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学习使我富裕 » 第069章 人工智能(zhang)

第069章 人工智能(zhang)

    小C自制的爬虫是有一套默认的方案选择逻辑的。

    具体使用通用网络爬虫,还是聚焦网络爬虫、增量式网络爬虫等等,还有一些搜索模式的选取,会根据所给定的要求进行选择,一般情况下还是可以保证正常输出结果的。

    在某搜索引擎被广告占据第一页搜索结果的情况下,偶尔使用一下爬虫,感觉还是可以的。

    不过,距离真正的自动编程,这个还差的远。

    但是随着积分的投入,相信也不会太远。

    苏航又摆弄了几下电脑,突然想起一件重要的事。

    这东西有什么用?

    你要什么程序,只要描述妥当,小C基本就能自动生成出来,包括结果。

    那还要它输出一段代码做什么用啊?

    比如找出最值,它都已经能识别出最值来了,我还要它把是被最值的代码生成出来,我这不是闲得慌吗?

    苏航看着电脑上那几个G的文件夹,里面全是小C训练用过的编程代码,这有什么用?

    编程本就是为了让计算机明白要什么解决问题,并且自动解决它。

    程序员只是把这个问题“翻译”成了机器能够听懂的语言而已。

    最终的结果就是,机器听懂了人类的问题,并解决了问题,把结果用人类能够看懂的形式表现出来。

    而现在呢?

    小C听懂了苏航要做什么,然后它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并把这个结果用一个编程语言描述出来,然后再把这个编程语言“翻译”成人类的自然语言。

    苏航就得到了一个编程语言的答案和一个自然语言的答案。

    然后呢?

    问题是原本就要自然语言答案就够了啊,我还要这个代码做什么用?

    苏航静坐在书桌前。

    为什么要生成一段代码出来?

    要说有用,那自然是有用,起码苏航在做一些编程项目的时候就可以让小C替代一部分代码编辑。

    而且,这部分代码可以光明正大拿出去,而不是得把小C也交出去,来证明自己的数据没错。

    很多时候,当论文涉及一些代码运算的时候都会要求附上代码,用以验证论文的真实性、数据的可靠性。

    苏航可以用小C简化自己的编程工作嘛,也算是不错。

    想到这里苏航轻松了一点,但是还是有一种穿雨衣、撑雨伞——多此一举的感觉。

    其实这要再往下挖,那就是可以说是“强”人工智能了,或者说,这本来就是一个“强”人工智能的方向:让机器理解人类的自然语言,并作出反馈。

    目前人工智能在图像识别上已经接近人类的水平,但是在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识别上还是有一段距离。

    比如,某个支付软件里的“形色识花”,还有一些类似的图片软件,都可以像人类一样识别图片。

    但是在自然语言识别这一块就不同了,人工智能常常变成“人工智障”。

    比如,“小X同学,打开微信,给‘青色的岩’发消息,说我已经把推荐票全投给你了。”

    “好的,我将给青色的岩发消息:说我已经把推荐票全投给你了。”

    喏,自然语言变化太多,而且很多日常用语会不遵循语法规则,像什么“使动用法”、“名词作动词”等等。

    人工智能表示它太难了,除非是使用者正常的、按照语法规则来描述他要做的事情,目前的人工智能才能正确识别。

    但是也仅仅是自动识别而已。

    比如,“小X,打开qi’dian,搜索‘学习使我富裕’。”

    “已为您打开qi’dian。”

    然后就没了,没了。

    这样一来就显得非常的多此一举,我要这“智障”有何用?

    类似的例子太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至于自动编程,也是机器识别自然语言的一个方面。

    这个问题其实可以描述为一个关于输入和输出的转化问题,即通过一段代码实现输入字段对输出字段的转化,也就是学术上的“归纳程序综合”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很多前沿科研人员也有不同的想法。

    有的人觉得,我不需要知道它到底是怎么做的,只需要把不同代码都试一试,让最后的结果符合输出字段就行了。

    当然这里的都试一试不是随机组合,而是指不断学习转化规则,最终实现正常输出。

    这一想法对于具体的代码要求不多,注重于转化规则和输出结果。

    也有一些人认为,要让机器码农像人类程序员一样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代码片段。

    给定一些代码片段,然后利用深度学习来生成一个符合要求的模型。

    这两种方法,苏航说不上谁对谁错,因为目前国际上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成功的自动编程软件。

    最最优秀的也只是MATLAB中的Simulink模型自动生成代码,这一块已经可以说是非常厉害了。

    而其它的尝试还只是停留于纸面,或者实验室。

    而系统“送来”的小C,苏航也说不清它到底是怎么学会的编程。

    只能说,系统出品,必属精品。

    不过目前小C也做不来太大的工作,稍微复杂一点的语句,或者带有主观色彩的描述语句它都会识别错误。

    而且最近几次“投喂”积分,也只是稍微优化了一些边角料的东西,比如可选择的模型和代码注释,没有像之前那样发生质变。

    苏航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继续“喂”积分,看看什么时候才能积累出质变了。

    也许下一次质变,将会出现一个小“贾维斯”也说不定。

    不过小心起见,苏航一般都是会断开那台移动工作站的网络和电源,日常办公学习也都是用那台老电脑。

    至于有没有用,谁知道呢?

    苏航合上电脑,转头看向窗外。

    一转眼又要到暑假了。

    去年的这个时候,他还在打算留校,打算用一个暑假准备补考数学,但是实际上却如同咸鱼一般,一小时自习里有五十分钟在看手机。

    那时的咸鱼生活,虽然很闲适,看上去很舒服,但是并不快乐,每天上床睡觉都感觉自己非常空虚、非常累,但是偏偏又没有学进多少东西,也没有做什么,所谓的累,也只是心累而已。

    而现在,日常奔波在图书馆和教学楼,连寝室也少有呆过,不对,每天还是有起码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寝室。

    这样的日子,反而更加充实、快乐、且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