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何处而来 » 第三十四章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第三十四章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文宴每十年举办一次,总共举办过六场,每次都是由四大家族其中一家主持,另一家监督。

    这个模式是先辈们总结下来的经验教训。没办法,如果只让一家负责,那最后的结果往往会贻笑大方。

    韩家就是个例子,那第二次的文宴举办者是韩家,夺得文宴头名乃至后几位的也是韩家,当朝皇帝一看那名单,真是不要脸了,榜首何人?韩家族长,四五十岁的老头子还去跟年轻人抢,还让他抢赢了;次席哪位?韩家嫡长子,传闻中不学无术,整天惹是生非的烂人。

    再往下看,啧啧啧,惨不忍睹。皇帝笑呵呵的把消息发出去,于是这天下哄传江南文宴名不副实,是世家这些蠢货自导自演的戏码,正经文人谁去谁沙币,所以说还是科举好,什么!你说科举改革后太难?这不是上面要求的嘛,关我什么事!

    其余三家听到消息还以为是皇帝又要开始打压世家大族的势力,然后马踏江南了,具都是心惊胆战,度日如年。后来也不知道是谁走漏了风声,各家族长都知道了韩家的骚操作。

    不是,哥们,我们好歹还会演一演,你这演都不演还敢直接拿去给皇帝看,真不怕古家找机会再来一次马踏江南啊!

    大伙齐聚韩家祖地,要讨个说法,韩氏原本还乐呵呵等着众人来贺,这下是乐不出来了。于是韩家族长当场退位让贤,嫡长子一脉就此没落,从此文宴就有了一家举办一家监督的规矩。

    可这世上聪明人不少,有个卧龙想到了妙招,皇帝虽然把江南文宴的名声搞臭了,但这又何尝不是名声大噪?原本只是在江南地区举办的小宴会,现在可以广邀全国各地的文人才子来此赴宴。此举还能顺势联合各地世家,毕竟大家都被打残了,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朝廷岂美哉?既减轻压力,又收获盟友,还能让双方的交易物流更加紧密,一箭双雕的妙计。

    卧龙计出,自有凤雏不甘落后,科举不是难吗?官位不是空着吗?文宴不是名不副实吗?那好!咱们把文宴搞好,不仅要严谨还要求高,但不用太高,比科举低点就行,再拉上全国各地的文人才子,来一出琴棋书画,诗书文章的选拔比赛,最优秀的几名,由四大世家联名上奏给皇帝看看,帮他们要几个官位!

    我们都帮您选了,于情于理您都得看看不是?大凉天下最优秀的几个都在这儿了,虽然是科举落榜的,但人有所长亦有所短不是吗?陛下要不用用看,不顺心咱还可以换。

    这回就轮到皇帝乐不出来了。本来科举改革就伤了不少文人才子的心,大家都盼着有另外一条出路能混出个名头,现在好了,全天下的士子都知道江南文宴有世家携手上奏,能在皇帝眼前露面的机会谁不想要?从来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什么!你说文宴的门槛还低,只要跟同龄人竞争赢了就行!那还有什么好说的!走,赴宴。

    皇帝捏着鼻子认了,调整官位分给江南文宴上的出名者,这里就不得不说大凉寒时梅雪后的官吏管理了。

    别的王朝的官僚都是结党营私,官位冗杂且职责重复,哎,咱大凉可不一样,先不说每个官吏都是精挑细选,不仅人品要好,才学也要高,单说人数。

    不好意思,空闲的职位太多了,人根本不够用,那怎么办?一人多用呗,放别的王朝一人多用代表权利极大,在大凉也是这样,只不过你要是以权谋私,那对不起了,柱国要亲自来玩消消乐了。

    但发生消消乐的情况很少,这不仅是因为武力太高百官不敢,还忙不过来的缘故。

    百官:谢邀,勿扰,人在家中坐,卷宗天上来,忙不过来,根本忙不过来!

    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表示,他也想贪污,也想以权谋私,可这卷宗改完一堆又一堆,现场的规划布局敲定了一个还有下一个,下下个,每天回家还要应付美娇娘,这日子越过越憔悴,哪来时间贪污腐败?

    在百官最忙的那段时期,科举的主考官看着面前的试卷,大笔一挥,给分!旁边的副官人都傻了,大哥,使不得啊!这个人连文章都没写完!

    主考官:但他态度好啊!

    副官:可这个家伙的数学题只些答了一半!

    主考官:你就说他写没写,写了就有分!

    副官:那实践考核怎么说?

    主考官:虽然他说的乱七八糟,做的狗屁不如,但是他这么努力,为什么不给分!

    副官:不是!大哥,你怎么又给他加分啊!

    主考官:他都来科举了,为什么不能给他点鼓励分?

    副官:大哥!不能这么搞啊!要掉脑袋的!

    主考官:我不管!就要这么给分!三省六部的大家伙都等着我带新人回去,再不多添点人,我们就得淹死在工作里了!

    副官:(இдஇ;)

    此事最后的结果是皇帝一笑,给主考官多放了几天假,让其回去好好休息。至于那些被捞上岸的人,有些勉强入了皇帝的眼,有些则名落孙山。

    总而言之,江南文宴帮助了不少科举落榜,却真有才华之辈入仕,给朝廷缓解了部分人手不足问题,但皇帝是怎么也开心不起来,无他,从文宴升入朝堂的官员并不像科举进来的那样品学兼优,一心一意做事,他们并不感谢皇恩,反而是对世家感恩戴德,简直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可皇帝没法赶走他们,因为这些人是有真才实学的,而世家大族为了让他们安插的人能留在朝廷,想出了阴招,朝廷不留我留你啊!人才什么的,世家也缺,那多余的人才怎么办?放到各地,为世家的繁荣添砖加瓦。

    那就不能如你所愿了,皇帝冷笑一声,宁可让自己吃亏,也不得让别人好过。于是后来的皇帝遭了殃,朝廷上,明有世家举荐的文宴人才,暗有被世家扶持考得的科举状元,命令一改再改,妥协成了另一个样子。

    于是就有了这一任皇帝的漠北布局。

    话归正题,这次文宴格外不同,由四大家族共同举办,为此他们谋划良久,可谓是最为盛大的一次。

    文宴地点在江南附近繁华的宫阙,其名由扶摇子所取,选自李白的“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这十二楼五城分别为宫阙内五处,是文宴考察琴、棋、书、画的地儿。

    赴宴者需要在当地争的一众文客中夺到宴会的请帖,才有资格参加琴棋书画的考核。

    虽说是琴棋书画,但实际上远不止这些。琴要考赴宴文人的乐感,文人才子可以吹拉弹唱,也可以写诗作词,其要能技惊四座,折服考官,当然考虑到有些文客不好意思开口唱词,主管琴的吴家还专程请来不少乐妓,为其献唱。

    棋则是谢家来主考,谢家邀来一群艺妓,为文士助舞斟茶,使其大展身手。这样做是因为棋要挑选的不是棋技高超者,而是弈、是辩。文人需得以己为棋,合纵连横,创立阵营再成为阵营中的领袖,或者舌战群儒,据理力争,使自己脱颖而出。

    书则考验书法文字,是才华横溢者争锋之地。韩家为了这关可谓是煞费苦心,古有洛阳纸贵,今有江南一纸难求,就这文宴还没正式开始呢!可想而知,到时候文宴的好文章一传,会有多少印书的商家笑含泪着倒下。

    负责画的王家就没这么多讲究了。笔墨纸砚、各色颜料早早备齐,就等着将宴会上的名画收入囊中。不过画考验的很奇,要求意境,要求由静到动的玄奇,很少有人能做到这点,这样画变成了人最少的一处。

    而还有一处则挑选天下已成名的文人,来让他们竞争,最终选出十五人来担任最终的考官。

    此便是十二楼五城,再然后才天下是最盛大最豪华最有戏剧性的比赛。

    天上白玉京内,将决出天下文客之首,可唤为———極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