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刘封开局成伯乐 » 第06章 迁民赏士卒,于禁分兵攻

第06章 迁民赏士卒,于禁分兵攻

    刘封将阴城官吏全部召集过来,以气运之眼观之,发现只有一人身俱气运。

    此人名叫窦韬,是阴城县丞,拥有黑铁三星的评价。

    刘封问窦韬,可是出自那样窦氏?

    窦韬言:他们为窦氏分支,早在百年前就已分家,在阴城北定居。

    刘封言:去岁候音、卫开在宛城起义反叛朝廷,听闻窦氏也参与其中,可怜被曹仁屠夫屠杀,汝想为窦氏报仇否?

    窦韬沉默不语,犹豫不绝。

    刘封道:吾等南阳贵族,世受皇恩,国难当头,岂能躲避。如今南阳窦氏一族以往,阴城窦氏当扛起这杆大旗。

    南阳贵族,多为云台二十八将后裔,本就同气连枝,刘封出身南郡寇氏,其祖脉也在南阳。

    当年,刘备收刘封为义子,就是想收服南阳贵族。

    刘封的寇氏罗候子的身份,窦韬还是很认可的。

    窦韬听刘封有扶持阴城窦氏之意,微微一想,就答应下来。

    系统提示,刘封获得100气运元宝后,大喜。

    这说明窦韬是真心投靠。

    刘封任命窦韬为县令,让他张榜安民,通知阴城豪族、乡老前来集会。

    窦韬没有想到自己官升一级,直接变成了县令,也非常欣喜。

    窦韬接令后,立即执行。

    刘封又前往俘虏营,从六百俘虏中寻找人才。

    刘封一番查探,发现三位黑铁级武将,他们分别是司马阴鹤、什长刘刀,大头兵石三。

    这阴鹤出自南阳阴家子弟,他的亲戚都在许昌为官,所以拒不投降。

    刘封见他不愿意投降,让他写信给家人那百万钱来赎人。

    阴鹤诧异的看了刘封一眼,立即写信给家人。

    刘刀、石三二人都是平民,当兵就是为了吃粮,见刘封亲自招募,立即投靠。

    于是,刘封又获得200气运元宝。

    刘封将二人安排进入突袭营,协助张啸招募猛士。

    因为有600俘虏,刘封不敢大意,亲自带领三百精锐镇守。寇横、寇厉(亲卫骑军候)、张啸三人则各带一百人驻守四门,防止贼人作乱。

    因为窦韬投降,带领官吏发榜安民,当夜并没有动乱。

    第二日下午,寇战、杨应带着三千人马进驻阴城,分守四门,才算彻底将此城拿下。

    阴城有二十万粮食,刘封取十万石就足可五千大军所用,于是命窦韬开仓放粮,让附近百姓来领粮,凡成年壮丁可领粮一石

    窦韬得令后,心中赞道:刘君真仁义也。

    阴城有百姓有二万余人,消息传出,百姓们直接疯狂了,都往县城而来。

    杨应领兵一边维持秩序,一边发布谣言,言:上庸欲出军二万攻打穰城,阴县将成为战场,百姓们领了粮去上庸,或者入堰口屯田,以躲避战乱。

    百姓听后,大慌。他们终于明白了,为何刘封要开仓放粮了,原来这里马上要成为战场了。

    窦韬听后,感觉奇怪,若此地真为抗击魏军战场,刘封怎么会放粮给百姓。

    窦韬为县令,不能忍受此等谣言,于是询问刘封真假。

    刘封道:吾为以此为基攻略魏国城池,此地必会战火波及,唯恐百姓无粮迁徙,才发放粮食。

    窦韬听后大惊,他的家族数千人就在此地,若这里被战火波及,他们家就要受罪了。

    刘封道:吾通知各家主、乡老,就是为了告知他们此事。堰口之上堰湖,只要有工具,足可开发出数十万亩水田,吾大军将驻扎在堰口港。各家主若肯在那边垦田,吾可以免税三年,以后十五税一。

    窦韬言,此事甚大,吾不能做主。

    刘封也不急,他现在最主要的是在阴县召集足够的士兵。

    此刻,寇横、寇战、张啸等人都在大力招兵,他们宣扬魏军残暴,动不动就会屠城,为了保护家乡,要拿起武器为之战斗。有宣扬刘封军一日三餐,隔天有肉,凡入伍者可得温饱,并可建功立业。

    汉朝只有长子才有资格继承家业,很多百姓家中次子为了谋一出身,纷纷加入军中。

    刘封视察后,发现招兵进度不快,于是下令道:凡入军者,可得五千钱安家费。

    五千钱,二十石粮食,足够普通三口之家一年之粮。

    消息传出,引得很多青壮入军。

    刘封又对降军进行招募,他们当中很多在魏国没有家人的选择投降。

    于是,刘封得军二百。

    此于其他不愿入军的俘虏,刘封将他们押往堰湖垦荒,言:做工满三年后,可得自由。

    俘虏们听后,并不反抗。

    第二日,阴城豪强、乡老数十人抵达县衙,面见阴城新的统治者。

    刘封以气运之眼观之,发现里面没有人才出现,微微遗憾。

    刘封与众人见礼后,言道:吾大汉军队将全力征讨魏过,此地将为战场,请各位家主、乡老组织百姓前往堰湖、上庸避乱。

    众人一听就明白了。

    刘封口头上说得好听,不过是掠夺阴城人口也。

    有家主张良言道:故土难离,请将军开恩啊。

    其他家主、乡老也纷纷请愿,不愿意离开此地。

    刘封来三国已经两月,慢慢适应了这个朝代的习惯。三国时期,就是一个你杀我,我杀你的时代,若不快速提升实力,刘封拿什么来抵挡曹军。

    要想征兵,就必须有人口。

    刘封若能将阴县二万多人全部迁往堰湖囤田,就可组建一千精兵,征调三千民夫,而且还可提供大量粮草,他就不会被上庸申耽所制约了。

    所以,迁民势在必行。

    刘封道:汝等铁了心要助曹贼乎?

    张良连忙说不敢

    刘封道:迁徙堰口,实在必行。堰湖沼泽方圆数千里,足可开发出百万亩农田,吾可保证前三年不征税,以后十五税一。从此之后,只收田亩税,不再收人头税。

    张良等人还是不愿意迁徙,毕竟他们耗费数年光阴建立的乌堡、房屋迁徙不走。

    刘封冷声道:吾给汝等三日时间,若没有往堰湖方向迁徙,休怪本将军不顾乡党之情。

    刘封走后,窦韬劝道:刘将军出兵攻打魏国已势在必行,此举必会引来魏国大军来攻。战斗一起,绝壁百里,吾觉得还是迁走为妙。

    窦家老家主窦权也劝各位,魏军残暴,兵如匪,吾等在此难以保全啊。

    张良等人听后沉默良久,还是决定迁徙。

    刘封让杨应率领一千士卒协助窦韬迁徙百姓,而寇战、张啸等人招兵的速度再次加快。

    有了安家费支持,寇战招兵二千四百人,领兵四千;张啸此战为首功,迁为军候,领精兵二百。

    临离开阴城之时,刘封召集三军,发放奖励和抚恤金。

    刘封对突袭营、亲卫骑进行重赏,每人赏万钱;寇横部步兵,每人赏五千钱。牺牲的士卒,每人给予2万钱安家费。

    刘封当着众军面前亲自将赏钱发放,让其他未参战的士兵羡慕不已。

    奖励发放后,刘封对众军言:吾将在堰湖开荒垦地,凡吾军战士每人可分得二十亩军田,以后你们就是军户。军户出一丁就可抵免税赋。

    众士兵听后大喜,很多人喜极而泪,他们多为次子、流民,根本就没有自己的财产,如今有了自己的土地,岂不欢喜。

    刘封高喊:“众军协力,驱曹贼,复汉家江山。”

    “驱曹贼,复汉家江山。”

    “驱曹贼,复汉家江山。”

    “驱曹贼,复汉家江山。”众军士高喊,气势如宏。

    却说来方被亲兵救走后,逃至钧县。钧县县令得知刘封派遣大军来攻,立即召集众军警戒,派出探骑查探刘封军动向。

    来方在钧县稍稍休息,就骑着快马赶往襄樊,面见于禁。

    于禁听闻刘封起上庸二万大军来袭,坚决不信。

    很快,钧县探骑来报,刘封军在堰口港筑起大营,营寨相连数里,可容纳数万兵马,营中有“刘”、“孟”“申”等军旗出现。

    于禁听后,才慎重起来。

    关羽为刘备义弟,位高权重,节制荆州、上庸兵权并不意外。孟达以前为宜都太守,他的上级就是关羽。

    关羽若调动汉中之兵,他们全军出动也很正常。

    于禁召集大军商议,如何对付刘封。

    庞德言:他愿率五千铁骑进行突袭,必可击溃他们。

    庞德击败关羽,如今可谓意气风发。

    关羽受伤后,必营不出,让庞德率领的骑军无用武之地。

    听说刘封、孟达带着二万步兵来源,正好将他们一举击溃。

    于禁道:刘封手中有水军,从沔江而下,骑兵恐无法发挥作用。

    庞德听后,不在言语。

    参军成柯建议,吾等主要敌人是关羽,刘封,孟达不过偏师。在钧县、筑县两地各扎兵五千,足可抵挡刘封,刘封粮尽,必会退却。关羽见刘封部不能建功,必会退却,那时还得请庞将军出兵追杀。

    庞德听后大喜。

    刘封、孟达在庞德眼里不过杂鱼,若能枭首关羽,此战他必可威震华夏,一战封侯。

    于禁也觉得此计尚可,他手上有四万人马,分出一万人抵挡刘封,兵力也是足够。

    于禁扫过众将,最后目光落在董参、邓吉二将身上,命董参领兵五千驻扎钧城,若刘封军北上穰城,就出兵攻其粮道;命邓吉驻守筑城,若刘封顺沔水而下,一定要派兵将其堵住三日。

    只要邓吉挡住刘封三日,于禁就会派大军过来支援。