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80年代,我不是那个李超人 » 第53章 卫记者的见识

第53章 卫记者的见识

    李县长办公室,位于县政府的二楼,从这里透过窗户向外眺望,可以看见院子东边的招待所那几排平房。

    港岛回来的李超仁,让他心里产生波澜。

    石嘴县全省最穷的县,没有之一。

    要在这个位置上干出点成绩来,谈何容易?

    如今自己已经是快五十的人了,职业生涯在他自己看来,似乎已经可以一眼就望到头了。

    石嘴县,要资源没资源,要底子没底子,一大堆的烂摊子事儿,让他几乎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更谈不上更进一步了。

    邻省的临河县,那个县长比自己还要年轻几岁,听说今年的目标是GDP要再上一个台阶,说白了就是人家县里有矿。

    他这个县,靠种地,连个万元户都没有,全县屈指可数的两个个体大户,都是靠给邻省搞配套运输赚了点钱,说到底还是人家吃肉自己这边的人喝点汤而已。

    连续三年,县中学校长向他诉苦,说是学校的教室已经破败不堪,想要申请点补贴,可一听光是修修补补就要好几千块,他头都大了。

    老校长为了筹集维修费用,听说周末带和老师们去给人家邻省干零活,累的腰都直不起来。

    一想到这些,他心里就堵得慌。

    自己县里连打零工的机会都没有,这让他怎么搞?

    如今,政策是放开了,但是竞争也更了,对于一个没有任何优势的小县城来说,还不如以前的一刀切。

    现在,县里出现了一个港岛来人,不由得不让他好好考虑一下,是否有新的机会,可是又担心自己把握不好政策方向,一时拿不定主意。

    ……

    “咚咚咚”李县长抬头看了下门口。

    “进来,门开着呢。”

    “咦?是卫记者?”漫不经心地抬头,看见进来的人是卫记者,李县长不由的屁股离开了椅子,站了起来。

    “是啥风把咱们的省报的美人记者给吹来了?”李县长笑着打着哈哈。

    刚进门的卫虹,顺手理了一把肩膀上的时髦坤包,理了一把因赶路为乱了的短发,嫣然一笑。

    “李县长,可别嫌我多事儿啊,是领导派我来的,采访你们中学的事儿!”

    李县长一声苦笑:“我哪儿敢啊,再说你这么个全省最美的当红女记者,我拍马屁还来不及呢!”

    “坐坐,赶紧坐下歇会。”边说着边给卫虹倒水。

    “县中学的事儿是老问题了,反正我这个小破庙的穷和尚,也没有能力解决,你要是真能把问题反应上去,我感谢你还来不及呢!”

    李县长边把茶缸子推到卫虹面前,边发着牢骚。

    卫虹看了一眼茶缸子里飘着的泡沫,一股带着乳香的麦乳精的味道飘散出来。

    她端起茶缸子抿了一口,顿时一路上的疲惫感好像去掉了一半。

    看着卫虹,李县长说:“卫记者,你来的正好,我这里还刚好有件事儿,正愁没人商量呢。”

    “哎呦,李县长可别高抬我,啥事儿能难住你一个大县长啊,再说你县长那么多人,找谁不能商量啊?”

    李县长忙摆手:“不是不是,这次不一样!”

    “我们县里这几头烂蒜我心里还没数?”

    “你是大记者,满世界到处跑,见多识广,对上边的政策也把我的好,所以我这次是真心讨教。”

    卫虹见李县长的态度不似谦虚,便收回了调侃的架势,认真起来。

    “李县长,啥事儿您说,我知道的一定不藏私。”

    李县长看了一眼窗外招待所方向,叹了口气:“今天我听到一个消息,我们县里来了一个港岛人。”

    “港岛人?”卫虹不禁好奇起来。

    石嘴是秦省最边缘的一个小县城,而且交通极其不便,这里一穷二白,也没有旅游资源,怎么会有港岛人大老远跑到这里来?

    “对,按说这石嘴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不该来这么一个人,可是这事儿,事出有因啊!”李县长也不隐瞒,一五一十把他知道的关于李超仁的来龙去脉都说了一番。

    “卫记者,我也是头回遇上这种事儿,对于上边这方面的政策也没有了解过,所以想向你讨教一下,这事儿该怎么办?”

    卫虹认真地思索了一番。

    “李县长,像这种当年的逃港者其实在南方沿海地区非常多,这几年放开政策后,对于过去的事儿都不再提了。”

    “正是因为这样,近两年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的港岛同胞返乡探亲,当地政府对这种事是持正面的欢迎态度的。”

    “三月份的时候我去采访了一个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会议,他们当地政府同志介绍了一些经验,对你应该有参考价值!”

    李县长忙从桌子上拿起钢笔和本子,开始做笔记。

    “当地地方政府根据他们的地区情况,推出了一些面向港澳同胞返乡投资的优惠政策,得到了很好的反馈。”

    “那些港岛人都很有钱,咱们这边的政府给的政策能保证他们的财产安全和投资权益,他们就愿意回来投资。”

    “还有的港澳同胞对家乡的感情很深,他们还会主动进行一些捐款之类的慈善活动,这方面的事情也不少。”

    李县长用手朝天上指了指,轻声问了一句:“那上边的意思怎么样,这么干行吗?”

    卫虹微微一笑:“上边的意思很明确,支持!”

    李县长还是有点犹豫:“可是我没听说咱秦省有啥这方面的政策啊?”

    卫虹一笑:“李县长,这地方政策又不是上边给你的,是你按照对大政策的理解,自己地方上制定的。”

    “再说了,咱秦省有几个地方政府能遇上你们这种机会啊?”

    “你以为每个县都有逃港者吗?”

    “我估计说不定咱整个秦省就出了这么一个宝贝!”

    从秦省到粤省,中间跨越了好几千公里的路程,当年在那种情况下,能跑到港岛去的人,你想想就知道得有多罕见了。

    “李县长,政策方向上你放心,肯定没错。”

    “我回去省城可以跟南方的一些记者朋友联系一下,让他们给找些参考文件给你。”

    “当然,这些都不重要,可以慢慢来。”

    “我看你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赶紧把人给抓在手里,好好把握住才是真的。”

    李县长不解:“这是为啥?难道一个大活人,我还能限制人家的人身自由不行?”

    卫虹一笑:“李县长,不是我说你,你也不想想,好不容易有个有钱人回来了,你不主动点,回头万一让别的县来把人给你拐跑了,你可哭都没地方哭去!”

    “还能有这事儿?”

    卫虹哼了一声:“你以为少啊,这次我在南方就遇到两个地方领导因为抢一个回乡投资的港商,闹翻脸了!”

    “两边都争着给送政策,送优惠,像供祖宗一样供着,就是为了能让他到自己的县里投资。”

    李县长一听,马上就明白了。

    卫虹看李县长的眼神,知道他懂了。

    “李县长,这就是送上门的政绩啊,GDP怎么来的,还不明白?”

    “沿海的那帮人,现在都跑到海关口去截胡了,你真该去南边看看!”

    李县长终于笑了:“不用,谢谢你的提点,我这个人是从善如流,一点就通!”

    “走,正好你在,和我一起去见见那个人,也顺便帮我谋划谋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