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秋风庄演义:囚鸟之役 » 第五十四章 覆巢下理念传递 欲牵挂阴阳两隔

第五十四章 覆巢下理念传递 欲牵挂阴阳两隔

    杨河其实不是一般人,他也是有神位的。

    但是他舍弃了加入朝廷的机会。他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他不希望向上生长去触及苍穹,而是希望结实的扎根。当时,他寒窗十年,最终靠着娴熟的学识得到了当时封神官的认可-当时宋青还没加入朝廷-被授予了永生。

    后来杨河便决定一辈子就这么过了。教书育人,培养一代又一代祖国的栋梁。所以他回到了祖籍,那个小村子,天高皇帝远的地方。他告诉周围的人,知识就是力量。

    就这么一年一年的过去,他看着自己教出来的孩子长大,出发去考试,胜者骄纵,败者气短。循环往复,这一代人还是出了很多清官的。不过杨和逐渐逐渐的发现,这个神位考试开始变味了。

    神位考试是四节的:1,初测,在全国设置了三十个分考点,写论文考试2,论文合格,可以再次参加复测。这一次是实操。在周围的岗位实习看成效。(这个很冒险,曾经有一个偏激的人一口气把当地的赋税降了七个百分点。得罪了当地的县太爷。导致被处处针对)3,封神官亲自面见这些考生,如果封神官很忙,可以让他的副手代他去考核。这一层是主要的,因为和人打交道的在任何一本古籍中都学不到。4,封神官认为合格的人(每年只有500个名额),会被召集到京城。皇帝出题考核。

    杨河那一次面对的考试题是:“如何处理和旧权贵的关系。”那一题他自觉的答的很糟糕,踩雷了。或者说这一题本来含有陷阱。杨河回到自己实习的岗位去等皇帝的消息,但始终没有等到,所以他旧辞官回家去了。结果皇帝竟然不远万里给他送来了象征神位的木牌。

    杨河凭借它一举成为他所在村子的村长。后来退休了,也还是新村长所恭敬的对象。

    但为什么说考试变味了呢?

    第三层考试的机制开始变化。这也不是宋青的锅,从宋青前面一代封神官就开始了,封神官是个要职,也是个敏感的岗位,所以他们总是倾向于选取那些大家庭的后代。因为封神官和那些大家庭都有很深的利益往来,选他们的后代只是潜意识的决定,是下下意识的自保举动。

    这不是任何一个人的疏忽,而是整个王国的悲剧。是必然的,倘若没有大的改革。宋青也在尝试,但他力不从心,他不是全职的封神官,而是丞相兼任封神官。所以他和权贵集团的利益网络更加深重,他也没有全盘清算的魄力,也只能发出一声网中人之叹罢了。

    整个王国开始和平民阶层绝缘,若没有掏出钱财来贿赂官员,平民根本就不可能当官。所以贫富差距开始加大,歧视诞生了。富人拿着神位,嘲笑平民百姓是低能,而自己是高等人,是天才。郑无言的悲剧就和这种扭曲秩序有分不开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