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凌云疾千钧 » 第五十二章 钦差大人的行踪

第五十二章 钦差大人的行踪

    这位朝廷派来清平县调查流言之事的钦差大人,名叫黄文光,今年三十八岁,是京城本地人士,二十来岁中了进士之后一直在京城各部门任职,一路从七品小官开始升迁,今年刚升职到了大理寺少卿正四品的职位,已经算是升迁得很快的了,毕竟京城里的官位置就那么几个,有了空缺才能升上去,还要看各方面关系打点得是否到位。

    这位黄大人是靠着自己的本事升官的,当然和家族的扶持也脱不了关系,但是总的说来是一位很有能力的官员,本人也一直低调为官做事,没有涉及到朝中的皇子纷争之中,再加上大理寺本来就有查案的职责,所以靖武帝最终选了他当这次的钦差,还派了二十个护卫给他使用。

    黄文光一行刚出京城的时候坐的是马车,二十个护卫骑着马跟着,一路走得不快,而且到了一地就会有当地的官员和世家前来迎接,拜见钦差还要宴请招待,在当地要耽误不少时间,所以走了几个地方都是这样之后,黄文光决定改成骑马,避开一些地方不去,省得再浪费太多时间在路上,一路加快了速度来到了翼州,才重新改回坐马车,到了一地就入住当地的驿站,再让驿站的人通知下一个县城的人做好接待的准备,不过只在驿站休息不接受宴请招待,休息过后就直接离开继续往清平县前往。

    现在走了半个多月,距离清平县还有几天的路程了,黄文光正在驿站里最大的房间里面坐着,身边是这次带出来的仆人在伺候着,其他护卫都在外面,有的在门外值守,有的在房间里休息,还有的在检查马匹的情况。

    黄文光在房间里看着带来的书,只是心思渐渐不在书本上,眼光从书本上移开,望着房门思考着。这次出来的时候,黄文光去觐见了靖武帝,靖武帝向他指示了这次前来调查要重点关注的事情,让他把重点放在放出流言之人的调查上,不必过多追查流言的真假,似乎靖武帝对这流言的事早就心里有数。

    不过这个事情也是最难查清楚的,毕竟流言已经传播这么久了,距离京城又这么远,等到他到达清平县的时候又过去一个月左右了,再一一查起很难查到最终的源头,到时候只能尽力而为了,还好有个钦差的身份在,可以调动一切力量帮助调查。

    这样倒不是难办的事情,只是出了京城之后,有不少人打着送行仪的名义前来送礼,还说了一些暗示的话,黄文光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当场把礼物退了回去,表示自己接受皇命出京调查,一切都会禀公处理,无需别人多言,这也是后来改变行踪的原因之一。

    其实黄文光本人真的没有站队任何一个皇子,毕竟靖武帝虽然年纪渐长了,但是朝政还是被他牢牢地掌控着,大部分官员都是只听皇命的,当然私底下的事情就不好说了,不过至少面上不敢不服从的,政令也都能顺利地执行下去。

    黄文光的家族算是京城当地的书香世家,有不少人出仕为官,品级有大有小,不过基本上都是不太重要的位置,也没有投入哪位皇子的门下,只是互相守望相助,由家族扶持着在仕途上努力着。

    总的说来黄文光并不想卷入皇子之间的争斗,这趟差事只想听靖武帝的好好调查是谁在传播流言就好了,至于其他的就调查清楚没有疑问就行了,特别是彭定远所在的驻军,能不去就不去,省得有什么事情说不清楚的还要出什么麻烦事。

    更何况就是自己想多管闲事,这二十个护卫也不会在一边看着,要知道这可是靖武帝指定的护卫,是从禁军里挑选出来的,身份跟一般的侍卫可不一样,大部分是京城里勋贵家族的旁支,还有几个是勋贵家的近亲,比如为首的那个护卫,就是镇西侯家的子侄,身上有个宣威将军的散爵,在宫里也是三品侍卫,算起来是和黄文光的本职一样大的品级。

    这位首领平时带着手下守着黄文光,保护黄文光的安全,一路上的事情除了如何行走听黄文光的,到了地方要休息的时候都是由他来安排,如何进行值守和其他事宜之类的,这些事护卫们都是只听他的安排,黄文光在一边都插不上话,虽然这些事也不是该黄文光处理的,只是都不用跟他说一声就直接安排下去了,对黄文光来说也是有一些不尊重了。

    没办法,谁让这些护卫身份不一般呢,只怕靖武帝对他们还有暗中的交代和安排,所以黄文光就不去管他们,只要顺利到达清平县办好自己的差事就好了。这次的差事办好了,回京之后在大理寺按时间积累下来,往上升迁的速度还能快上一些,所以黄文光心里下定决心要把差事办好,再往上升官之后他的年纪才四十出头,是家族里最有出息的子弟了,家族也会重点扶持他,内阁的位置都可以想一想了,这对文官来说是最大的诱惑了。

    想到这里黄文光的心里有点热热的,问身边的仆人什么时候继续上路,仆人之前就问过了护卫,回答说午休过后就要继续出发了,黄文光就专心看着书,等着护卫们通知。

    黄文光一行在翼州地界走了几个县城,在三月二十六这天来到了清平县旁边的新平县,在驿站里亮明了身份,由驿站的小吏安排好了房间,又让小吏派人前往清平县通知清平县令,他们过两天就会前往清平县,让清平县令准备好相关的事宜迎接钦差的到来。

    驿站的小吏自然不敢怠慢,马上派了人前往清平县报信,一边又用驿站最好的东西来接待钦差大人一行。

    那边清平县令早就暗中找好了几处宅院,提前修缮了一番,终于在今天得到了钦差大人即将到来的消息,问清了有多少人之后,立马开始选了最合适的宅院,让人抓紧时间再好好修缮一番,把所有相关用具都放进去,又找了最好的厨子和有经验的下人,提前到宅院里候着,然后又在县衙里把所有人叫了过来,好好训诫了一番,让大家都提起十二分精神,准备好迎接钦差大人的到来,把该办的事都办好,让钦差大人调查好了满意地回去,这样大家才能安心地在清平县继续为官。

    所有属吏都应下了,这件事可是关系到整个清平县衙的,如果事情办好了所有人都没事,如果出了什么问题不只知县大人和几个上官要出事,属吏们很可能也要跟着倒霉的,没有人希望事情没办好出了什么意外,都是想尽快让钦差大人办好了事,满意地离开,把清平县从朝廷的视线里摘出去。

    办完这些事,知县大人又想到了清平县的世家们,觉得要跟他们说一声,让他们也准备好到时候一起迎接钦差大人,所以知县大人又叫了几个下人过来,交代好了之后,让他们到几个世家去传个话,把这个消息告诉这些家主们,让他们做好准备。

    下人领了命就各自去传话了,这其中自然就有凌云宗、上官家和司徒家,三家之前已经收到了新流言的消息,也做好了一些准备,只是接到知县大人的传话之后,才知道原来朝廷不只派了人来调查,还是以钦差身份前来,这可就有一些麻烦了,毕竟钦差的身份可比一般官员大多了,跨州追查都是可以直接调动当地的官府力量的,不必等到新地方的官府上报之后再作决定。

    只是钦差马上就要到来了,只能先看看钦差大人是什么个态度,会如何展开调查,再一边配合着一边处理着,尽量把事情处理好,最终让清平县重归平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