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秦工师 » 第071章 形势突变

第071章 形势突变

    制取硫磺非常简单:用煤饼将黄铁矿石或者其他含硫矿石包裹起来,然后放在一个在地上挖的大炉子里面烧。

    在炉子的顶部要盖一个“大锅盖”,这个大锅盖是用陶特制的:他的外沿内翻,形成一个勾槽,这个沟槽有个两三寸深就可以,同时要留一个小孔。

    硫的沸点是445摄氏度,当达到这个温度的时候,硫矿石里面的硫就会被蒸发出来,遇到这个大锅盖,由于它的温度肯定低于445摄氏度,这样就会变成液体的硫磺顺着沟槽和小洞流出来。

    为了避免盖子的温度过高,可以在上面用水冷或者风冷降温,此种方法操作起来也比较简便。

    做盖子的大瓦缸倒是有,不过要制作有内翻凹槽的很有些麻烦,从制作陶器土坯再到晒干,然后再进行烧制,也许十天半个月都不赶趟。

    于是王毅干脆把这个步骤都省略了,他直接让人比照准备做盖子的那大瓦缸,用木头挖出弧形大凹槽,再把大瓦缸放在上面,如此也能够起到相同的作用。

    硫磺在大瓦缸内壁凝结成液体,然后顺着内壁流在木槽当中,最后流出来到装硫磺的大瓦缸之内。

    整个操作并不复杂,也谈不上有多高的技术含量。

    不过,当时的人们并不懂得这个技术,当时的硫磺都是取的天然硫磺,价格昂贵。

    因此当王翼把这套东西搞出来之后,一看到鲜黄的硫磺流出来,人们纷纷感叹王翼神奇技术的同时,又都在心中打起了小九九:

    都想办法让自己的某位亲戚也干这个行当,这一年下来可是要赚不少钱的!

    章邯当然也看出这些人的心思,只见他对王翼说道:

    “王郎,我还真佩服你,要换作一人,如此神奇的技术肯定不会轻易外泄!”

    王翼笑道:“我这也是为了天下苍生!硫磺可是一味治病的良药,又有何必要隐瞒此技术呢?

    因此我希望七八年之内,此技术会流传于天下,以减轻百姓的苦痛!”

    一边说着一边他再想:其实我这是为将来大规模生产硫磺储备人才,到时候要制造火药,需要的硫磺很多的。

    众人一听,除了交口赞誉之外,就是满脸佩服的神情。

    ……

    五天后的一个傍晚,王翼与众人正在晚餐。

    “徐丞,高郡尉急牒!”李记带着一个送信的士卒进来。

    啊?众人一听,神色立刻紧张起来。

    徐桥接过了捆着的竹简,打开了封印,然后解开绳子一看,不由得勃然变色,急忙又把竹简递给了王翼。

    王翼接过一看,心中也感到非常吃惊:原来这牒文写道,珂罗已经反叛,召集了两万人准备进攻附近的城邑,他让王翼等人火速赶回南郑,如果退路被切断,也一定要赶往大丰乡据城而守,他会想办法调兵救援!

    怎么局势变化如此之快?众人看过之后都很是不解。

    王翼也大概知道,珂罗也并非是一个容易冲动的人,他办事还是非常谨慎的,肯定是有什么原因。

    果然,高郡尉的消息转过来之后没有多久,大丰乡吴啬夫也派人传来消息,说是由于五百主刘过借口羌人寻衅滋事而袭击了附近羌人一个寨子,屠杀了二百余人。

    就因为这个举动而惹恼了珂罗,他就召集两万人准备进攻南郑!

    王翼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知道一场大战在所难免,毕竟屠杀二百人可不是小事,谁当大酋长也不会轻易善罢甘休。

    于是几个人坐下来紧急商量之后,感觉珂罗如果要报仇的话,有屠杀这里矿工的可能性。

    于是最后王翼拍板,让这里的所有人都撤到大丰乡去防守,然后静观其变。

    如果可能的话,王翼等人就撤回到南郑,那里是最安全的。

    ……

    南郑,郡尉衙。

    粟郡尉丞听说王翼等人已经按照自己的计划被困在了大丰乡,嘴角泛出一丝得意的冷笑:“王翼,这次我看你往哪里走?”

    ……

    南郑郡守府衙。

    昌文君与高郡尉正在商量汉中的局势。

    只见昌文君说道:“高郡尉,那个五百主刘过屠杀人家二百人是怎么回事?”

    高郡尉皱了皱眉头,然后淡淡的说道:“昌文君,鄙人以为,此事也不能全怪他,主要是那些羌人目无法律,居然借酒装疯,杀死了我们三人。

    因此刘五百主才在一气之下带人前去报复,结果遇到羌人拼命抵抗,由此就惹恼了他,他这才下令屠寨!

    昌文君,其实在蕃人与秦人交界的地区,此种事情时有发生,也不足为怪,现在关键是要加强南郑的守卫与平叛。

    为了达到此目的,必须立刻征召附近的平民守城,同时还要向大王申请抽调上庸三万人过来平叛!”

    昌文君一听,点点头,然后又摇摇头:“召平民守城当然容易,本郡守就有这个职责和权力,不过,上庸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那是防御楚国的前线,大王未必会同意抽调重兵前来南郑!”

    高郡尉一听,笑了笑说道:“这可未必!按照目前的形势,难道楚国还敢进攻我大秦国不成?我量他也不敢!”

    昌文君摇摇头:“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高郡尉你不要妄下定论,先征发民夫,同时六百里加急送咸阳!”

    “诺!”高郡尉点头应诺。

    当郡守与郡尉驻守在同一座城市当中时,郡守是他的上级。

    “对了,王御史与徐郡丞、章公子他们情况如何?”昌文君又问道。

    “昌文君放心,鄙人已经让他们赶回南郑,如果回不了南郑,就让他们立刻在大丰乡据城而守!”高郡尉说道。

    昌文君一听,大惊道:“高郡尉为何不派人去接应?大丰乡城墙低矮,我看怕是守不住,万一他们出了差池这如何是好?”

    高郡尉一听,说道:“此处只有几千人,珂罗又熟悉山里地形,我等如果贸然进山,他要是打我们一个埋伏,我等必然全军覆没。

    因此鄙人以为,现在应该暂时以大局为重,集中力量守住南郑方为上策!

    听说王郎已经将那些矿工撤到大丰乡,这也是非常不错的计划,他们可以据城而守以消珂罗的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