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风起南朝,家父宋高祖 » 第二十八章 叮嘱

第二十八章 叮嘱

    载着四兄弟的仪仗马车自宋宫端门入,刚行至文昌门前。

    一名谒者便屈身上前,站在马车外恭敬的说道:“桂阳公、彭城公,主公在文昌殿,召两位公子过去。”

    钻出车厢的刘义真和刘义隆听得互相看了看,也没多言,只和刘义康、刘义恭到了别,紧了紧身上的袍子,跳下了马车。

    在此迎候的几名侍女见了,赶紧快步上前撑着华盖为兄弟四人遮挡那细密的雪花。

    今日的文昌殿异常的安静,除了刘裕独自在翘头案后处理着公文外,殿中只有几个伺候的宦者和侍女。

    刘义真、刘义隆兄弟俩联袂走进文昌殿,朝着上首的刘裕恭敬的行礼道:“阿父!”

    “嗯!”

    翻阅着手中劄子的刘裕轻嗯一声,拿起笔沾了沾墨汁,在劄子上写了几个字之后,才放下手中的毛笔看向了兄弟二人

    “跟我来!”

    没有多余的话,刘裕站起身示意兄弟二人跟着他走到偏厅。

    这里此时挂着一张偌大的地图,上面标示着南北双方几乎所有的城邑及山川河流。

    “为父本打算你兄弟二人年节过后方才出镇,昨夜思虑过后,想想还是早些出镇!”

    站在巨大的地图前,刘裕盯着地图,语气中透着一股强大的自信道:“如今这天下,尽皆于吾掌控之中,你们此去当多学、多看、多问。”

    “荆州也好、司州也罢皆为我朝重镇,此去镇守你们当为为父护好这一方山河百姓,切莫做那人神怨愤之事,明白吗?”

    “孩儿谨记阿父教诲!”兄弟二人很是恭敬的答道。

    刘裕点点头未作表态,只是招了招手,立即便有一名宦者手捧着一根细长的木棍上前。

    拿起宦者手中的木棍,刘裕看了眼站在一旁的第三子,指着地图上所示荆州说道:“荆州居上流之重,有郡三十一,沃野万里,地广兵强,资实兵甲,居朝廷之半。”

    “秦汉以降,得荆州者,敢觊觎天下,实乃此处地利优势所定。”

    “此次尔出镇荆州,将由此作为惯例,非我刘氏嫡系,非我刘氏宗亲,荆州雄镇决不可假手于异姓他人。”

    说到此,刘裕的脸色变得异常严肃。

    正如此前刘义真说的那般,荆州、扬州、徐州、豫州是南朝天下的根本,保此四州方有一统天下的资本。

    但是荆州之强盛却又是刘裕心中抹不掉的一块心病。

    天下一旦有乱,据荆州者必然自立与朝廷抗衡。

    想要破解荆州居上流一家独大的地位,唯有分而治之。

    义熙八年,时司马休之出镇荆州,刘裕就曾分荆州置湘州,以此来防范司马休之利用荆州之势与他对抗。

    现在他又有了重置湘州的打算,只是如今这时局还需要借助整个荆州的力量控制上流。

    所以分荆州而置之的计划还得再往后推一推。

    “此去荆州,待建康事定,茂宗(张邵字)会去荆州与你会合。”

    刘裕收回手臂,看着刘义隆道:“等茂宗到了荆州,荆州一应大小事务,交由其处理,你在一旁好好学习,有任何事情可密奏与为父。”

    “诺!”

    刘义隆恭敬应到。

    让刘义隆出镇荆州,或者说让幼子出镇地方,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他这几个儿子,年纪虽小,毕竟是他的儿子,去地方上坐镇,有他的威望在总能起到些震慑的作用。

    不过也因为小,很多事情无法处理,让身边亲信之臣去辅佐,代做决策也是权宜之举。

    只盼望几个儿子快快长大,早日为他分忧,守好这美丽的万里山河。

    “你了?”

    叮嘱完刘义隆,刘裕脸色一变,瞪了眼刘义真没好气的问道:“一直嚷着要去洛阳,司州那地儿局势混乱,你去了作何打算?”

    这爹当得偏心,对车儿就一副和颜悦色的模样,对我就凶巴巴的。

    不过腹诽归腹诽,刘义真还是很认真的答道:“儿去洛阳,想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收拾了司马家几个亡命徒。”

    “嚯...”

    刘裕听了又气又好笑的说道:“收拾司马家几个亡命徒?口气不小。”

    “不过......”

    儿子有这志气不管是真是假,刘裕倒也没有去打击刘义真的信心,而是话锋一转道:“你此去洛阳,为父只给两万人配属你建威将军府。”

    “能不能收拾了司马家几个亡命徒就看你能耐了。”

    “另外,敬之做你建威府长史,伯子为司马,钦之同文悦做你的谘议参军,仲度做你的中兵参军,德祖戍虎牢,肃之为恒农太守,敬先以本号担任洛阳太守。”

    “原相国行参军王康迁宁朔将军、河东太守。”

    闻言,刘义真心中大喜,毛修之、朱超石、刘钦之、段宏、傅弘之、毛德祖、刘遵考、王敬先、王康这些都是北伐的功臣。

    其中毛修之对洛阳更是熟悉。

    北伐收复河洛,毛修之就曾奉刘裕之命治理和修缮洛阳,让毛修之做自己的长史再好不过了。

    其实对于毛修之的黑历史,刘义真是不了解。

    另一个时空中,这家伙在长安沦陷后投降了赫连勃勃,还帮着赫连勃勃劝降傅弘之等人。

    后来夏国败亡,这家伙又投降了北魏,说起来也算不上什么忠义之臣。

    只是如今刘义真无意间改变了历史,毛修之本人的命运也出现了变化。

    朱超石朱伯子就不用说了,朱龄石的亲弟弟,勇武程度不亚于其兄长。

    刘钦之刘穆之弟,文武兼修,虽然比起其兄长来差了些,但治理地方,出谋划策还是可以的。

    段宏段文悦原南燕贵族、外戚,仕南燕官至徐州刺史,刘裕北伐南燕,段宏率部投降。

    此人归顺后忠心于南朝,在治军理政上颇有能耐。

    傅弘之傅仲度,最早跟随刘裕起义之人,忠诚可嘉,一身骑术本领出神入化。

    毛德祖也是最早跟随刘裕起义的人,亦忠诚可嘉,最善守城。

    另一个时空中,毛德祖在魏国进攻之时,死守虎牢,虽最后被俘,却宁死不屈。

    刘遵考刘肃之,刘氏宗亲,忠诚自不用说,有他在司洛帮衬,最好不过。

    王敬先,亦是最早跟随刘裕起义之人,刘裕北伐,王敬先负责监视北魏,是员干将。

    王康王镇恶弟,亦曾跟随刘裕北伐,王镇恶为沈田子所杀,王康侥幸逃脱。

    此人凭借王氏一门在关洛的威望,驻守洛阳颇有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