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末不偏安 » 第五十二章 无忧洞中无日月

第五十二章 无忧洞中无日月

    汴京,位于黄河之下,而黄河几乎每年都会泛滥成灾。一到雨季,附近大小河流就开始涨水,继而向汴京城倒灌,百姓深受其害。

    所以从后周起,朝廷就非常重视汴京的泄洪问题。太祖黄袍加身之后,选择汴京为都城,而修建的地下渠道就成了汴京最为重要的工程。

    经过数年的修缮,汴京地下不但可以排水泄洪,还足以跑马建房,空间极其广阔,可以这样说,汴京有多大,地下的无忧洞就有多宽广。

    民谣里是这么形容开封的,“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几座城”,所以汴京的地下渠道很多地方还与被掩埋在更深处的地下城所相连。

    这让汴京的地下地形无比复杂,自然成为了犯罪分子躲避官府通缉赖以生存的巢穴,以及在汴京孤苦无依者的最佳避难所,故取名无忧洞。

    众人行进的这段入口处的地下渠道比较狭窄,仅容一人勉强通过,赵明诚脚下的水流更是散发着一种莫名的臭味,顺着渠道向外汇入河道。

    虽暂时成功逃脱,摩尼众教徒却无半点喜悦之情,来汴京时浩浩荡荡百余人,如今只剩下不足十人的残兵败将,刚才圣女清点人数的时候,那眼泪止不住的哗哗往外流。

    又往前走了一段,忽然视野变得开阔了起来,水渠的空间变大了不少,左边是宽阔的水道,右边是供人行走的拱形石道,向前一直延伸到黑暗深处。

    走到拐角处,前面窜出一个人影,刀疤脸,凶神恶煞的模样,对众人说道,“不是约定的午时前到吗,怎么这么慢,贵客已经等了许久不耐烦了,差我出来看看动静。”

    其身后还跟着一人,正是之前负责留在无忧洞内接应撤退教众的,此时见圣女身后只剩寥寥数人,更是情绪失控,众人一时之间俱是神伤不已。

    赵明诚一行人也不记得跟着刀疤脸绕了多少弯,总之这地下渠道分叉口极多,里面四通八达,如果不是熟知无忧洞地形之人,必然会迷失方向。

    不知走了多久,赵明诚一行人来到了一处地下生活区。

    生活区的空间非常大,如果放在地面上的汴京,善加利用下一定是繁华无比,可在这里,不仅各种惨叫呻吟声如同恶魔的低语在生活区上方回响,其居住环境更是脏乱、恶劣。

    除了他们进来的这个通道,这个不小的生活区还有七个其他通道分布在四周。

    这些通道里流出的地下水在这里就像城市的河流,把整个区域划分成多块,临近水道上则建有一座座封闭的石头房,俨然是一座微型城市。

    水道就像是这座微型城市天然的清洁工,住在这里的人把各种生活垃圾都往水道上丢。

    更令人恶心的是,各种生活问题也是在水道里解决,而他们取水的地方不过是在水道上游几米处而已。

    住在这里的人不仅衣服破烂,浑身散发恶臭,还因为地方潮湿,不少人裸露的皮肤下长满了各种皮肤藓,令人毛骨悚然。

    石头房子里更是可怕,没有门,地面上全是鲜血干涸的痕迹,路过的时候总能听见因风湿等疾病带来的痛苦呻吟声。

    再往前走,赵明诚越发难受,这简直就是人间地狱。

    只见空旷的小广场上,站着一群衣不蔽体的男童,分成若干个队伍,由几个类似教官一样的角色进行“特训”,教官们穿的倒是人模狗样,与地下居民迥然不同。

    其中一个队伍,孩子们身前是一个滚烫的炉子,然后在教官训斥下一个个轮流把手伸进去,取出被烧的通红的铜钱。

    年纪稍大的已经能做到不怕痛快速取出,而年纪小或者刚被拐到这里的孩子就可怜了,一次次被烫的缩手,迎来的不是家长的心疼,而是教官的铁鞭。

    错一次,抽一下,实打实的在身体上造成一道道的血痕,孩子们也不敢哭,更不敢叫,因为会引来更重的毒打。

    另一个队伍就更不人道了,一位教官正在努力扳男童的小腿,能听见卡擦咔嚓的骨折声和惨叫声,另一位教官则更狠,为了快速而省事,直接拿铁锤敲。

    赵明诚只看了一眼就不敢再看了,他怕自己忍不住会哭。他天天都要路过龙津桥,可直到今天他才知道在桥上行乞的那些瘸腿孩子是怎么来的。

    以前赵明诚还不理解,现在他真正的明白了什么是“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

    抬头往前看,此情此景连这些曾经杀人不眨眼的教众包括圣女,也是侧着头不敢多看,甚至圣女的手一直是紧紧的攥成拳头。

    “诸位请,贵人在里处等。”

    这是个还算简单的三层木楼,但即使再简单,也比那些石头房要高档的多。

    底层是一个个牢笼,里面关押着大量骨瘦如柴的小女孩,最大的绝不会超过七岁,抱着腿,眼睛都是麻木的死灰色。看不到一点色彩。

    再往上是打手们的活动区域,碍于身份,赵明诚和这些护法教众只能在此等候,圣女则继续往上走来到楼顶的一间屋子。

    “为什么没有提前通知而禁军突然杀到端王府?内城不是你的地盘吗?”

    “圣女息怒,息怒,我也没得到消息,宫里那位突然让蔡京负责彻查,他调了一队传令兵,有什么事都不通过三衙直接从附近街道调人,我也无法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啊。”

    “那最开始的那次呢?为何也没半点消息?”

    “那和我无关!我当时警告过你们,出了内城我一概管不了,是你们手太长,惹出的祸,就算是这样我也提前了至少半刻钟给你们发信号,足够你们脱身的。”

    “再说一遍,我们只是合作关系,你不要一味的质问我,不然就算你手里有把柄,我一样能轻易弄死你们!”

    “二位息怒息怒,不如来谈谈生意吧,我在东北水门外有八艘小船,不过看圣女这人手,大概只能用到两艘了,那这多余的我也不方便退啊,圣女你看如何是好?”

    “够了吗?”圣女丢过去一锭金子,接着说道,“干粮和水还有一些伤药,也要一并备齐。”

    “没问题,那二位继续聊,我出去吩咐吩咐。”

    屋子里沉默了好一会儿,男声才打破了尴尬。

    “今晚你们必须走,再晚我就不敢保证能开水门了。”

    “这么急着轰我走,那么害怕我被擒把你供出来啊。”

    “随你怎么说,以后没我的允许,不准再踏入京师半步!”

    “呵呵,身份洗白了就是不一样,底气越来越硬了,以前你可不敢这么和我说话。”

    “言尽于此,今晚巳时,过时不候!”说完后,男的直接从屋子后面的楼梯离开了。

    谈话虽然不欢而散,但圣女因教众伤亡惨重而自责痛苦的心境,却终于通过这次发泄得到了一些缓解。

    众人顺便在这木屋的二层要了个房间,进去修整一番。

    因为无忧洞里终日不见阳光,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所以圣女特意吩咐了报时的打手注意看着漏刻,别误了众人的出逃时辰。

    众人也不知道休息了多久,直到一个打手通知东西准备好了,时间也到了,大家才收拾东西准备离开,门口的刀疤脸也继续为众人在无忧洞进行gps导航。

    ps:取材自陆游所著的《老学庵条记》卷六:“京师沟渠极深广,亡命多匿其中,自名为‘无忧洞’;甚者盗匿妇人,又谓之‘鬼樊楼’。国初至兵兴,常有之,虽才尹不能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