来收的话,可能给不了这么高的价格。”说到这里,他突然像想到了什么,有些不好意思地对马沐笑了笑,“小马,不好意思,刚才没想这么多。”

    马沐闻言点了点头,表示理解。他其实也没想这么多,这本书已经远超他的心理预期,而且他也更看重这本书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展示,最主要的是,在景德镇这几天,阚老给了他太多的支持。于是,他微笑着对郑老说道:“郑老,您放心,我没事的。只要博物馆能够善待这本书,我就心满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