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末不偏安 » 第一百零二章 绍兴黄酒

第一百零二章 绍兴黄酒

    汴京城七十二酒楼听着很威风,可在党争与朝局变动面前,不堪一击,汴京城内的大部分酒楼其实都换了好几拨主人,欣乐楼当然也不例外。

    但欣乐楼却在任家人接手后一跃成为了汴京酒楼中的异类,不光建筑布局讲究南北平等,连餐饮也是以南为主,掺杂北食,不像其他酒楼虽然也有南方人接盘,但都妥协于上流社会基本不卖南食南酒。

    上了一轮菜后,李清照与赵明诚此时的嘴角都沾满了油水,不愧是汴京顶级酒楼,这些菜的味道是没的挑,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意思,旁边的店员却先一步反应过来,介绍完上的这批菜后立马为两人的酒杯满上了一杯仙醪酒。

    这仙醪酒啊,正是欣乐楼的招牌名酒,味淳而绵长,仿若一直飘荡在空中,故名仙醪酒。

    在北宋酒楼可不是想开就能开的,再有钱也得拿到官府颁发的“执照”才能经营的,没有许可私自酿酒贩卖可是要吃官司的,不然以汴京的繁荣,远远不会局限于七十二家,而这些酒楼的牌照早在北宋初年就定下了,此后就再也没有新的牌照发放。

    李清照还是专业的,先闻酒味,再轻晃下酒杯,接着浅茗一口,感受其味道在肠胃间流动,露出幸福的表情,又连喝了三口,才佐了一口菜吃。

    赵明诚见此调笑道,“清妹,你倒真把这些菜肴都当成下酒菜了,还是多吃菜吧,酒没喝完可以带回家,这菜可不好带回去。”

    见李清照调皮的吐了吐舌头,听话的将酒放于一旁,端详着刚端上来的一道菜,不过看其表情显然很困惑,赵明诚饶有兴趣的指着新上的菜,神秘兮兮的说,“清妹,知道这道菜是什么吗?”

    这菜一看就是贝壳类海鲜,其壳橙红色,长约尺许,壳内是白色的肉,中间有圆柱,李清照反复细看,脑海里也闪过了不少书籍的记载,却也实在想不出这是什么菜,于是放弃的摇了摇头,拿眼期待的看着赵明诚,显然等待他的答案。

    可赵明诚还没逗够呢,岂会这么简单就放过李清照,继续勾引道,“给你个提示,这菜与苏东坡有关。”

    “东坡肉?不对!东坡肘子?不对!东坡.....好像也不对。”提到大吃货,李清照脑海里浮现了好多种食物,然后扳着手指一个个在那里算,又自己一个个接着否定,真是太好玩了。

    可怜李清照还在那里猜,身旁的赵明诚却嘴角含笑的看着,至于随侍于桌旁的店员则同样在努力的憋着笑,想了许久的李清照侧头一看,顿时不干了。

    “明诚!东坡先生那么爱吃,这半个大宋的美食估计他都吃过,你这提示不等于没说吗?换个提示....”

    “哈哈,来尝下我就告诉你,张嘴,”不待李清照说完,赵明诚就挑了快肥美的壳肉送入李清照的嘴里,嘴里完美的口感让李清照瞬间沉醉于美食中。

    赵明诚自己也夹了块送入嘴里,解释道,“这是江珧柱,用栉江珧的闭壳肌加工成干制品,古称马甲柱。据传苏轼吃遍天下后,评选出了他心目中的佳肴三绝,荔枝和河豚,以及这盘中的江珧柱。”

    “明诚当真博学,这道菜确实是以江珧柱为食材,菜名为江珧炸肚,是本店招牌菜。”房间里不知何时偷偷进来一个华服锦袍之人,店员看见后毕恭毕敬的喊了声“任家主!”。

    任嘉齐就是掌控欣乐楼的任家当代家主,此时竟略有愠怒的冲赵明诚道,“明诚你可不厚道,来自家店里也不通知于我,更何况还带了....”说着任嘉齐打量了下李清照,虽然惊艳但很快就收回目光,笑着对赵明诚说道,“这位就是未来的弟妹吗?果真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李清照虽然脸红但也没有急着出来辩解,只拿眼看赵明诚。

    赵明诚虽然心里很美,但面上肯定不能这么默认,于是主动解释道,“这是李家小娘子,善作词,在下仰慕其才学,上下求索,可能是我才貌品行太过一般,至今还未得李大才女的青睐,倒叫任家主先看了一场笑话。”

    “喔?”任嘉齐显然不怎么相信,看女方的表情,也不似是未点头之人,不过这是人家的私事,况且他此来是要与赵明诚谈正事的,于是点点头表示揭过此事。

    任嘉齐冲身后之人使了个眼色,身后的店员便将几壶新酒一一摆放于桌上。

    赵明诚见此,竟有些激动,“这是酒成了?”

    “酒成了!不过只是神仙酒法中的冷泉酒法成功了,有酒曲此时还不是最佳酿造时节,就没有尝试,至于能在此时节酿造的其他酒还需一些时日。”

    任嘉齐先是解释一通,然后接着说道,“这不,冷泉酒成后我正想去找你,你就来考察业务了,得,也省的我派人跑一趟,这几壶酒你试试看味道品相对不对,若是有问题咱们再碰头商讨改进。”

    要知道利润最高的买卖在北宋还是要算酒业,而赵明诚想酿造的正是绍兴黄酒,冷泉酒不过是其中附带的一种速酿酒而已,夏天五日熟,春秋七八日熟。

    与之前赵明诚抄录给任嘉齐的十几种酒曲的详细酿造法一样,都来自赵明诚抄录的一本《北山酒经》,这些酒方就是赵明诚与任嘉齐酒楼合作的资本。

    《北山酒经》主要记载的就是绍兴黄酒的酿造过程与各类酒曲,黄酒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为世界三大古酒。

    正如苏美尔人之于啤酒、闪族人之于葡萄酒、汉人之于黄酒。

    而黄酒则是其中唯一源自中国的酒类,在中国发展的这几千年内,又以绍兴所产黄酒为佳。

    但南酒在汴京市场占有率实在太小,其实在汴京日报广告业务大行其道时,赵明诚就把视线放到了酒楼上,他也接洽了不少酒楼,最后还是选择了志趣相投的任嘉齐。

    任嘉齐一直看不惯汴京为代表的北人对南人的歧视性做法,他希望以后来汴京经商的南人可以抬起头骄傲的说自己是南人。

    赵明诚与任嘉齐二者一拍即合,签过协议后便开始了酿酒的全面合作之旅。

    李清照听到这是新酒,手已经悄悄的伸上去准备打开尝尝,却被赵明诚拦下了。

    “酒不可杂饮。杂之,善酒者亦醉,乃饮家所忌。想喝等会带两瓶回去,明天再尝吧!以后有新酒,我都让人给你送一份,但你要答应我,适量适度!”

    “啊?!好!”李清照眼里有光,看着赵明诚的目光越发柔和。

    任嘉齐也跟着说道,“对对对,切勿混饮,都怪我考虑不周,那这样,明诚,酒带回去吧,要是不行就及时来找我,这酒还没开卖,时间还足够我们继续尝试。”

    之后李清照被赵明诚送回李府,赵明诚却并未走往常灯火通明的大道回赵府,反而拐进了一道僻静幽暗的小巷里,后面两道身影,一长一短,一瘦一胖,也相继跟着进去了。

    ps:《北山酒经》是我国古代唯一的一部酿酒专著,作者朱肱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家庭,自幼博览群书,精通医学,著有《南阳活人书》。崇宁初年,大概是1102年左右,其罢官后侨居杭州大隐坊,酿酒著书,自号大隐翁。于政和年间,约1115年前后,写成《北山酒经》。

    《北山酒经》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为总纲,中卷讲作曲,下卷讲酿酒技术,书后还附有“神仙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