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隐舍录 » 第四章 伴君如伴虎

第四章 伴君如伴虎

    在丁乙乙的努力解释之下,唐茵终于想起了,干戈零落风飘絮是引用了文天祥《过零丁洋》里的典故。

    “之前咱们已经说了,让你去找东西的人,是个喜欢风雅的家伙,一个喜欢风雅的家伙,引用的典故,却不是风花雪月,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既然不合理,那就必然是有不得不这么做的理由,对吧?”

    丁乙乙已经吃完了他自己的那根糖葫芦,开始对唐茵只吃了一半的那根“虎视眈眈”,唐茵见他想要,便干脆递给了他。

    “这整首诗的前面几句,都是在陈述文老头儿的糟心抑郁纠结,只到了末尾这句“留取丹心照汗青”才是有了一个态度反转,变得豁达了起来,所以,这个要表述的重点,一准儿是在这最后一句上面。”

    小心翼翼的从唐茵送他的半根糖葫芦上咬下一颗山楂,又用眼角的余光在往她脸上扫了三遍,确认唐茵没有要下黑手揍他的念头,丁乙乙才松了口气,继续给她分析起了谜题。

    “汗青是什么?”

    “竹简对吧?竹简这玩意儿,原本是用来记录重要史料和天象的,但到文天祥那个年代的时候,却是早就变成只用来记录天象的了!”

    “传闻南宋覆灭之后,宋理宗的头骨被一个和尚做成了嘎巴拉碗,为了能让这个碗有更多神力加持,那和尚便把司天监的鸡血石印鉴磨成珠子,镶嵌在了碗上。”

    “后来,到大明朝时候,朱老头儿实在看不过眼,就让徐达把那碗弄回来重新安葬,哪知徐达是个抠门儿夯货,不舍得那碗上镶嵌的鸡血石珠子,硬是在给那宋理宗的脑壳安葬之前,徒手把它抠了下来,当礼物送给了朱老头儿的儿子朱标。”

    “再后来,朱标因病殒命,那珠子,也失了下落。”

    对徐达从嘎巴拉碗上抠下来的那颗红珠子,丁乙乙显得有些兴致勃勃,没拿糖葫芦的左手快速的在桌子上凭空勾画,仿佛是在列一个什么神秘算式,要从这红珠子的存在里,多抠一些他未知的消息出来。

    片刻之后,丁乙乙突然瞪大了眼睛,兴奋的从凳子上蹦了起来,“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我的老天爷,这玩意儿,竟是有这么不得了的内幕在里面!”

    “内幕?”

    见丁乙乙兴奋成这样,唐茵也不好泼他冷水。

    明朝历经二百七十六年,十六个皇帝,八卦数量并驾齐驱的两个皇帝,毫无疑问是开国皇帝朱元璋和万历皇帝朱翎钧,听丁乙乙的意思,这事儿,八成儿是跟朱元璋脱不了干系。

    瞧唐茵没拒绝,丁乙乙便自动把她的这反应跟“感兴趣”三个字画上了等号,把糖葫芦上的最后一颗山楂叼进嘴里,就开始给她讲起了自己的猜测来。

    朱元璋灭掉元朝之后,是从他的一个大臣那里听说,宋理宗的脑壳被做成了酒杯的。

    那这个大臣是谁呢?

    不知道。

    正史和野史上都没有记载。

    一个跟着朱元璋打天下,很得朱元璋信任的人……依朱元璋的处事习惯,连让徐达去找宋理宗脑壳的事儿都让人记了,没道理隐瞒那人的身份姓名,让这记录变成个半拉子才对。

    可朱元璋做了,这说明了什么?

    两个可能,第一,这个人的身份,不适合让人知道,第二,这个人在后来成了罪人,朱元璋故意安排可信的人,尽数抹去了这个人的存在痕迹。

    且以前者而论,历史上的确是该有这么一个人的,不然,仅凭朱元璋那连草根也算不上的出身,何德何能赢过所有揭竿者,坐上那金光闪闪的椅子呢?

    而后者,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朱元璋在成了皇帝之后,没少干卸磨杀驴的事儿,连那个不惜倾家荡产,也要支持他的沈家,也被他胡乱找了个理由,送上了不归路。

    以他看来,这个人之所以被抹去,八成儿是这两者都占了一定程度的份量。

    民间野史话本里讲,沈万三帮朱元璋得了天下后,表示想替朱元璋劳军,惹了朱元璋盛怒,是马皇后说情才得免于一死,被没收财产后,发配去了云南,可当时的云南,并没在明朝的治下,元朝的残余势力都集聚在了那里,朱元璋是有多大的本事,能把一个罪人,“发配”去不是自己地盘的所在?

    而某些正史里却说,真正的沈万三在元末的时候就死了,得罪了朱元璋的,是他的孙子。

    虽然,有很多野史,是与正史有参差的,但像这种有年代和辈分差异的,却仅此一例,由此可见,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判定,必然有一个,是由人专门编造出来的,而且,被人编造扭曲的,极大概率是正史。

    那么问题来了,就算先不论被收拾的,是沈万三还是沈万三的孙子,当时的朱元璋,他已经是皇帝了,一个皇帝,为什么要冒着在史书留下污名的险,去收拾一个商人呢?

    依着野史记载,沈万三是在洪武十二年夏去世的,死后,被埋在了周庄。

    从云南到周庄,千里之遥,他亡故的时候,又是夏天,所以,所谓的被埋在了周庄,很大概率是他亡故入土三年后,被迁坟回了周庄,或者,他是三年后,直接死在了周庄,需要灵位入宗祠,才编了这么一个“故事”。

    根据明史记载,马皇后是洪武十五年八月去世的,是睡着觉的时候得了病,得了病之后,还拒绝祈祷祭祀和医生诊治,而一向刚愎自用的朱元璋,却出奇的听话,眼睁睁的看着马皇后病死也没忤逆她的意思。

    如此一来,沈万三入葬周庄的时间跟马皇后生病身死的时间,就会出现一个惊人的“巧合”。

    而更有趣的是,洪武十二年春,一向与沈家交好的蓝玉被封了永昌侯,洪武十四年的时候,又跟傅友德一起,帅王军三十万,奉旨征讨云南。

    蓝玉是谁?

    常遇春的小舅子。

    常遇春是谁呢?

    朱标的老丈人!

    “你说,有没有一个可能,那个告诉朱元璋,宋理宗脑壳被做成了酒杯的人,就是沈万三,所谓的被发配云南,也只是一个幌子?”

    “我们其实可以假设,他是为了朱元璋,自愿被‘发配’云南的,到了云南之后,一直在拉拢人心,并把当地的消息情况通过家书传递给蓝玉,再由蓝玉‘上达天听’,直至万事俱备,朱元璋遣蓝玉带兵南征,清缴元朝余孽。”

    “他很大概率没死在洪武十二年,他的死,极有可能自始至终都是一个骗局,一个为了能让他从云南金蝉脱壳,又不会折了朱元璋面子的骗局。”

    “不然,我们根本没法解释,他做出‘欲替天子劳军’这种近乎谋反的事,却没被朱元璋下诏灭九族。”

    丁乙乙一边说,一边习惯性的用自己的左手食指在桌子上画着只有他自己能看懂的奇怪算式,“他应该是死在洪武十五年夏,死因应该是朱元璋觉得他的功劳太大,蓝玉又成了蜀王的老丈人,交往过密的两人会不利于自己统治,但蓝玉还有用,不能死,只能让沈万三死。”

    “马皇后应该是劝诫未成,被朱元璋气死的,朱元璋之所以‘听从’马皇后的话,没有祈祷祭祀,也没让大夫给她医治,应该是因为他当时觉得,马皇后根本没病。”

    “朱元璋应该是爱他媳妇儿的,当然,也有可能是出于愧疚,你看,马皇后死后,他没再立别的女人当皇后,朱标死后,他也宁可把皇位传给朱标的儿子,不传给自己的其他儿子。”

    “唉,忘恩负义哪家强,首选大明朱元璋,朱元璋。”

    丁乙乙突然嘿嘿一笑,学着快板儿的调子,来了这么一句。

    唐茵被丁乙乙这突如其来的滑稽惹的笑出声来,红云爬上了她苍白的脸颊,让仿佛从得知吴婆婆死之后就死气沉沉的她,在这一刻,也突然长出了一丝生气。

    “那这事儿,跟朱标,有什么关系呢?”

    笑过之后,唐茵便觉得,自己一直紧绷的身体松弛了下来,放松之后,八卦之心也开始熊熊燃烧。

    “朱标是被毒死的啊!你该不会觉得,他真是得风寒死的吧?!”

    丁乙乙看向唐茵的目光里,满溢了恨铁不成钢的嫌弃。

    “洪武二十四年,朱标受命巡查朱樉的封地,从陕西回来,就得了病,第二年就死了,洪武二十六年,蓝玉被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全族,所有跟蓝玉有瓜葛的人,都被朱老头儿一并搞死了,连沈家,也没能逃过,你就没想想,是为什么?”

    见唐茵还是一脸茫然,丁乙乙彻底怒了,站起身,伸出自己左手的食指,就往她的脑门儿上戳去,“那时候,朱樉作为皇帝次子,封地大,有兵权,又是宗人令,如果不是朱老头儿有自己的想法,朱标一死,妥妥的他继承皇位好吧?你这里面装的,真的是脑子么?该不会一半儿水一半儿面,一摇成浆糊吧!”

    “就算朱标是被朱樉毒死的,那跟这珠子,又有什么关系呢?”

    唐茵心虚的看了丁乙乙一眼,“不耻下问”道。

    “当然有关系!关系大了!”

    丁乙乙满脸崩溃的从唐茵身边跳开,双手抱头,糟心的蹲在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