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世界代码 » 第九章 幸存者

第九章 幸存者

    对于未知的冒险旅程,更年轻的组员明显更兴奋,比如汪子涵,进站的路上她跟贝茜有聊不完的话题,石飞宇只得跟在她俩身后打着电话,可能同性之间的友情比异性之间的暧昧要更具合法性。

    苏文恒落单了,徐志声和周尧慢悠悠的跟在长长的队伍末尾,身边的卢一航在跟几名组员分析可能的目的地,年轻人里樊宇翔倒是和苏文恒一样落了单,但他身上本来就有一种孤独气质,似乎习惯了独处。

    这确实是一趟专列,没有检票、没有安检、没有等待,走的是一路畅通的专用通道,冯若怡一边对接车站一边招呼组员,如果再举个小旗,就全然是个带队导游。

    “小冯,这到底是要把我们带到哪啊?”刚坐上列车,石飞宇就不耐烦的问冯若怡。

    冯若怡提高了嗓门:“我得到的最新消息是,D组在马里亚纳海沟失联了。我们F组成立的可能比较晚,其他地区针对世界解码工程早就有了人员架构,所以很多小组已经确定了科考方向,有的已经出发了。综合昨天下午咱们组讨论的情况,经领导研判,决定派咱们组执行马里亚纳海沟后续的科考任务和救援工作。”她既是是在回答石飞宇,也是在解答全组的疑惑。

    车厢里一片哗然,从大家的喧闹声中可以听出,不少人没做好长期外出科考准备,也从没接触过深海科考项目。

    “大家不必担心!”一个人走进车厢,提高音量压住组员们的喧哗声,人们回头看车厢入口,说话的是昨天上午在大会上发言的科技局的王姓副局长,窗外的站台停着一辆的公务用车,他应该是刚刚赶到,王局长的突然出现让冯若怡也吓了一跳。

    “大家提的这些问题,相关单位已经做了周密部署,下海不比上天,对身体条件没有特殊要求,这一点请大家放心。我们F组的科研能力强,有很多海洋学、生物学、地球物理学方面的专家,所以我们要接过D组的接力棒,把我国在马里亚纳海沟的科考任务继续进行下去,救援工作方面主要由专业搜救人员负责。我和大家一同前往,为大家做好保障工作。”

    王局长说完朝车厢中部走来,一个矮个子的中年人站起来,王局长赶快热情地和他握手寒暄,两人像是老熟人。“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我们河洛大学的叶富民叶教授,海洋学专家,本次行动,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多向他请教。”王局长面带笑容向整个车厢介绍面前的中年人,叶教授也笑着挥手表示谦虚。寒暄过后,王局长就和冯若怡在车厢前部交代工作。

    列车开动了,苏文恒和樊宇翔坐在一起,后排的卢一航是个精力充沛的人,一路都在跟旁边的男男女女讨论着马里亚纳海沟的情况。相比之下苏文恒和樊宇翔就太安静了,樊宇翔在拿着手机玩儿游戏,苏文恒一看,他玩儿的好像是《红色警戒》,瘦长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灵活的四处点击着。

    “这游戏真够早的。”苏文恒搭话。

    “是很古老,但也很经典。”樊宇翔头也不抬地回答,“它就像是一个经典模板,后来的很多游戏都有它的影子。”

    “你呢,苏医生,你平常玩儿什么游戏?”樊宇翔抬头看向苏文恒。

    “我不玩儿游戏。”苏文恒回答,“你们程序员是不是都是游戏大神?”

    “很多程序员其实也不玩儿游戏。”樊宇翔笑着说:“不过我是游戏架构师,是做游戏设计的,所以各种游戏都会上手玩儿一下。”

    “游戏架构师?”苏文恒有些吃惊。

    “嗯,其实上级本来是要求公司派一个计算机编程的专家,但项目组的大牛都不想来,部门经理就派我来了,我刚入职不久,领导可能觉得我刚出校门,专业知识还没忘,而且……派我来出差对公司效益影响最小。”樊宇翔说话很坦诚,“不过,谁知道呢。现在都算上卦了,也许真像那个算命的周老头说的,我们都是游戏角色,最后如果真能找到那个世界代码,没准真是个游戏代码也说不定。”樊宇翔望着窗外怔怔的自言自语。

    列车到站时,天已经暗了下来,不过不是因为天色晚,而是乌云填充了整片天空,组员们鱼贯下车,感觉大风夹杂着树叶和沙砾刮得人睁不开眼,每个人身上的衣服都猎猎舞动着,人们眯着眼睛抓紧衣领跟着小冯上了一辆大巴车,驶向海港。

    汽车越靠近海边,天空就越广阔,这是沿海地区特有的景观,豆大的雨滴开始击打车窗,云层里偶尔显现出闪电。还好这个季节不算寒冷,队员们还不用额外准备换季的衣服。汽车过了大桥,远处山脚下的集装箱码头就开始慢慢在人们的视野里显露出来,堆场上各色集装箱像积木一样整齐码放着,比集装箱更整齐的是码头边的一排暗红色桥吊,在海雾中一直延伸到视野的尽头,它们长长的吊臂整齐划一的指向斜上方的天空,零零散散的蓝色龙门吊像一双双大长腿跨越在集装箱堆上空,这是苏文恒第一次近距离观看集装箱码头,可能组内的不少人和他一样,只有王局长的目光没有望向窗外,他在忙着不停地接打着电话,能听到他在联系对接人,了解最新进展,安排后续行程。

    车停了,雨也要停了,组员们依次下车,稀疏的雨滴借着风威狠狠拍打在人们脸上。两个穿深绿色雨衣的男人在码头上迎接,王局长和二人依次握手寒暄,互称辛苦。

    “今天能出海吗?”王局长在风中眯着眼睛问。

    “还不好说,正在等待气象部门的通知”其中一个人回答时顶着风扶着雨帽。

    “现在风比刚才小多了,直升机快到了。”另外一个人说道。

    王局长向F组的成员简单介绍说这两位是救援队的同志,然后他们三人打头,引着众人往前走。

    天终于黑透了,码头灯火通明,工人们在搬运物资。岸边停泊着两艘巨型船舶,一艘船尾部有一个A字巨型塔吊,蓝色的船舷上漆着醒目的“中国科考”几个字,另一艘船更是硕大无比,但甲板却无比的低矮平坦,尾部有两根粗大的立柱,像两根烟囱。岸上站着的除了F组的成员,还有数十名穿着深绿色雨衣的人,王局长和那群人简单接洽了一下,就回到组员当中,让大家等待命令。

    一个戴眼镜的的中年男人过来和王局长握手,他身后跟着助手,两人像是刚从更大的那艘船上下来,中年男人来不及擦掉镜片上挂着的细密雨珠,向大家问候连说各位辛苦,王局长回头向组员们介绍说这位是船舶机械公司的沈凌杰沈总工。

    “请大家放心,本次科考,有船舶机械公司最尖端的深海探测设备作为技术保障,我们有信心圆满完成任务。”沈总工上来就加油打气送定心丸,反而让听者觉得D组的失联事件影响很大。

    “那边是哪支部队的,感觉跟他们接洽时神神秘秘的。”王局长指的是那群绿雨衣。

    “都是蛙人,应该属于特种部队吧,我也没多打听。”沈总工回答,“不过一万多米深呢,你想想,什么样的肉体凡胎都没用,还得靠机械。有人说这次事故是我们的‘狮子鱼’有问题,怎么可能?设备绝对没问题。这次我不仅带来了‘狮子鱼’,还把‘八爪蜘蛛’的1号机也带来了,这是深海关键技术装备专项的最新成果,把家底全亮了,谁要是还觉得有问题,这次我亲自下潜,我对我们的产品有绝对的信心。”

    “海上什么事儿都可能发生,不一定是设备的事儿。”王局长安慰沈总工,听得出沈总工很焦虑。

    沈总工扫视了一圈F组的成员,目光遇到贝茜这个西方面孔时明显也停顿了一下,说:“看来咱们F组人才力量更雄厚,人数比D组多了差不多有一倍。D组出发前,我当时制定的技术方案是直接用载重船运个动力钻井平台过去。航天员上太空,还有个空间站能当做家,我们在海上漂泊,跟上太空是一样的,有个平台就相当于有了个临时的家,这样我们才能安心科考,钻井平台对风浪的抗性更好,住着比在船上舒服。但是上级把这个方案给否决了,说是运个钻井平台过去太显眼,万一人家以为是去盗采公海海底石油的就捅娄子了,所以当时只派了科考船。现在开展搜救任务,我把载重船也给调来了,上级领导指示救人是第一位的,要不惜一切代价搜救失联人员,所以如果有必要,这次可能用船装着动力平台一同出海,我保证给大家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的科考环境。”沈总工说着指了指那艘更大的平板船,那应该就是载重船,旁边那艘有A字形塔吊的应该就是科考船了。

    这时突然传来直升机的轰鸣声,人们看到一架直升机在靠近码头,在海风中艰难的降落到码头停机坪上,绿雨衣的蛙人们跑步过去,其中有两个蛙人还带着急救箱,他们从飞机上簇拥着一个穿橙红色救生衣的男人下来,王局长和沈总工带着助手和队员们也跟了过去。苏文恒看到两名军医在给那男人检查身体状况,男人头发湿漉漉的,目光空洞,样子十分疲惫,港区医生这时推着担架车赶到,几名医生合力把男人抬上担架,男人看到了人群中的沈总工,目光终于聚焦起来,苦着脸对着沈总工说道:“都死了。”

    男人很虚弱,说话声音细弱蚊蝇,但在一片闹哄哄的环境里,每个人却都听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