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学习使我富裕 » 第104章 史上最强推销大师

第104章 史上最强推销大师

    “我关于这个证明的灵感是研究算筹软件的时候突然出现的,为什么一定是要求一个确值,而不是求一个限值……”

    “在使用算筹的过程中,那叫一个灵感爆棚,我不需要为制图准备个半天,不需要当心颜色不对,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正事上,不让形式喧宾夺主……”

    “算筹当然好,在座的记者们可能没有用过,一键生成分析图表,自动适配最佳图表格式,自动排版,我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一场新闻采访硬生生被苏航搞成了算筹软件新闻发布会,三句不离算筹。

    “算筹的可靠性还能有假,我也参与了一部分的测试开发,自然清楚它有几分几两、深浅长短……”

    台下的记者们都有些无奈,这让他们怎么整,照实写别人还以为他们收钱了。

    在夹带私货这一块,记者们不是没见过,但是像苏航怎么疯狂的,这还真是第一次见。

    可以说是最强推销大师了。

    一个老记者拍了拍边上的小同事。

    “没事,有录视频的,该怎么写就怎么写。”

    后来到了提问环节。

    “请问您对数学的兴趣来自哪里?”

    一名记者提问。

    苏航想了想,说道。

    “我其实是一名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数学只是我的业余爱好而已。”

    “我也没想到有朝一日我可以取得这个成绩,要知道,一年之前,也就是大一的那个暑假,我还在因为高等数学挂科而郁郁不乐,忙着准备补考。”

    “后来由于算筹开发的事情,我又重新再去学习了数学,感谢董利老师对我的帮助以及后续的第二专业的学习……”

    眼看着苏航又要开始算筹的“推销”,边上的老师也看不下去了。

    “时间有限,请下一位记者提问。”

    说完,就示意下一个记者提问。

    “请问一下您已经取得了如此大的成果,还会继续上本科生课程吗?”

    “那必须的啊。”

    苏航的回答很果决。

    “本科阶段的知识是后续研究的基础,好高骛远是科研大忌,脚踏实地才是根本。”

    “好了,下一个。”

    一个漂亮记者小姐姐站起来问道。

    “您刚刚说您是土木专业的,在大一的时候还挂过科,现在却能在一个难到无数数学家的猜想上取得成就,请问是什么让您改变了,或者说,您在这一阶段是如何蜕变的呢?”

    苏航皱着眉头看着那个记者,那个小姐姐也丝毫不虚,直接对视。

    “这就得从我和算筹的第一次结缘说起了。”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

    苏航直接把马志松给卖了,把他打造成一个民族企业家、爱国知识分子、为了实现国产软件自主可控的斗士。

    看着台下那一群人似懂非懂地记笔记,苏航悟道了。

    这就是太极啊,这就是推销啊,这就是“讲故事”啊。

    这一波,他在最高层。

    苏航满意地摆摆手,“下一个!”

    一个帅小伙站起来。

    “请问您未来会有继续从事数学研究的想法吗?”

    苏航想了想,说道。

    “也许会有,不过数学只是我的一个兴趣爱好而已。”

    “除了数学,我喜欢的还有物理、化学、生物等等,太多了,短时间内我也许会在数学领域停留一段时间,不过更大概率会换个方向。”

    “趁年轻,多尝试尝试嘛。”

    边上的刘明教授、董利教授等一众老师直接傻眼了。

    这话说得,怎么搞研究弄得跟买菜一样,还挑挑拣拣,一副爱要不要的样子。

    还趁年轻多尝试尝试,还真就跟工作一样,说出成绩就出成绩咯。

    台下的学生观众已经麻木了。

    这就是大佬吗?

    怎么感觉哪里有点不对?

    苏航倒是不在意。

    这一次他来的目的很简单。

    打开在国际中的话语权。

    很久以来,种花家的科研工作者都是出国去搞科研的。

    而顶尖的科研成果也多是在国外做出来的。

    混出一番资历后才回来。

    不过这个时候多半已经四五十岁,早已经过了那个最好的黄金时间。

    而在某些国家,核心的工作都是自己人,最累、相对技术含量低的工作才交给外籍科研人员。

    假如想要深入一步。

    好说,换国籍。

    所以才会有一众杰出的华裔科研工作者。

    厉害吗,拿国籍换的。

    不过这也说明了国内的科研环境确实有点……

    没有资历就混不下去。

    后面的记者提问都是一些毫无营养、套路化的提问。

    比如……

    “在科研工作中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您的探索过程可以稍微描述一下吗?”

    “您的兴趣来源于哪里呢?”

    “……”

    对此,苏航自然是……

    “兴趣当然是来源于算筹开发啊……”

    “那肯定离不开算筹啊……”

    “……”

    当然,这些多是玩笑话,苏航还是很诚恳地讲述了一下自己的科研工作经历,然后提供了一些自己的日常照片等等。

    时间持续了近一个半小时。

    正在流水账似的讲述自己那仅仅“二十年的生平”,苏航觉得好无聊,好浪费时间,于是草草结束了,把时间交给老师们,他们应该很乐意上电视。

    苏航就先去后台了。

    毕竟还有几个主流媒体专访,就是那种一对一的,甚至是直播的。

    这一走,还捎上了几个大记者,这下哪些小媒体记者有机会了。

    他们几乎是蜂拥而上地围上那几个相关人员。

    比如严导、班级导师等等。

    甚至来旁听的,苏航的班长王梓妍也被围上了,询问苏航的日常。

    就连那个搬东西的学长也有几个眼尖的记者围住了。

    好不容易结束专访,苏航只觉得,好累人,这种采访虽然是一问一答,也会有充足的时间思考,但是,还是累。

    毕竟苏航可是一直想着怎么样把算筹融入进去,之前的发言就很失败,广告插入太明显,引起反感了。

    摸了摸咕咕叫的肚子,到饭点了,还在等着的下一个记者非常有眼力见地说道。

    “苏航同学,我们边吃边聊。来一次别开生面的饭桌上的采访?”

    “……行。”

    “那就边采访边吃?”

    “边吃边采访。”

    片刻之后,看着狼吞虎咽的小伙子,记者已经说不出话来了。

    心里跟犯了职业病一样想好了今晚的标题。

    “勤俭节约的数学家——苏航。”

    “震惊!一数学新星居然在饭桌上做这种事!”

    “一个数学家是如何练就的?从吃饭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