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太一仙道 » 第505章 三清纵论

第505章 三清纵论

    据史书记载,东晋升平年间,炼丹术士、著名医学家葛洪与李尚书上三清山结庐炼丹,著书立说,宣扬道教道义,推崇“人能成仙”的理论。

    现在为旅游区,三位道士均是身无分文,这时,山口路一略有兴奋地地跑到售票处买了门票。

    一路之上,三清古建,内容丰富,布局缜密,制造精良,为国内道教名山所罕见。

    燕玄龙给山口路一介绍道:“明景泰、天顺年间,即1450至1464年,江浙行省凤阳府滁州詹碧云亲自规划设计,并假于王霖后裔王祐出面协助其事,三清宫在地形与山势的选择上,按照道教的要求进行布局,三清山福地中心区按照‘伏羲先天八卦图式’,陵宫总体范围按照‘文王后天八卦图式’,核心部分按照‘北斗星空图式’交相契合,隐秘布局。北倚九龙山,门朝北斗紫微星,就实向虚,取常无以观其妙,常有以观其缴的经义;东为龙首山,西为虎头岩,这两座山岩正好对应左青龙右白虎之象。前有紫烟石,后有万松林,对应朱雀、玄武之象。”

    山口路一频频点头,赞叹不已。

    他们经过道运路、冲虚百步门、众妙千步门、天门、浮云挤等,远远地望见了位于南清园的司春女神。此为三清山标志性景观,海拔1180多米,通高86米。整座山体造型就像一位秀发披肩的少女,天地造化,鬼斧神工。传说女神为西王母第二十三女,名瑶姬,世人认为她是春天的化身,称之为“司春女神”。

    看到如此美景,燕玄飞不由得吟诵道:

    “江南何处是仙家?孤柱擎空见少华。

    天童山下玉霄宫,千年老鹤巢云松。

    洞里有天开紫府,人间无他觅丹砂。

    羽客步斗月明中,锵然环佩声叮咚。”

    燕玄龙此刻也诗兴大发,他和道:

    “两腋生风上少华,始知人间有仙家。

    石磴攀萝上广平,恍如身在九天行。

    丹炉无主犹存火,珠树非春自著花。

    未援北斗斟元气,谁决明河洗甲兵。”

    燕玄虎本来想说什么,但见他俩情投意合的样子,不由得气得抽抽鼻子,把肚子里的话咽了回去。

    沿途之上,古树连绵,树龄上千年的比比皆是。有三清松、白豆杉、香果树、华东黄杉、铁杉、福建柏、木莲、高山黄扬、方竹、古银吉、金桂、罗汉松、缨络柏等名贵树木,它们有的破岩而出,有的盘石而坐,有的挺立峰顶,有的垂挂陡壁,神态各异,气度非凡。

    位于南清园一线天的两棵松树,一枯一荣,相互厮守,不离不弃,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风雨雨,生死相依。位于天门崖上的姐妹松,树冠开展,枝叶相连,像一对孪生姐妹,挽手玉立,迎接仙客莅临。

    他们来到三清宫大门前,只见楹联上写:

    殿开白昼风来扫,门到黄昏白云封。

    又有:

    登殿步虚,升太虚,上之无上;

    入门求道,悟真道,玄之又玄。

    三清宫内牌坊上对联:

    云路迢遥入门尽鞠躬之敬,天颜咫尺登坛皆俯首之恭。

    演教殿石柱上有:

    法本自然演泉元于正数,经传元始阐教道法之冲科。

    三清宫大殿对联:

    一统大明祝皇祚于百世千世万世;

    三天无极存道气于玉清上清太清。

    山口路一指着这一条说:“道家似乎只有变成儒家才能百世千世万世的传扬下去?因为中国从来都是家天下,外儒内法,外圆内方,对吗?”

    燕玄龙摇摇头说:“道是儒的根本,儒是道的支末。阴阳之术,从相忌讳,使人拘畏。儒者搏而寡要,劳面少功。墨者俭而难遵,不可偏修。法者严而少思,伤人情义。唯独道家,使人专一,动合无形,包涵儒转墨之善,总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指要而易明,事少而功多,务全大宗之朴,守真正之源。因此说,中国文化的根祇全在道教。”

    “不对不对。”山口路一摆手说:“道教认为人间有许多表面上美好的东西,如奇妙的音乐,其五音八声,清商流韵,不过是损害人们听觉的东西;艳丽的色彩,炫目灿烂,只会残害人们的视觉;宴会享乐,美酒佳肴,只能让人情性紊乱,伤害脾胃;美女佳人,姿容曼妙,婀娜娟秀,不过是催人短命的凶器。

    相比之下,只有微妙玄通的大道,才是与人们永远相随相伴的灵魂寄托。

    道家的人生观、价值观归根结蒂就是塑造培养安贫乐道的精神品格。

    但是,在当今的中国,哪怕就是偏远的山区以及正规的庙宇宫观,你都无法回避物欲横流的冲击,现在道教怎么能超越儒、墨、法之上呢?”

    燕玄虎哼了一声,用鄙视的口气说:“你才来中国几年,有什么资格指手划脚,说三道四,评价我们中国的诸子百家?”

    山口路一缩了缩脖子没敢应声,必竟这里是中国,不是日本。

    而且今天的中国也不是过去受气的中国。

    这时,一位女导游举着小喇叭走过来向游人宣讲:“葛洪在他49岁时决定了断俗情,离开尘世,进入深山实践炼丹,修炼长生不老的功夫。于是,他从家乡句容出发经过江苏、浙江、江西,到达三清山。修炼一段时期后,他又去了罗浮山,并在那里羽化成仙。”

    游客们纷纷羡慕地点头称赞,说我们这些长期居住在城市里的人是没可能成仙的了,然后大家都报以遗憾的一笑。

    有一位年青的游客不以为然,他漫不经心地问:“为什么一定要钻到深山老林里才能修炼长生不老的功夫,呆在家里有吃有喝的不行吗?为什么一定要自讨苦吃呢?”

    燕玄虎对大家说:“在山林之中并非都是有道之士,而要成为有道之士则必须进入山林之中,因为要远离城市的喧嚣和腥膻,到这里寻求一份清净。

    作药的人如果不来到绝迹幽僻之处,让凡俗闲愚之人看到闻到的话,就得导致邪气进到药里,这个药就不能称为仙药了。在家也可修行,能修到神仙级别的难度较大些。”

    众人又都哄笑起来,一脸的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