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学习使我富裕 » 第86章 民科重灾区

第86章 民科重灾区

    该读的书还是得继续,学会在正确的时间里做正确的事情。

    苏航早上七点准时起床,八点赶上图书馆开馆进门。

    在管理员惊叹、赞扬的眼光下,把昨天那一摞书给抱到了位置上。

    学霸的生活,就是这么规律、充实且枯燥。

    有一些书看完了,苏航把它们放回了原位。

    记忆书本的位置还是比较简单,毕竟还有序号辅助寻位,不过苏航是纯粹凭借自己的记忆把书放回去,再用号码检验一次。

    这一次,苏航没再花积分上去了。

    毕竟积分获取的速度越来越慢了。

    最快的时候是在学习通识课程以及专业基础课的时候。

    那时,几乎每次课都会有几点积分入账。

    但是随着专业课的开展,积分的取得就变得困难了,几乎学习一天才有那么几点。

    大三更多的将会是专业课程,像什么结构设计、项目管理、地质勘测等等。

    苏航有一种感觉,这些课说不定一门课全课时上完都不一定能拿几点积分。

    毕竟这些东西都太简单了。

    就像是积木一样,前面那些通识教育的课程就是一个个的基础构件,每一个都有自己独特的形状、作用,而且它们大多是通用的,可以在多个部位发挥效用。

    而专业基础课则是一些特定形状的积木,只在特定的部位有用,在其它地方则不能完全发挥出它的价值。

    至于专业课程,那就是将前面的积木拼好,至于怎么拼,拼成什么样子,就看个人修养以及老师的教导了,顶多加一些特殊的修饰。

    这在大部分工科都是如此,至于理科,都可以看作是基础积木,不在讨论范围内。

    而且,应用数学的学分马上要修完了,最快在大三上学期就能修满并完成结业考试。

    想想还有点小激动。

    苏航的深挖科研计划也在数学这方面。

    或者说具体一点,就是数论方面。

    为什么?

    因为简单、门槛低,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都能做。

    而不像其它更加专业的方面,看个题目都得懂一堆定义。

    比如说:贝赫和斯维纳通-戴尔猜想。

    给定一个整体域上的阿贝尔簇,猜想它的莫代尔群的秩等于它的L函数在1处的零点阶数,且它的L函数在1处的泰勒展开的首项系数与莫代尔群的有限部分大小、自由部分体积、所有素位的周期以及沙群有精确的等式关系。

    一口气都不能读完题目,要能读完,那可以去当某卫视主持人了,专门报广告的那个。

    更别提里面的专业名词,把这些定义理解清楚,好了你已经是个成熟的本科生了,你可以去继续学习,读研继续深造。

    再比如偏物理一点的杨-米尔斯存在性和质量缺口。

    证明对任何紧的、单的规范群,四维欧几里得空间中的杨米尔斯方程组有一个预言存在质量缺口的解。

    光是一个题目就已经让人怀疑人生了,更不要提去证明。

    再来看看数论方面的。

    赫赫有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任一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为一个素因子个数不超过a个的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不超过b个的数之和。

    一个里程碑意义的就是陈景润先生的“1+2”。

    题目之简单,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再来看一个,孪生素数猜想。

    孪生素数即相差2的一对素数。例如3和5,5和7,11和13,…,10016957和10016959等等都是孪生素数。

    这个猜想就是说,存在无穷多个素数p,并且对每个p而言,有p+2这个数也是素数。

    这几个是不是简单多了,题目里面涉及到的知识不超过小学五年级,只要知道素数(质数)这个概念就行了。

    如此低门槛,让数论成为了民科重灾区。

    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写信给欧拉,提出了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任何大于5的奇数都是三个素数之和。”

    1742年6月30日欧拉给哥德巴赫回信说,这个命题看来是正确的,但是他也给不出严格的证明。同时欧拉又提出了另一个命题: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但是这个命题他也没能给予证明。

    1978年1月,徐迟的一篇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让陈景润这个名字传遍大江南北,让几乎全国人民都知道了,有这样一号人,他研究了一辈子的“1+2”证明。

    同样的,哥德巴赫猜想也进入到了无数人的眼里,这个猜想很难吗,看着挺简单的呀。

    眼睛:我看可以。

    脑子:我想还行。

    手:你行你上啊。

    于是大江南北涌现出了一批“我上就我上”的人,中科院的信箱也爆了,无数人声称自己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短则一页、长则几十页的论文送到了中科院院士们的桌子上。

    一开始,大家以为数学的春天来了,直到院士、教授们看到那拙劣的证明、逻辑混乱的语句、定义不清的叙述。

    所谓“春天”,都是假象。

    后来就有了赫赫有名的看门大爷九道题,解不出来不让进。

    苏航也想试试啊,钱不钱的无所谓,主要是不用花那么多的时间把进阶数学学完,毕竟对于其他方面而言,一些前置知识没学完,题目都看不懂。

    反正试试呗,只要胡乱发帖子说什么“哥德巴赫猜想早已证明,世界数学近百年来都是错误的!”等等,就不会被认为是民科。

    苏航继续看代数几何,他发现代数几何似乎和数论有些共通之处,数学每一个研究从来不是孤立的。

    这一次,苏航顺利地从学习状态中脱离出来,因为肚子在咕咕叫,在安静的图书馆里怪不好意思的。

    苏航心虚地跑下楼买了一条士力架,坐在外面的椅子上吃完,顺便看看手机,以免再错过什么重要消息。

    这一看,还真有一条重要的消息。

    赵汉英教授在群里发了下午课题组开会的地点,主要是各位研究生、硕士生学长学姐汇报一周科研、学习情况。

    还好看了一眼消息,不然就错过了。

    苏航吓得又咬了一口士力架,好甜,真不知道昨晚是怎么囫囵吞枣,一口全嚼碎咽下去的。

    赵老师还特地点名,让苏航也要去,汇报一周的学习情况。

    苏航还能怎么样,当然是只能从命咯。

    来自老师的特殊关怀,换做是其他人谁不是感激不尽,说不定还可以有什么启发嘞。

    苏航匆匆吃完士力架,就回图书馆了,今天上午得早点回去了,中午得准备一下汇报内容,不要让赵汉英教授的一番重视错付了。

    也不清楚汇报的具体形式,苏航又请教了一下张凯学长。

    得知这个汇报并不会很正式,就是大家伙坐一圈,一起聊一聊各自项目的进展。

    苏航悬着的心放了下来,打开的PPT也关掉了,还打算做一个汇报演讲稿的,看来不需要了。

    睡个午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