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坤明 » 第七章:王之心死

第七章:王之心死

    “哇啊啊啊……”惨烈的哭唤声,从离周皇后不远处传来。

    虽然人声吵杂,虽然周皇后和崇祯她们在接见内阁大臣。

    虽然这个惨痛的哭声非常渺小,在这个人声鼎沸的地方几乎能被压着听不清,

    但是,周皇后居然立马转过了头来,看向了朱媺娖的方向。

    霎时,原本噙着一抹好看的圆弧瞬间剧烈变化,放在崇祯身前的玲珑手颤动了一下,然后死死地压着崇祯,以崇祯为载体,借力使自己站了起来。

    母女连心,在吵杂环境下,常人不仔细听都听不到的娇小哭声,在母亲面前居然能够如此清楚地传入耳中。

    而反观朱媺娖,这一下从高出摔下来……是真的疼啊!

    由于她是用自己的小手挣脱,再用玉足乱晃才离开王之心的,所以她直接前身先触地,就如常人从高处绊倒了一般狠狠地摔了一跤,发出如此沉闷的撞击声。

    而这一世她又是金枝玉叶的公主,更是不比常人,细皮嫩肉的她手掌被擦破了一层皮,变得分外通红,膝盖隐隐有淤青出现,就连她那好看的袄裙也是有点被弄脏了,别的还好,这才是让朱媺娖最心疼的!

    剧烈的疼痛让她根本连演都不必演便直接入戏了——虽然实际上不必哭,但是假戏要真做嘛,哭……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只见本就处于寒冬腊月的空气瞬间被一股冰寒给再次降下了温度,取代温婉的,是周皇后冷冽的面孔,几乎阴沉的可以滴出水来。

    她迈着小脚,以一个极快的频率走到了女儿的身边,小心翼翼的将女儿抱起,轻声细语地安慰着朱媺娖:“呜,小公主不疼不疼……呜~小媺娖母后在,别哭啦。”

    但在安慰的时候,朱媺娖却哭得更伤心了,无奈之下,她只好以一个极为愤怒的目光盯着这个让自己女儿受伤的太监。

    对线到周皇后的眸光,本就处于颤抖蒙圈中的王之心更是心中升起了一股透心凉的冷意。

    “砰!”没有任何犹豫,跪就完了!

    他双膝跪在地上,在瑟瑟发抖中咬牙颤声道:“皇后娘娘饶命,饶命啊!”

    “真不是奴婢故意摔得,是……是公主她自己震荡下来的,真不关奴婢的事啊!”

    听到王之心的话语,周皇后本就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心情再次被点燃到了一个极点,母仪天下的她此时燃起来的杀意根本无法停止:这太监做错事了本来还不必杀,但是……嫌公主不会开口说话,想来个死无对证是吧?

    一个三个多月的小女婴,原本被抱的好好的,突然之间主动要摔下来,要受伤成这样,而且别人抱着还没事,怎么到他这里,小媺娖就开始自残了?

    这可能吗?

    绝对不可能!

    这王之心是当公主不会说话就好欺负,还是当本宫是傻子?

    这种时候还恶人先告状,如此推卸责任,想不杀他都已经不行了!!!

    不过在极致的愤怒和杀意下,残存的一丝理智让她把求助的目光转向了崇祯——毕竟在这种场合下,还是由崇祯来处理才是最好的。

    崇祯目睹了王之心的解释……狡辩,顿时火冒三丈,看到妻子求助的目光,崇祯直接说道:“小小的一个太监,目无规矩,栽赃嫁祸,满口谎言,无理狡辩,来人!押下去斩立决!”

    “万岁饶命,万岁饶命啊!奴婢错了,奴婢知道错了,求万岁爷绕过奴婢啊!”

    (这里普及两个点:奴才这个词是从清朝开始的,在清朝以前,所有的太监宫女统一用奴婢来自称,其次,在清朝以前,除了请安,一般都称呼皇帝为万岁,吾皇,据历史记载,崇祯除了在请安时要用专用术语,在平时他非常喜欢让别人喊他万岁)

    崇祯挥挥手,不再搭理王之心。

    正当两个侍卫要将他拉下去的时候,一个声音传出:“启禀万岁爷,今天乃是公主殿下的生辰,不宜见血,臣斗胆请万岁爷将这个太监过了今日再杀。”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上前说道。

    这个男子身宽体胖,但是脸上一副忠厚的样子,他在说话的时候温文尔雅,让人听了有种说不出来的舒服感,而且他态度不卑不亢,吐字清楚,在崇祯眼里,那可是妥妥的国之栋梁。

    这个男子,便是崇祯四年初身居内阁次辅的温体仁。

    历史上温体仁出生于公元1574年元旦,字长卿,号员峤,浙江湖州府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人。

    温体仁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选为庶吉士,万历年间历任翰林院编修、南京国子监司业、左谕德、左庶子、少詹事等职。天启年间升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崇祯初年升南京礼部尚书。

    (朱棣在迁都北京了以后,虽然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但是他还是为后代子孙留了一条后路:在南京保留了北京的那套机构,换句话说就是崇祯不管在南京还是在北京,都可以完成作为皇帝的决策,并且执行下去)

    就在朱媺娖出生的这一年六月(崇祯三年)的时候,温体仁联合当今首辅周延儒一起将钱益谦(东林党领袖之一)排除于内阁之外。

    在明面上,温体仁待人温顺谦让,尤其是对待太监,哪怕是地位最卑微的太监他看到了也是以礼相待,丝毫不敢有所怠慢,所以宫里乃至整个东厂认识温体仁的太监几乎都对温体仁印象很不错。

    但这个温体仁在位期间无任何功绩,经常排除异己,而且,崇祯每临大事都没有耐心,冒实敢断;朝臣优柔不言,全凭皇帝独断,这一个不良的风气就是从温体仁主持内阁时期确定下来的,到了明朝灭亡都没有改变。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温体仁每次在崇祯遇到事情向他商量的时候只知道说“全凭陛下圣明裁决”,那崇祯可能不会如此刚愎自用,一有敢直言进谏的忠臣就回生气,然后将其革职罢免。

    所以说温体仁是一个十分缺乏经邦治国能力的臣子。

    但另一方面,他的优点也是非常显著:

    温体仁因为性格阴沉孤僻,不喜欢与别人交往,除了自己培养的党羽,为官数十年而无一个挚友心腹。

    所以在明末官场朋党林立的朝野之中,他是一个难得的清流。

    (虽然他经常在政治斗争中和别人结成同盟,但是都只是为了一时的利益,过后甚至会翻脸,几乎没有人能和他长期联盟)

    他性格上的孤傲也是造就了他非常注重名位:他为官数十年,进入内阁七年,首辅大臣当了四年,是崇祯五十相中独一无二的存在。

    但是,当了这么多年的官,他却几乎没有受过任何贿赂,一直都是非常清贫的存在,这在明朝末年几乎官官受贿的官场中更是凤毛麟角!

    他处理事情的时候,也是崇祯非常欣赏的冷酷而强硬,每年十月处理死囚的时候,崇祯都会询问一下阁臣的意见,但温体仁从来不会为任何处决的人讲话,是一个十足的酷吏,这在崇祯乱世用重典的政策下非常受皇帝信任。

    最重要的是,崇祯有个坏毛病,他喜欢在一些无关宏旨的小事情上玩弄他的小聪明,耍耍君意莫测的小把戏,但是温体仁却每次都能揣摩出崇祯的想法,而且崇祯的刚愎自用,刻薄寡恩这些缺点,都是由温体仁充当挡箭牌帮他做替罪羊的——大臣不方便对皇帝人格进行批判,只好从温体仁这里下手。

    归根结底,温体仁是一个老练成熟的政客,却不是一个合格的官员,所以朱媺娖对他很复杂,不知道该如何对待他。

    但,

    此时,温体仁这句话说得特别富有心机,让崇祯等到第二天再杀,真等到了第二天,那么崇祯他们大概率已经忘掉这件事情了,怎么可能还会专门让人去杀王之心,而且这样一句话,哪怕是不成功,但是至少让王之心对他感恩戴德,未来如果找他办事那肯定能成功。

    虽然如何对待温体仁朱媺娖还没想好,但是在这件事情上,她还是很坚决的:

    朱媺娖哪能让他就这么成功?

    当崇祯刚要同意的时候,“呜哇哇哇……呜呜哇哇……”朱媺娖哭得更加天昏地暗,因为太投入了,连自己都感觉到了悲伤之意。

    周皇后见状,心中惊讶,朱媺娖居然能听得懂?

    这坚定了她要为朱媺娖出气的信念,知道崇祯在小事情上耳根子软,只好以求助的目光看向了两位皇长辈:皇嫂懿安皇后和刘太妃。

    感受到了周皇后请求的目光,也欣赏她虽然是后宫之中,但在这个场合下,却能以她们为尊,这让他们很是欣喜,只见懿安皇后抬起手来,轻轻向上一拂:“此太监干事疏忽,做事笨手笨脚,本就该罚,如今为了推卸责任,还栽赃嫁祸,罪该万死,留着此等孽畜在这里只会霍乱后宫,来人……杖毙!”

    “饶命啊……饶了奴婢啊……”渐渐远去了王之心的求饶声,朱媺娖在母亲温柔的抚摸后背下,将哭声慢慢地放轻了……但是要做足戏,她还是再继续的哭着。

    ……

    因为王之心事件,所以太和殿中久久的鸦雀无声,只剩下朱媺娖的哭喊。

    不知过了多久,她终于不再哭泣。

    而随着朱媺娖的安静,寂静的宴席终于又开始热闹了起来。

    朱媺娖安安静静的呆在谢儿的怀里,好奇地注视着各个大臣:

    温体仁早已坐在了一张桌子的次座,而坐在他前面的一个位置的男子,便是当今首辅周延儒,这个男子在联合温体仁扳倒钱益谦以后,便于崇祯三年九月成为了内阁首辅,在今年的秋试中将担任主考官。

    在温体仁身旁的,是另外几位内阁辅臣

    其中贴着他坐的,是一位年龄较大的老先生,听他们的交谈,朱媺娖判断出这是和他一同进入内阁的原礼部尚书吴宗达,也是目前内阁中最具有声望的阁老。

    最最重要的是,吴宗达是目前内阁中最有能力且不排除异己的忠臣!

    还有一个年轻一点的官员,不经意在说话中称呼温体仁为老师,那就是温体仁的门生,目前内阁另外一位阁老钱象坤。

    由于内阁除了四位有名的辅臣以外其他人都比较默默无闻,所以内阁中的其他官员,朱媺娖都不认识。

    朱媺娖对于六部的官员也都是第一次见,所以她几乎都不认识,不过……朱媺娖还是能够分辨几个的:

    首先一个端庄大气的官府男子,不断的有人向他行礼,称呼他为王大人,这位就是当今吏部尚书王永光。

    有个一脸沧桑的官员在坐着还有一个身着官服的外国官员向他敬酒,这大概就是礼部尚书徐光启。

    徐光启就是那位著有《农政全书》的大佬,在崇祯三年开始,他就已经开始和汤若望一起在京城研发红夷大炮。

    还有一个脸上充满了杀伐之气的官员坐在他们旁边,身居高位且有如此气质的,便是当今兵部尚书梁廷栋。

    其余尚书,侍郎等官员,朱媺娖是完全认不出来了。

    在看厌了以后,朱媺娖暂时对官员们没有多大兴趣了,于是便开始呼呼大睡……

    至于朱媺娖为什么要先除掉王之心,原因有两点:

    第一点就是朱媺娖目前还太小了,只知道宫里太监很多都有贪污纳垢的勾当,具体是谁,朱媺娖根本无法接触到,也不会知道,只能凭借记忆里去搜索历史上在崇祯四年初还没有发迹,但是后来成为大贪官的太监,想来想去,也只有王之心了。

    第二点就是在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王之心为了上位需要经常来讨好宫里的贵人,以此拔高自己在宫里的地位,这才让朱媺娖有了除掉他的机会;也正是因为等级森严,朱媺娖才能以自残的方式除掉这个底层太监,别的稍微有点地位的人,朱媺娖用同样的方式都不能起效果。

    所以~她提前算计,除掉了王之心,这样她未来就能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打算,甚至,谁也不能保证被王之心因为冤案杀掉的人中会出一些可造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