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化原之都市赘婿 » 第二百四十四章 按图索骥

第二百四十四章 按图索骥

    冬至日,中信接到一个求购电话,对方是源自网上查找到的货源信息,简单交流几句后,他隐隐觉得对方可能搞错了。

    遁一文化成立之初,中信将涉及陶瓷类的产品统统上传到了B2B网站,为此,还引来了不少诈骗的电话,夹杂着零星的微量订单。

    其中就有款产品叫做陶粒,是一种紫砂材质的泥球,利用紫砂独有的多孔型气密性结构,经过低温烧制后可以产生较强的吸附性与含水性,主要用于工业净化。

    曾经合作过的那家紫砂厂就生产过这种陶粒,粒径从1毫米到2厘米,他曾购买过一吨,就堆放在小院中,平时拿来做无土栽培,满院子的花卉几乎都被换掉了土壤,个个涨势很好,且干净了许多。

    朋友见了都会讨要一些回去,网上也会有些零星的售卖,本就不算什么生意的小玩意儿。

    听了中信的介绍,对方急切道:“对,对,我们需要的就是这个,有现货吗?我们需要的量很大。”

    “朋友,你先别急,我能知道你需要这个是做什么用的吗?”对于这找上门的业务,中信并未表现出特别的欣喜,而是谨慎地询问着。

    “我们是一家房地产商,我姓庄,是项目部的装修设计师,之所以采购陶粒,是因为我们的一个高层楼盘需要,用于垫层及室内造景。”

    对方的概述虽然还是有些语焉不详,但从这个庄姓年轻人的语气中,中信听出了真诚与迫切,图上设计得再好,总是需要现实的实现,而眼下能劳烦设计师亲自出面寻找材料,看来,确是碰到障碍了。

    “庄先生,你能确信就是我家的这个材料吗?什么规格?多大的量?”

    “我在网上找了好久了,就你们家的最接近,我们需要的是10到40毫米,根据测算,最少需要几千方。”

    听了对方的话,中信不再淡定,而是坐直了身子,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单子啊,他不得不更加谨慎起来。

    “庄先生,你说的规格跨度好像太大了,我们现有产品最大的粒径也才20毫米,而且你的量好像大了点儿,生产起来也需要不短的时间。”

    “是这样的,我们对陶粒的规格要求不高,大小在这个范围内的都是可以用的,总量不算太大吧,你可以分批供货,只要不耽误我们的工程进度就行了。”

    “那好吧,我先跟厂里商量一下后,过去跟你详谈,我在吴市,离你那里也不远,如果谈妥了,顺便再把供货合同签了。”

    “签不签合同无所谓,你也不用单独跑一趟,货到立即付款,对了,价格是多少钱一方?”

    对方的口气着实不小,不是骗子就是小白,中信还是认真地报了价格。

    “你确定不需要签合同?我也不打算讨价还价的麻烦,一口价,不论规格,一千二。”

    “啊!那么贵啊!”对方惊出了声,再也没有了起初的大气从容。

    “是这样的,我们的陶粒属于高端精品陶粒,更多的是应用在精细化工领域,紫砂又属于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这个价格也只是出厂价,运费及税费还需要另计。”

    “我们的要求没那么高,形状不论,长的圆的都行,唯一的要求就是要轻,因为是高层建筑,对建材的重量有要求,不然,就可以用石子来代替了。”

    “抛开形状不谈,紫砂陶粒的重量也不算轻啊,具体比重是多少,我没有计算过,但肯定是比水重的,看来我们谈的确实不是同一种陶粒啊,不好意思了,你还是再找找吧,没能帮上你,真的很抱歉。”

    中信客气地拒绝了,可以预测,就算事情为真,货到估计也会被拒收,届时,这个损失就大了,不值得劳神费力还要承担巨大的风险。

    “老板,别急着挂电话呀,你听我说,这个陶粒我找了好一阵子了,我们的设计图都已经公开了,不好修改了,你看你能不能帮我找找,问一问你们行业内的朋友,只要你帮我找到了,价格上好商量,货到立即付款,拜托你帮帮忙了。”

    听着对方急切而又诚挚的话语,中信有些踌躇了,他基本能确信对方是真的需要,但苦于找不到货源,这才放下了甲方的身段,与自己好言相商,略一思量,中信决定试一试,只要有生产,没理由找不到厂家的。

    “那行吧,我让朋友帮我问问,如果有消息我第一时间通知你。”

    在对方连声的感谢中,中信挂掉了电话,看着旁听的田冰,苦笑道:“我还以为是几百万的生意呢,结果,白高兴一场。”

    田冰笑言:“不该是你的财运,别想那么多了,茶能清心,喝茶吧。”

    “我的心被搅动了,喝茶也不管用了,我得赶紧找找去。”

    说着,他走到了电脑前,按下了开机键,田冰却很是不以为然。

    “那人在网上能找到你,看来也是费心了,你还去找什么呀,能找到人家早就找到了。”

    “我听声音,那孩子很年轻,应该是真的着急了,我既然答应了人家,至少也要找一找嘛,你跟陶都那边打个电话,也让你那个干妹妹帮忙问问。”

    中信一边安排着,一边坐到了电脑前,连上了网,开始了大海捞针似的搜索了起来……

    当天无果,次日继续,陶都那边也传回了消息,并无其他陶粒产品,中信只有网络可以借助了,而整日趴在屏幕前,他也有些懈怠了,开始随意地看些社会新闻,脑子里满满的浆糊。

    突然,中信挺直了腰板,眼睛凑近了屏幕,一条新闻进入了他的视线:外乡人烧窑引村民热议,是招商引资还是毁坏耕地?

    点开链接,大概说的是,有南方人在当地村庄建了个厂子,从抛荒的耕地取土烧窑,引起了村民的不满,纷纷指责村干部不作为,另外,大型车辆的驶入,给乡村道路造成了损坏,此事被村民举报,这才有了媒体记者的文章。

    中信一拍大腿,欣喜地喊道:“有了。”

    听到中信兴奋的惊呼,田冰转头看去,尚未开言,他已然指着屏幕念叨了起来:“亲爱的,我读这段新闻,你来听听……”

    并不悦耳动听的播报结束,并未发现任何值得浪费感情的地方,本就是一个寡淡到极致的社会新闻而已。

    “你让我听什么呀?”

    “这家老板说,土壤是他们生产所需的唯一原料,没有任何的添加,也没有任何的排放,烧制后的成品,主要是面向花卉及建材,而当初投资建厂与村委会事先谈好了的,所以,取土行为是不可能中止的,这说明了什么?”

    田冰睁大了眼睛,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你是说?陶粒?”

    “对呀,粗放型的生产模式,原料单一,烧制即可,而且,面向花卉与建材,肯定不是紫砂那样的精细产品,如此接地气,十有八九就是我们要找的陶粒,我敢肯定价格也不会高,你觉得呢?”

    “按照你的分析,应该差不多,不过,这都上新闻了,厂子还在吗?”

    “我也不敢肯定在不在,但不是环保问题,只是取土而已,毕竟投资下去了,不会那么容易撤走的,我想去实地看一看。”

    “行啊,反正在家喝茶也没事儿,我们一起去。”

    “也好,有你陪着就不着急了,新闻只说了是吴市郊区县的一个村子,没有具体的信息,怎么找还不知道呢?”

    中信略显发愁,田冰却是浑不在意,两个人一道,就算找不到,全当去郊区旅游一趟了。

    “到了地方,慢慢问呗,总能找到的。”

    两人说走就走,和洪兰招呼了一声,手牵着手出门去了,看着还真像是郊游的样子。

    等两人到了县城,差不多已是中午了,寻了家小饭馆坐下,中信随口与店老板打听起那个村,没想到,居然还真问对了人,老板便是那附近的人,他很热心地告知了详细的乘车线路及细节。

    吃过午饭,两人坐上了乡村线路车,颠簸了大半个小时,又顶着寒意凛冽的北风,步行了好久,更是问了不少村民,终于找到了报道中的那个厂子。

    在一片荒废的土地上,高高的烟囱在冒着黑烟,其下是一个长长的回转窑,旁边有几间小板房,还有堆成了小山的成品。

    中信抓起一把,仿若海绵般轻飘,仔细观看,个个状如三仁儿花生,取一粒用力掰开,却见黑褐色的截面上,全是密密麻麻的小孔。

    见有生人进入,工房中走出两人,语气不善的询问道。

    “你们是干什么的?”

    中信迎上前去,答道:“我们是特意找来的,想买一些样品。”

    “外面冷,到屋里谈吧。”

    来人立刻换上了笑脸,热情相邀,田冰挽着中信的臂弯,跟随两人进了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