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嘉靖元年 » 第八十八章仇鸾(二十三)

第八十八章仇鸾(二十三)

    诚然,陛下已经不相信仇鸾是一个正经得臣子了,于是挥了挥手“正不正经不要紧,先攒钱吧,朕就是想知道你五万两能不能买一次”

    仇鸾沉声退下到底也不知道,该不该买什么。

    临出门得时候看见了太监门围在一起窃窃私语,出于敏感的好奇心,仇大将军还是凑了过去。

    就听见他们在讨论的说到“王大人这要价也太高了,五万两呀,仇大将军不知道得攒到猴年马月”

    “这不是开玩笑吗,这个价还高呀,人家可是堂堂朝中三品大员”

    “可是咱们督主不是五千两吗?”

    “那是咱们督主长得好看”

    “……是啊,仇大将军,确实……确实是糙了点”

    仇大将军越听越不对,慢慢得靠上了前“来来来你们跟我说说,这都是什么玩意儿”

    小太监们“……”

    “说!”仇大将军发了威。

    最后小太监们“……那个是这样的……”

    于是从头到尾得给这位将军捋顺了清楚。

    谁知道仇大将军听完之后,青筋暴露!这他娘得都是什么事情!他……他什么时候!该死王铮还敢跟他要五万两,凭什么他就得花这么多钱!

    五万两,五万两他能娶多少房妾氏了!

    他仇鸾,自此成了满大明得笑柄!

    怒气冲冲得皇宫的门,立刻就有小太监,将刚才发生的一切都通知了阿宝。

    阿宝连靳督主都不用去通知,扯着笑得说到“大将军,入不了王大人的眼,咱们也没有办法,五万两还是能出得起得,再来十个五万两估计仇大将军也能出得起,就是到时候,不知道王大人还要不要了”

    说完转身就走了,身后得小太监,一脸得惊讶,原来仇大将军那么有钱。

    本来王睁也没有想到这件事情能发酵成这样,满城风雨没有人不知道。

    可是谁知道这位仇大将军真是自己太争气了,本来他来得时候,王铮就不知道如何的推辞在,正好得看见了钱,也就顺水推舟了,就是没想到这舟自己跑得还挺快。

    在上朝得时候,有那些不长眼得官员还敢调戏了仇大将军“五万两攒没攒够,要不然咱们给您众筹一次,让您过把瘾?”

    仇大将军,气得说不出话来,要用眼睛杀人。

    王大人到时背后阴恻恻的说到“我都说了,五万两我也不干!长成仇大将军你这样得我真下不去手,还请你见谅,我比较挑食”

    最后王大人得话,被原封不动得传到了皇帝陛下得耳朵里,自从王铮回来了以后,陛下就觉得自己得乐趣也回来了,“比较挑食?靳望你说朕这样得值多少钱?”

    靳望,垂着眼“陛下这样得王铮得倒贴”

    陛下被哄得高兴了“那是,要不朕给你出五千两,你去尝尝鲜?”

    靳望“……”扔了手中得墨,转身就走了。

    陛下还不死心“欸,那位督主大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朕是好不容易下一次血本得!”

    靳望走得更快了,他真得是哪天要去提醒一下王铮,小心自己玩火自焚!

    朝堂里得风花雪月就这样一直被嘲笑到开年五月份,这时候,北方得冰雪早都消融了,期间仇大将军为了表示自己真得是正儿八经的臣子,连着拿了好几房的小妾,甚至只要是怀孕了的,就巴不得全大明的人都知道。

    可是依旧没有压得了大家调笑的心思,大家都说他是欲盖弥彰。

    五月份,春暖花开了,草长莺也飞了,鞑子们痛定思痛,觉得还是要来大明报复一番,已洗十万勇士埋骨他乡之仇。

    选在了这个季节完全是因为冰雪融化,马蹄可以恣意了,毕竟他们之前抢了大明这么多年,都是因为腿脚快!

    鞑靼铁骑,举世闻名。

    当然这一次就没有那么冒失了,也不知道是不是有高人在背后出招,还是俺答脑子突然间的变好使了。

    五月份,京城里突然来了俺答派遣的使者,要求面见大明皇帝,诚挚的表现了通贡的愿望,通贡是什么意思就是咱们两个换。

    大明前有王淮一战,后有凉县一战,这时候通贡,傻子才同意,不让你们纳贡,就已经是井水不犯河水了。

    甚至明政府官员在一通的开会研究上表皇帝,在皇帝同意了之后,扣了来使,还发了楫文,高价悬赏俺答的头颅。

    谁知那俺答,还能屈能伸,一队使者被抓了,就派遣了第二队,再次的提出了通贡的要求,可是这次明政府更没有给面子,手下败将,要求还挺多,直接将来使,悬挂示众。

    于是俺答很生气,坐不住了,明说先礼后兵,可是明自己做不到礼,那就怪不得我们先兵了!举重兵,攻向了山西。

    特意的绕过了大同,绕过了陆乘风的领地,两个月之内劫掠三十八州县坑杀百姓三十余万,抢走牛羊二十多万头!

    明军自开始就没有抵挡的住,节节溃败,总兵张达战死,群龙无首,直像朝廷告急,朝廷之上乱成了一片,该派谁去,兵部建议,刚立新功的王铮王大人最合适,毕竟有经验有威望。

    群臣们一片附和之声,这时候,吏部陆尚书却站出来坚决的反对“我大明,文武百官,能征善战者多如牛毛,何以祸事刚一起,就要文官投笔从戎!武官都哪儿去了!”

    此一言振聋发聩。

    当然百官们是不会以为这个是陆尚书在护着自己的侍郎大人,直不过是怕王铮再去立功,到时候回来飞黄腾达,恐怕就要和他平起平坐了,所以现在能拦一把是一把。

    值此你争我往之际,还是首辅严嵩站了出来,直荐仇鸾仇大将军,名将之后,又有王淮功绩,也当是可以。

    陛下还在犹豫,不起眼间,为了身旁的靳望“你觉得谁最合适?”

    靳望,垂眸,低声道“臣不知道,谁最合适,臣只知道,各司其职”

    于是乎,陛下令,仇大将军走马上任!

    话说这位抽大将军实在难得,跟着鞑靼的屁股后面跑了那么多年,要是唐院一张奏折,哪里还有什么王淮一役,干了这么多年的将军,会的着实也就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