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嘉靖元年 » 第一百三十二章蓝仙长(六)

第一百三十二章蓝仙长(六)

    “不是王大人说还要给她打折,只收四千六百八十两了吗”

    “那你说收了没?”

    “估计是收了吧,要不然也不能半夜来送饭”。

    “估计是没收,要不然也不能半夜来送饭。要不然,咱们明天问问王大人到底这钱收没收,你去问”

    “你去问,我要是去问的话,你给我十金”

    “我现在就给你,你明天再问”。

    王大人丝毫不知道自己家中的这两个人这么的八卦,于是在靳望走后甜甜美美的睡了一觉。

    第二天早晨起来吃饭的时候就看见柳笙在桌子上眼巴巴的问了他一句。

    “王大人,靳督主那五千两,您花的可顺手。”

    王铮不知道他说的是哪次。靳望给了他不少的钱。也没有必要瞒着家中的两个人,于是莫名其妙地抬起头,“你说的是哪个五千两?”

    一下子就震惊了还在吃饭的张勉,本来装作若无其事,这下子咳咳的根本就挡不住。

    这还打什么赌啊。于是还小心翼翼的说道。“您可千万别得意忘形。靳督主的身份可不与旁人一般。甚至是连卫镇抚使都赶不上的。要是叫旁人知晓您与靳督主这般身份,恐怕不会有你们两个的好果子吃。大人以后您可要收敛着点儿。”

    王铮不知道他们两个说的究竟是什么意思。“你们俩到底怎么回事儿,一大早晨,嘀嘀呱呱的在说些什么。靳督主与我是什么关系。我们两个自然心下知晓,你们两个知晓也罢了,也不怕朝臣知道。估计连陛下也一清二楚……”

    话还没有说完,两个人就十分的绝望,连陛下都知道了他们的消息“陛下知道了你们两个的消息,难道没有处罚你们两个吗”

    “为什么要处罚我们两个”

    “为什么不处罚你们两个”

    王铮愣了,觉得自己家中的两个人简直没有形容词可以形容,于是默默的吃了一肚子气的早餐。这才去上了朝。

    早朝之上陛下虽然没有到,可是旨意却到了,这才短短一个晚上没见,就听说要盖摘星楼,手可摘星辰的摘星楼。

    叫吏部出钱,叫礼部订规矩,阿宝携来的圣旨说得一清二楚。

    王铮看了看礼部尚书。礼部尚书复又看了看王铮。两个人只得跪下见了圣旨。

    这摘星楼可不是一个什么小的工程。陛下的内务府都不肯出钱。这倒是推到了吏部这边来,甚至还让礼部定章程。

    礼部订个什么章程!朝臣们吃了满嘴的大瓜。王铮与陆尚书,早些年是死对头,现在因着陆尚书的儿子出任了镇北将军,远离了朝堂与王铮大人联系甚少,所以两个人才没有掐起来。

    王铮凭一己之力让陆尚书府后继无人,这件事情被津津乐道很久。

    陆尚书经常被气在家中好久的不能上朝。

    如今,两个人又要一起合作,为陛下建立摘星楼。老尚书先开了口“王大人对建摘星楼这件事怎么看。”

    王铮默默地叹了口气,老贼,我能怎么看,陛下的旨意,你敢不干嘛。

    于是躬身地回复道。“只要吏部能出了钱,盖完这个摘星楼,我们礼部自然会拟定章程,选择时日,让陛下可摘星辰。”

    也不知道陛下为什么一夜之间突然要盖一个摘星楼。也不知道这摘星楼究竟要花费多少。

    皇家的工程太寒酸了,是打陛下的脸面。太豪华了的话吏部不也出不了那么多钱。

    吏部尚书管全国钱粮。哪儿哪儿都跟他要钱,打仗的要,赈灾的要,发银饷的要。

    总之就是一个要要要。收的时候没见多少,出的时候是一大把一大把,所以陆尚书越发的心疼。

    哪里的钱不能缺。打鞑靼的钱不能缺,倒不是说他儿子的命在那里,而是百姓的命都在那里。

    赈灾的钱,不能缺。大明天灾人祸一点儿都不少,这赈灾的事情,万一搞不好,百姓是要起义的,到时候内忧外患,都是他的错。

    官员们的银饷不能少,少了就没有人干活儿。

    如今陛下还要行如此奢侈之风。他能挤出多少钱,他又不是个海绵。

    还指望着王铮能够上书一二,同陛下理论,就像当年刚进朝廷一样,一定要铁骨铮铮,就算被罢免官职也要直抒胸臆。

    可是万万没有想到此时的王铮已经不是早前的王铮,早已经学会了夹着尾巴做人,迎合圣意。才不会跟陛下对着干。

    于是,默默地叹气,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连朝廷的脊梁都被压弯了,陆尚书步履蹒跚地走了。

    回头要算算能给陛下出多少银两,陛下所说的金丝楠木,所说的金玉满堂……算了,回去把尚书府都拆了,他也凑不了这么多的银子呀。

    当然,并不是说王铮举双手赞成陛下要建摘星楼,此劳民伤财之事,王铮向来都不同意。

    可是,不能在朝廷之上打陛下的脸面,总该知晓陛下为什么要这么做,陛下在后宫痴迷炼丹这么多年,也未曾听说过要建什么摘星楼。

    如今这蓝道长一来。到想起手可摘星辰蓝。于是在家里默默的等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开始这么信任靳望,想着他一定会把消息传给自己。

    可是,一直等到了中午却没有见人来,到是卫镇抚使提着两只鸡就上了门。

    “王兄,这几日身体刚好。需要将养”。

    两只活鸡提在手中咯咯咯地叫着,直接就扔给了柳笙。“拿去炖了汤,记得少放盐”。

    柳笙莫名其妙,这就不如人家靳督主了吧,人家都是炖好汤直接送来的。到时候可别怪我们没替你说话。

    嘟着嘴的提着两只老母鸡就走了。复又听到为卫镇抚使说道“今日在朝堂之上,我们已经听说陛下要建摘星楼。听闻是蓝道长的意思。说是神仙的旨意,让陛下可以以最近的距离同神仙交流。陛下这么多年未曾得到神仙的感化,未曾得到神仙的明示,一直耿耿于怀。如今得了蓝道长的提点,便一门心思的扑在了摘星楼之上。”

    是啊,当年鞑靼都打到京城了。陛下穿着道袍求了太上老君半天,太上老君也没有抬眼帮上一把,这都该找谁说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