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世界的真物 » 第二十章 王侯将相 真有种也

第二十章 王侯将相 真有种也

    苏青文走后气氛一时尴尬起来。

    我挑了个和苏鸾处于对角线的位置坐下。

    “我们马上就是师徒了,怎么还这样赌气,故意坐得那么远。”苏鸾说着起身坐到了我旁边。

    “只是尚有转机而已,说得这么肯定干嘛。”我很感激她在父亲面前为我争取机会,因此没再刻意疏远她。

    “喂,你真是林昭阳吗?不会是在骗我吧。”苏鸾侧过头目露怀疑看着我。

    “我要真不是林昭阳也是在骗你父亲,没打算骗你。”我皮笑肉不笑地看着她。

    “干嘛这样伤人,我是想说你要是在骗人的话,就趁现在快点跑,看在你救我一命的份上爹爹不会拿你怎么样的。”苏鸾又用力踩了一下我的脚,发泄怒火。

    “我知道你没有坏心思,可我真是林昭阳。”我从她脚下抽回脚。

    苏鸾低头沉思了一会儿,陷入了回忆,自言自语道:“不错,很能打这点确实像林昭阳。”

    “你想象中的并不是真正的林昭阳,你只是自顾自地期待他,自顾自地把理想强加在他身上,自顾自地以为自己了解了他,然后自顾自地失望而已。”我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想要休息一会儿。

    苏鸾见状也安静了下来。

    可能是腹部的伤对身体造成了太大负担,我很快就陷入了梦乡。

    等我苏醒时,窗外的太阳已经下沉,落日的余晖温柔地抚慰着我。

    “你醒了?”苏鸾正抱着一卷竹简读着,没有看我。

    “嗯——”我打了个哈欠侧过头欣赏晚霞。

    窗外的粉红的霞让人觉得好像身处梦境泡影一般,也许太阳是做了一个不再孤独的梦。

    见我看得入迷,苏鸾也侧过头看向窗外:“我觉得你刚刚说得对,林昭阳。但是很遗憾,果然我们很合不来。”

    “我觉得也是。”

    我和她都仍然面向窗外,没有再说什么……

    沉默和失去阳光后的阴影一起在房间里蔓延。

    “去吃饭吧,林昭阳。这件事族内恐怕要讨论很久。”苏鸾说着站起身。

    我站起来跟着她向门外走去。

    我们走出房门、穿过走廊、走下楼梯、离开退魔局、走上了街道。

    我不远不近地跟着她行走在车水马龙中。

    这样的距离让我们看起来好似相识,又像是陌生人。

    或许这就是春日里太阳独有的距离感。

    身边好像有人陪伴,但又像是孤身一人。

    我思念起茜来——

    有几名民工拖着疲惫的身躯走过了我们,一天的劳累让他们弯下了腰,也低下了年少时曾经高昂的头颅。他们行尸走肉般行走着,不再思考,只是凭借着回家的本能。

    他们就像是工蚁,修建着偌大的蚁穴,不辞辛劳地喂养着幼虫,却只能得到一份刚刚足以果腹的工钱,更别奢求得到一寸属于自己的土地。

    他们不敢生病,更不敢受伤。

    我跟着苏鸾穿行在公园中,河岸边那些坐在长椅上的浓妆艳抹、谈情说爱的男女让我觉得面目可憎了起来。

    人一生的结局是否在刚出生时就已经决定好了?

    有人刚出生时就具备了在湖岸边吹着晚风、谈情说爱的资格,而有人出生时就被决定了要忍受一辈子的苦楚。

    他们动动手指随随便便就能得到的,我却要付出百倍努力甚至赌上我的人生。

    人人生而平等吗?

    举个极端的例子——

    黑人和白人平等吗?

    欧美人和非洲人会受到我们平等的待遇吗?

    在我读高中时,澳大利亚的友校曾来过几个交换生,他们中既有黑人也有白人。

    即使我知道他们来自相同的学校,生长于相同的环境,但我对他们仍然有先入为主的看法。

    这份先入为主究竟来自于何处,社会的灌输亦或是与生俱来的本能?

    无论来自哪里,人人生而平等的谎言都不攻自破。

    教育号称是最为平等的。

    而有人要步行几里崎岖山路上学,有人却可以随意地出国留学。

    当全世界都在用力称赞那十万分之一的成功时,就已经扯开了人人生而平等的遮羞布。

    我并不生在苏家,所以我才在此游荡,所以我的人生才轻易掌握在了别人手中。

    人类是最不平等的生物。

    王侯将相,真有种也。

    我跟着苏鸾走进了那家熟悉的馄饨店,见她已经找位置坐下后,我挑选了另一张桌子。

    “老板,两碗馄饨。”我对着后厨喊道。

    “好,马上就来。”老板虽然年迈,但回答的声音听上去仍然十分有力。

    我沉默着透过玻璃门望向街道,夜幕笼罩下的街道更加安静了,没有行人,只有一只坏掉的路灯忽明忽暗。

    不知道茜那边一切可都顺利。

    思付间老板端出了两碗馄饨分别放在我们桌上,他一眼认出了我们:“怎么回事?中午还看到你们俩坐在一起,怎么晚上来时就分桌了?”

    我冲他微笑了一下以示友善,就埋头吃起了馄饨,懒于和不相关的人解释什么。

    苏鸾却友善到了出人意料的地步,她回答道:“中途发生了很多事,我们发现彼此并不是很合得来,还是保持点距离为好。”

    喂,你这样岂不是越说越乱了。

    年迈的店主果然陷入了更深的误解:“年轻人啊,要多交流。不能因为一点小挫折就觉得彼此合不来了,我看二位郎才女貌的,都不像是品行不端的人,哪有过不去的坎?又哪有天生一对的人?”

    “人人都是齿轮,刚开始放一起运转的时候彼此都还有棱角,肯定都会受伤的嘛!但是时间一长,磨合久了,你磨去一点,我磨去一点,就转得畅快了!想当年我和我老伴儿……”

    苏鸾颇有兴致地听着他们的爱情故事。我不忍打断这个孤单老人对于青春年华的回忆,况且我本身对于各种不同的人生也有兴趣,于是选择加入了听众的行列。

    老人讲述的爱情故事平凡而美好:两个下乡插队的年轻人之间产生了懵懂的感情,好不容易捅破了这层窗户纸,他的老伴儿却已经到了回家的时候。他老伴儿临走前把写好的家庭住址递给他,留下一声:“我等你来。”后,随着驴车远去。

    他们期间互通书信,有过怀疑有过矛盾,但都坚持沟通,没有放弃。

    终于熬过了一年,老人家都没回,只奔老伴儿家提亲去了。

    其实故事很简单,一个人在路上,一个人在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