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宗周 » 第〇二五章:小王(下)

第〇二五章:小王(下)

    大邑商制度,太子和商王一样,有祭祀历代先王的权力,也拥有自己的祭祀、贞卜人员,这是太子作为“小王”、逾于其余王子的特权之一,而贞泳即直属于太子羡。

    接到传见,贞泳很快自太卜寮前来。待他见礼完毕,太子羡赞赏道:“前日贞卜,兆象显示今日接见周邦、芮国、庞国使者,当属有吉,今日果如其兆,一切都很顺利。可见你贞卜至诚,乃有此验,可记一功。”

    “此乃小王受上帝之眷顾,假手于臣也,何敢居功?”贞泳很得体的表示逊谢。

    “有功则铭,不必过谦,”太子羡笑道,话锋随之一转,“虽然如此,余却还未能领会其中缘由,你可否为我解惑?”

    他未请王命,私自开启公宫,并代为接待畿外邦国使者,这已经是越权了。虽然身为太子,也须得有充足的理由,否则可能会引起大王的不快。

    “兆象乃天帝、先王之意,高渺难测,小王尚且有惑,臣又如何能领会得?”贞泳摇了摇头,

    看了看太子羡的两边。

    太子羡会意,立刻斥退左右诸小臣、侍从等,请贞泳尽管直言。

    贞泳这才继续说道:“虽然无法领会,但依臣长时间侍奉天帝、先王的经历,有一些愚见,或能供小王参考……

    “上一旬时,大王偶感疾首(头痛),遣左卜巫重往祷于山川。然旬初出猎时其疾复发,虽贞曰不延(不会持续),近期却必然无法回返。故须小王托以周邦之重,尽早代大王接见畿外诸土使者,以免拖延太久,导致诸邦国的不满甚至疑虑。”

    “此事确实不得不防,”太子羡眉间微蹙,“即使朝贡完成,邦国使者也会在邑城逗留一段时日,期间若大王依旧在外未返,岂非还是会令他们疑虑吗?”

    “邦事国事已毕,则大王之行止,非外邦使者所宜关心,”贞泳建议道,“若心怀疑虑,甚至私下刺探,是逾越本分,小王尽可责之。”

    “如此则无虑矣。但愿诸使者皆能恪守本分,尽早回返,勿伤今日主宾授受之情,”太子羡点了点头,又继续问道,“余记得,上旬之末,太卜寮诸人作旬夕之贞,皆曰‘旬无疾’,为何大王会突发疾首?”

    “其时大王已在泞地,无法参与王邑之内的贞卜,怎么能得到正确的兆示呢?”贞泳说道,忽然压低了声音,“再者,或有先王不满祭祀,作祟于大王,亦未可知。”

    ……,……

    伯籍父等人不会想到,他们已经成了不受欢迎的人物。尤其是芮使、庞使,出内城的路上还在赞赏着那位小王的风度,感谢他此番饮宴的殷情,也感激他帮着完成了各自的君命。

    君命既已完成,诸人都是一身轻松,也有了余暇去欣赏邑中的景象。只可惜这会天时已晚,他们在内城以西的池苑边徜徉了一阵,欣赏了苑中栽培的水生绿植,绿植间由各地进贡而来的珍禽水鸟,以及不时浮出水面的几头三尺巨龟,就必须启程赶回羑邑。

    邑中分别之时,庞使向两人问道:“如今国事已了,我等之后可往邑城访旧,不知两位有何安排?”

    他的意思,是在问伯籍父与芮使,在邑城内有那些熟悉的贵族。如果有值得认识的,可否介绍着一同拜访下。

    在这个时代,贵族之间拜访,不仅要有作为礼物的“贽”,还要有熟人或事由为“介”。贸然上门,乃不速之客,人家一般是不可能予以接见的,需要有熟人先发一下链接,或者共享一下名片。

    这是互惠互利的事情,但芮使的兴趣并不大。

    近几十年来,大邑商在西土几乎没什么行动,存在感很低,他们交往的也主要是周边虞、缶、同诸国,庞国也能算一个。而周邦则尤为特殊,一方面是同姓的西土大邦,一方面强大的周师又经常奉贽借道,结好大邑商还不如结好周邦。

    伯籍父倒是乐意。不过,他首先要和贞眉前去巫重家拜访,很可能会谈到一些机密之事,不方便带上其他人。于是他反客为主,先向庞使问道:“贵使已经有计划了吗?”

    “我欲前往渔氏拜访。”庞使回答。

    渔氏是大邑商王室近支,其先为武帝丁之嫡子,名子渔,子渔之母为武帝丁元妃妣辛,在世时被称为妇好。

    妇好曾率军征伐庞国以北的大敌巴方,并于庞国登众三千为中军旅。其后武帝丁封子渔为奠侯,镇抚西土,立国于河、渭之间的北洛水两岸,又恰好在南与庞方为邻,是以结下了母子两代人的情分。

    子渔的际遇并不太顺利,母亲妇好过世后,子渔的同胞兄长、时为太子的祖帝己失去最大的支撑,子渔遂放弃奠侯之位,率族、众前往王邑支持兄长。

    但祖帝己还是被放逐,在王邑之外早早过世,而子渔也因此失爱于父亲,结怨于继王,虽然在王畿奠置了一块封地,命氏为“渔”,却被排斥在中枢之外,连带着后世子孙也始终无法出头。

    但渔氏的这种际遇,对于庞国却足够安全,关系也就一直延续了下来。

    很多时候,和处于中枢核心的王族交好,并不是一件好事。

    典型如九世之乱那会,诸多王叔、王子皆有继承商王之位的希望,各引关系密切的畿内多子、多尹,畿外诸侯、诸邦国为奥援,站错了队的固然是与大邑商反目为仇,受到讨伐而国灭祀绝;站对了队的,又能连续对上几次呢?

    最后的结果,就是多子、多尹、诸侯、诸邦国打成一片,灭上几轮,而大邑商的内政外交也被搅乱得一塌糊涂,力量衰退到了极点……

    伯籍父想着自家大人讲述的这些典故,觉得渔氏宗族可以结交,当即表示道:“我亦欲拜访渔氏,还请贵使代为中介。”

    “此我之荣幸也。”庞使欣然同意,又和伯籍父约好了时间。

    虽然伯籍父会并未投桃报李,当即作出安排,但庞使并不担心。周邦乃西土大邦,其关系网和信誉度,他完全可以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