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尘客栈二三事 » 第二十一章 太子殿下...是同乡?

第二十一章 太子殿下...是同乡?

    陈三没有言语,冷冷地看了看站在门口的王海等人,又看了看神采奕奕的江玲珑,半晌才从牙缝中恶狠狠地挤出一个字:“走!”

    王海等四人让开了路,他们身后的那个年轻人也没有阻拦,双臂环胸侧开了身子,笑嘻嘻地看着陈三等人离开。还没等他们走出几步远,几人就听到陈三公子那歇斯底里的咆哮声:“还不赶紧给小爷找块干净的布子来?臭死了,快给小爷擦干净了!”一副无能狂怒的纨绔架势。

    门口的年轻人一个没忍住,终于咧开了嘴哈哈大笑起来。店里头,江玲珑也实在忍俊不禁,捂着樱桃小嘴“咯咯咯”地笑个不停,一边笑,一边伸手从地板里头拔出了那把剔骨刀。王海看得真切,在拔刀的时候江玲珑的拇指扣动了刀柄上的某个零件,这分明就是有机关在上面啊,难怪那个保镖对一柄平平无奇的剔骨刀束手无策了。

    随手从柜台上拿过一块抹布擦了擦刀刃,江玲珑冲着门口的王海等人微微一笑,径自回厨房忙活去了。

    被小丫头的甜蜜暴击微微击中了心脏的四人稍一愣神,随后就被身后的年轻人打断了幻想:“哎…这死丫头啊,一天天的就是嫌我们的麻烦还不够多啊…”

    四人回了回神,最终还是没有过去找人家道谢。看得出来,这家饭店很不一般,在他们看来这或许是救命之恩,是值得大谢特谢的。可在人家眼里,这不过就是举手之劳罢了,一句话的事儿,实在微不足道。

    临走前,王海回头看了看这家饭店的招牌,只见高高的牌匾上是四个鲜红的草书大字:红尘客栈。

    王海在心里默默地记下了这个名字,隐隐的总觉得这里似乎和自己有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因果在里面。就好像有朝一日,王海会再次回到这里似的。

    来到这个世界这么久了,王海还是第一次有这样的感觉。这种莫名的归属感令他心生亲切,却说不清这种感觉是从何而来。

    多年以后,已经和这家神秘的客栈息息相关的王海还是会时常回忆起最初的感觉。只不过那个时候他也终于想清楚了,或许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使命,就是为了来到这家客栈,遇到这里的大伙儿,享受真正属于他的人生。一生匆匆数十载,几度风雨燕回廊…

    接下来的日子里,陈三公子居然真的信守了诺言,没有再来找钱友亮等人的麻烦,但也一直都没有在物流站露面过。几个男人虽然心中多少还是有些发慌,可眼看着都过了这么长时间了也没有人再来追究此事,渐渐地也就都放下心来,继续着平凡而忙碌的生活。

    经过长达一个月的试用期,王海终于成为了物流站的正式员工。而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与钱友亮、卢云升等人的关系也越发亲密,几个人会时不时地凑钱去酒馆或饭店小酌一番。或许是之前的事情起到了警示作用,这段时间几个人喝酒都是有时有度的,没有再因为醉酒惹出过什么麻烦来。

    在此期间,王海听说了太多太多关于这个世界的有用讯息。至少若是有朝一日他独自出门,也不至于一问三不知了。

    根据钱友亮他们这些本地人的介绍,炎夏建国已有四百余年,而且是这片大陆上第一个建立王朝的国家。炎夏至今已历经十八位帝王,与王海认知中的古代世界相似的是,这个时代的人寿命大都不长,一般超过八十岁就已经算是长寿了。而身为帝王家的东阳家在这方面更是惨淡,不光历任皇帝基本上未到六十便已傧天,就是王爷公主也大都寿命不长,就好像有一层莫名的诅咒笼罩在整个家族头上,时至今日,还从未听说有哪个皇家子弟活过七十岁的呢。

    在炎夏,阶级制度仍是存在的。虽然直接越过了奴隶制社会的野蛮阶段,但高低贵贱的观念还是早早就在人们心中形成了。虽然如今在太子殿下的建议和领导之下,炎夏国的一些不正之风已经大大改善,可毕竟是祖祖辈辈都刻在了骨子里的记忆,又岂是区区十几年就可以彻底改善的?

    提起等级问题,就不得不说一说如今炎夏国的官场制度。炎夏国的官阶和职权与王海所熟知的历朝历代类似,却又不尽相同。比如在明朝时才出现的内阁如今已经存在了百余年,更遑论著名的六部、六扇门等机构了。各个朝代的官职名称十分混乱,比如汉朝首创的嫖姚校尉在这个时代也有,清朝才出现的的步军统领衙门也存在,好似是一锅朝代大杂烩。所以过去王海所熟知的官阶和名称在这个世界基本上都用不上了,还是得重新了解。

    在王海的认知中,入朝为官的途径一般就是那几种,如科考,世袭,立功等。而在炎夏,还有一种新奇的任命方式,称之为铜擢,根据卢云升等人的介绍,王海觉得这种方式还是称为买官来得方便些。因为其实通过铜擢的方式换取一官半职的人其实就是把自己的家产捐给朝廷从而换取职位。而炎夏国的通用货币是铜钱,故而将这种选拔方式称为铜擢。

    在清朝,为了积累朝廷财富就曾出现过根据捐款多少来给与官职的方法,当时称作捐官,但这种方法选拔出来的官员大都贪得无度,面白心黑,上任后往往会导致一方黎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而在炎夏,这种选拔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动,其一,参与铜擢的人家产必须超过三千两纹银,一旦参与了选拔,则需要将家产的十分之九尽数捐给朝廷,由户部和吏部协同派下专员进行审查。一旦参与铜擢者有藏私、不实等情况,则一律视为欺君,是要满门抄斩的。

    另外,参与铜擢之官员上任后家人不得再从事过去的生意,包括五族之内的所有亲戚朋友,杜绝了其利用职权之便谋取私利的可能,算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如此看来,若一个商人辛辛苦苦地赚回了大量家业,却要为了做官捐出百分之九十,而且要彻底舍弃过往的门路和关系,怎么想似乎都有些划不来不是?所以虽然铜擢的制度早早就已经出现了,可真正通过这种方式做官的人却寥寥无几。

    对此,王海表示不得不佩服这些统治者们的机敏和智慧。试想若一个人有本事赚回来三千两银子,还愿意将自己的辛苦所得捐给朝廷,并彻底摒弃自己过去的道路,这样得来的官员既有本事又有忠诚,朝廷又能大赚一笔,一箭双雕,岂不美哉?

    除了官场,在炎夏国居然也实行起了义务教育。当然,提出这一想法的还是那位神秘的太子殿下。当初他不过十四岁就敢在大殿之上与群臣互辩,提出了“让黎民百姓都有书念的国家才能走得更远”的惊人观点,在炎夏这个向来尚武的国家着实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经过太子的不懈努力和皇上的暗中推动,义务教育的试点计划进展十分顺利。在犀利的现实面前,群臣无颜。但由于连年征战,国库空虚,此时的炎夏尚未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只做到了六年。

    而此后,太子殿下又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办学方式,其实也就是王海所熟知的年级制。按照一直六年级为小学,七至九年级为中学的方式进行了划分。当然,在这个各项学科都与现代社会相去甚远的世界里,学生们学得最多的还是各种经史子集。为了提高学生们的整体素质,太子又建议开设了六艺课程,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同一片蓝天下平等快乐地成长,收获了老一辈炎夏百姓的一致好评。

    除了吏治和教育以外,这个世界的医疗、交通、城市规划等方面都在太子殿下明里暗里的推动之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听着卢云升他们说的这些事,王海还真是有些期待这位神秘的太子殿下登基之后,这个世界又会变成怎样一番景象呢?

    而且通过从各处收集来的情报,王海也基本上可以确定了,这位太子殿下和自己绝对是老乡!要不是如今殿下不知去向,他还真想找时间去趟京城,看能不能和太子殿下见上一面,好好聊聊呢。

    这一日下班回到家,王海无意间看到了墙上挂历所写的日期。这种经过太子殿下“改良”后的纪年方式无非就是按月份来算时间,被炎夏百姓称为新历。而为了能让全国百姓统一这种纪元方式,朝廷名下的印刷厂便刊印了大量的挂历免费发放给全国百姓。顺带一提,在这个时代已经有了活字印刷术的存在,不用想,又是那英明神武的太子殿下研究出来的玩意儿。

    但与王海的认知不同的是,一般按照农历来过的节日在日期上往往和阳历有所不同。但不知是为了省事还是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发明,总之如今国内大大小小的节日都按照新历的日期来算了。比如根据挂历上所写,每年的一月一日就是元旦,而新年则是二月一日。反正也不管太子殿下是怎么说服了朝中的那群老顽固的吧,总之这种方式如今已经完全被炎夏百姓们所接受了,尤其是对于王海这种懒得记日子的人来说,这样死记硬背总比日后掰着手指头算来得方便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